社会圈层、关系产权和软预算约束

2009-05-25 09:01袁仕陈
金融经济 2009年4期
关键词:圈层产权救助

一、引言

由亚诺什·科尔奈于1980年在其著作《短缺经济学》中首先提出的软预算约束概念最初是用来解释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经济行为及其绩效的。但自德瓦特里庞和马斯金(1995)的开拓性贡献以来,使这一概念的应用远远超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转型经济的范畴。

软预算约束的实质是一个动态承诺问题,一般是指支持性组织(政府或银行)不能承诺不去解救亏损企业,或者说企业出现困境时,支持性组织威胁不继续提供信贷的承诺是不可信的。但事实上,政府、银行、企业任何一方在出现危机时往往会得到其余各方的救助,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都存在软预算约束问题。对于国家来说,后两者对它的救助不但体现在政府选举和连任上,更体现在推动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时的重要作用;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救助则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的普遍,以致于政府不对银行和企业危机进行救助反而成为了反常。实际上,作为自由主义楷模的美国虽然屡屡指责别国对自身银行和企业给予过多的支持。但一旦本国出现大的金融危机(如1987年的黑色7月及近两年的次贷危机)时,政府往往会倾尽全力对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和银行进行全面的救助。企业对银行的救助则一般体现在当

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时,企业给予银行的大笔存款和对银行债券的购买。

二、简单回顾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预算软约束呢?谢弗(1989)首先从动态承诺的视角来看待软预算约束,他认为,因初始投资在第2期初成为了沉淀成本,并不进入第2期再融资的成本当中,从而不会影响事后再融资的决策。这导致了事后标准低于事先标准,而政府往往按照事后标准来行事,从而导致软预算约束出现。

德瓦特里庞——马斯金(1995)认为,集权经济是造成软预算约束的主要原因。在集权经济中,金融资源都掌握在一家国有银行手中,并由其决定是否为企业进行融资和再融资,由于资金雄厚,减少了投资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使再融资变得更为容易,因而极容易产生软预算约束。

李稻葵(1992)认为社会主义集权经济下存在的大量的公有产权是社会主义经济比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存在更广泛和严重得多的软预算约束的主要原因。公有产权的存在,不但使企业家与银行成为利益共同体,还意味着只要银行或企业有一方赞成再融资,再融资就会发生,因而极易导致预算软约束。

王一江(1991)在其模型中证明,软预算约束现象会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日益严重。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政府对企业的监督能力和察觉出坏项目的概率P下降,没有被观察到的坏项目的数目(1-P)(1-)上升,而政府往往会为没有被观察到的坏项目进行融资。企业经理预期到这点,就会提供更多的坏项目,从而导致软预算约束的增加。

钱颖一和罗兰(1998)在企业自主权扩大的情形下引入了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因素。他们假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是以工作的努力程度加以衡量。虽然经理人会因道德风险而降低努力程度,但当政府给企业下放经营自主权从而减弱对企业的监督时,其所经营的坏项目仍可以得到再融资,从而出现软预算约束现象。

施莱弗、维什尼(1994)认为政府的干预是无效率的根源。假定没有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能够使经理占有更多的收益,增加了经理付出努力所能得到的回报。这种正向的利润刺激,使得经理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而不是设法从政府得到补助,这有助于预算约束的硬化。

林毅夫等(1994)在论述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现象时,认为国企的软预算约束源于其所承担的政策性负担。政府通过补偿企业由于政策性负担带来的损失来承担政策责任,由此造成软预算约束。

本文认为,上述原因确实有助于软预算约束的形成,甚至确实是软预算约束产生的原因之一,但造成软预算约束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银行和企业作为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不同部门,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社会圈层,这个圈层在赋予其中一方在遭遇危机时有得到其余各方援助的权利的同时,也赋予它们在其余方出现危机时进行救助的义务。尤其是对于处于同一组织圈层中的政府、银行、企业的主要领导而言,其各自的利益和升迁往往息息相关,相互间更是存在极强的保障作用,当其中一方出现危机时,对危机方进行救助就成为必然。当政府领导、银行和企业的经理认识到这一点,就极易引发道德问题,从而形成所谓的软预算约束。

三、社会圈层的实质

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圈层,每一个人也都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一个或多个圈层之中。但每个社会圈层的范围受天赋条件的约束极强,圈层外的人常常难以融入,使其边界难以有效的得到扩展,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优化。这种以个人为中心,在血缘基础上向家族扩展,再按人际关系的远近亲疏继续向外延伸的“圈层结构”(如图一)赋予其内部人员获得圈层内部其他人员帮助的权利,使其可以共享、占有和支配其他成员的部分资源,并因此获益,同时也有提供帮助的义务。这实际上放松了圈层内部成员的约束,因而对圈层内的人起着一定的的保障作用。

