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设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9-05-22 03:38周茂丽苟超群
计算机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发展性参与性思想政治教育

周茂丽 苟超群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6-0104-04

摘要:文章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性、参与性与工作环境等方面,从教师角度,结合新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来谈如何开展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性;参与性;工作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在高校本科生体现得更突出。许多学生大多独立性强、见多识广、活泼好动,志向远大。因此,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改进传统的方式,体现出时代特点,才能把思想政治做得踏实。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笔者认为要做好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性

美国的教育思想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引导他们而不是指令他们怎样进行选择。教师不是给学生灌输某种既定的规范,而是让每个人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去选择。二是通过实践缩短认知与行为的距离。教师在给予学习选择自由的同时,对选择的后果提供证据,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鼓励学生付诸行动,勇敢地“去做”、“去试”。三是提倡“批判性思维法”,使学生通过反思研究来分析主要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价值分析能力、决策技能和参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力。美国教育的这些思想对如何搞好我校本科生的想政治工作很有启发。笔者认为,这种启发就是要突出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治性,而突出其发展性。由于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应该和学习结合起来,把它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

1.1由“指正”转变到“发展”

过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往往是学生在思想和行为出现了错误时,老师去批评指正学生。这样实际上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纠错的办法,专业课老师一般不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一般也与学生专业课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出现了思想政治和专业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没把思想政治工作也当作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应该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甚至可以说等于德育教育。学生德育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发展为主导,把“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意旨,转识为智,化性为德,把学习知识与塑造人格相结合,把育智与育心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实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分解为具体化、层次化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与成才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与持久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对大学生教育中,不能总是“满堂灌”,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说教,“大话”,“套话”连篇,那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1.2由政治思想的灌输过渡到注重道德能力的培养

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明显政治化倾向,喜欢跟学生讲大道理,谈理想,而忽视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忽视了培育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注重学生在参与中获得道德发展。苏格拉底主张通过与别人谈话、讨论或辩论,激发受教育者寻求真理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己进行思考,探求问题的答案,去发现真理。亚里士多德认为,“智德”(理智的道德)主要是训练、教育的产物,而“行德”(道德方面的美德)的产生发展主要是习惯的结果,即是在日常生活中依据理性的指导,反复实践得来的。[1]我们古代教育思想中讲究“修养”,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有效,就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上的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在要让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去修养自己,涵养自己,获得道德行为的能力。

就高校的情况来看,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1.3由“外烁”到“内求”转变

过去常常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强加给学生,而不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生的内在“诉求”。坚持“内求”,就是坚持服务生活的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融进学生的生活。

学生接受教育是一个心理过程。心理学家谢里夫认为,个体所持有的态度不能用某一个点来表示,而应用一个区域来解释。该区域分接受区域、态度不明朗区域和拒绝区域三个部分。根据谢里夫的理论,学生在遇到来自思政工作者的一个劝说信息或新的观点时,首先会对此进行判断,弄清楚这些信息、观点是什么性质的,即弄清在个体自身的态度区域中处于哪一位置,然后才会根据上述原则来作改变或拒绝改变的反应。当新的观点与工作对象原有的观点相差过大时,就会落在拒绝区域,那些“大话”、“套话”只会被拒绝。常有这样的现象:专职干部和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政治教师的“谆谆教导”,往往并不太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甚至还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而一些专业课教师在课堂内外的举止却能影响到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甚至人生价值取向。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候,首先就要从育“心”做起。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在适应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同化外部信息于自身结构中,同时又不断地改变着自身认识结构以顺应外界环境。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思想品德的形成。现在大学生接受的外部世界的信息复杂交错,乃至相互冲突,如何筛选、接受、内化外部信息而不导致内心世界混乱,出现了心理上的紊乱又如何处理,这就要求发展心理教育,从育“心”做起。道德教育体谅模式的提倡者们主张教育并不意味着教人们知道他们所不知的东西,教育意味着当人们不知道如何去做的时候,教他们怎样去做。德育需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才能解决学生在现实道德生活中出现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障碍,所以将心理咨询和发展辅导纳入学校思想政治范畴十分必要,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激励学生自我完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2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性

把思想政治工作由行政贯彻转变到学生、老师作为主体参与。与国外道德教育相比,过去我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调动学生主体性、参与性上做得不够,德育活动缺乏师生互动。教师授课模式死板,课堂气氛沉闷,整个过程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因对信息的内化具有个体差异性而对教育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改变学生的受动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主动参与既包括教师参与,也包括学生参与,坚持教师参与,就是要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订课程标准,而不是单靠某某专家或专家群书斋式地闭门造车;坚持学生参与,就是要通过团委、学生会、班委会等民主管理形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学校德育制度的选择或制订,充分体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学校德育制度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地形成理解社会生活的理智,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培养为社会服务的兴趣;德育制度本身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真正体现生活化德育、主体性德育。

现在高校已越来越社会化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学校当作社会,把学生当作社会中的成员”,进行开放式思想政治工作。其实,多年前,就有学者把学校当作社会。杜威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2]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必须是开放的,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只有与社会生活协调统一,才能获得实际的效果并得以巩固。新加坡的学校推行真实教育,主张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社会道德生活面貌,传授的道德知识、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应该是社会上真实可行的,符合社会推行的奖惩标准和利害后果。在英国,又有学者指出,道德教育应坚持针对现实问题,客观地分析和审视学生所关心的一切道德问题。这些都是把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进行开放式教育。

3建设学校良性思想政治工作环境

3.1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立体网络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缺乏整合,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有时甚至被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削减、抵消。因此要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出现反复,就应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立体网络。把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立体网络。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可以利用社区的教育力量,主动接受家长和社区的支援。例如,请社区居民作临时教师,或请居民家长作义务辅导员,协助学校工作,进而探索根据实际情况将学校与社会教育设施有效整合的方法。学校可以通过家长联谊会,交流学生情况和学校教育设想,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形成广泛的社会教育网、教育监督站。具体可采取如下方式:制定统一目标,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发挥育人优势,实行功能互补。学校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家庭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做好配合工作;社区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精神产品