如图二所示,假定个人的初始资本由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组成,其初始预算线为图中的直线1,此时的效用最大化点为A点,拥有的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分别C和P;现在,由于社会圈层的建立,个人可以调用圈层内其他成员的部分资本,使个人的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分别增加到C′和P′,其个人预算线和效用曲线分别向右上角移动到更高水平的直线2和曲线2位置。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是一组权利和义务的定义,社会圈层实质上是一种产权,但其权利和义务不是法律所赋予的,也得不到法律的正式认可,更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有时甚至为法律所不容。这种产权主要来自于圈层内部成员之间的私下认同和默契,其权利的保障严重地依赖于成员之间的交情、人情等媒介。一旦这种产权不再得到人们的认同,其权利将消失得荡然无存。由于这种产权源于人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通常又将它称之为关系产权。但这种产权的运用存在着所谓的人情成本。即人们在行使这一产权后,必须在今后适当的时候交出自己的部分资源供借出者使用来偿还这一债务。因此人们常将它称为 “人情债”。所以,人们行使这一产权之前往往要对其预期成本和预期收入进行权衡。问题在于,人情成本会随着借入的资源量增加而急剧增加。因此,只有当借贷资源量小于图三中的Q时,人们才会选择人情借贷。而当借贷资源大于Q时,人们将通过正规的商业借贷来实现。

四、社会圈层与软预算约束

同样,不同的组织之间也往往由于存在着相互交织、相互竞争和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而形成社会组织圈层,这种关系对各组织同样具有极强的保障作用。政府、银行和企业也未能例外。

尤其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社会资源和生产长期由政府主导,银行和企业作为中央政府计划的执行机构决定着政府决策的执行程。这导致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长久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资金、业务和人事关系。当经济转型时,由于三者之间职能关系逐渐分离,更需要相互的协调、配合和支持。这使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繁荣的圈层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甚至更加牢固。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组织的管理权、决策权等往往集中在组织的主要领导人的手中。事实上,银行和企业的主要领导人通常由相应的政府部门主管领导所委派,他们的工作业绩和升迁也相应的由政府主管领导进行评判、监督和决定。因而银行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业绩的好坏、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两部门领导对政府主管领导的支持等往往体现着政府主管领导的行政业绩,并进而决定着主管领导的升迁和权力大小,而银行和企业的绩效更是不可分离。这就要求三者的主要领导相互之间的紧密配合与支持,并且在一方存在困难时予以一定的支持,当损失的部分资源本来就属于本组织更是如此。然而,一旦企业领导预期到自己陷入困境时会得到救助,就会因道德行为而导致预算软约束的产生。

例如,假定政府与企业通过共同投资I生产某种产品,为了使生产达到某一个确定的产量P,从而保证政府获得一定的回报。如图四所示,我们分别以企业投资Ip和政府投资Ig作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其中的等产量线为初始约定的产量P,A0B0为初始的约束线,二者的焦点C即为均衡点,此时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分别为Ig0和Ip0。假定企业将一部分资金挪作他用,将自身投资减少到Ip1,则产量将下降到虚线位置,导致政府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由于政府对企业转移资金的情况并不了解,为了促使产量回到原来的等产量线上从而保证政府的投资回报,政府将不得不将投资提高到Ig1,使得生产约束曲线由A0B0变为A1B1,显然,在这一过程当中,企业发生了预算的软约束。

但是,企业要迫使政府追加投资,政府再投资决策必须仍旧掌握在与企业领导处于同一个社会圈层的政府主管领导手中。如果再投资决策者与企业领导分属于不同的圈层,由于初期投资已经成为了沉淀成本,则决策者将有更大的动力将资金投入到有利于自身圈层发展的项目中,而任凭企业趋于亏损,甚至促使其破产清算。

五、合作生产预算的初始硬化

软预算约束往往会带来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低效率,这促使众多的人们去研究软预算约束硬化的方法。廖国民和袁仕陈(2005)认为,软预算约束的硬化主要依赖于:一推进国有银企的市场化改革,消除政府干干预;二、建立分散化的银行体系,加强对银行业的有效监控;三、实行财政分权,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竞争;四、规范政府经济行为,严格财政金融纪律。显然,这些政策都有助于圈层的分解,因而有利于预算的硬化。下面,我们来分析预算约束的初始硬化问题。

在政府与企业合作生产的案例中,假定双方投入生产的资源

均可分解为相应的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在二者合作生产的埃奇沃斯盒状图中(如图五所示),DC为政府和企业的生产约束线,二者的无差异曲线分别为Up和Ug,并与DC分别相交与A、B两点。此时,由于企业没有受到配给约束,因而有动力软化预算。一旦企业将部分投资品挪为他用,生产约束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到EF,使生产发生在较低水平,并迫使政府进一步追加投资。

因此,政府硬化企业约束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移动无差异曲线使自己和企业的无差异曲线从投资的开始就能够交于一点。办法有二:

其一是降低政府的货币资本投入,相对增加实物资本投入,使政府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A点,使企业的投资受到配给。

其二是要求企业增加实物投资成本,相对降低其货币投资成本,使企业的无差异曲线由移动Up到U1p,并与自身的无差异曲线相交于B点。

六、结论

终上所述,由于政府、银行和企业(尤其是三者的主要领导)之间的利益和升迁往往息息相关,为了维护和增强各自的利益,在他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为人们私下认同的社会圈层。这种社会圈层赋予圈层内部的组织(或人员)在处于困境的时候有从圈层内其他组织(或成员)处获得救助的权利,同时也赋予他们对同一个圈层的其他组织(或成员)进行救助的义务。当企业和银行认识到自己陷入困境时有望从政府得到救助时,企业和银行有动机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中(尤其是当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时),从而产生预算的软约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圈层产权救助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水下救助抢险
B站冲破圈层
让圈内新闻飞出圈层——“振兴杯”宣传的一点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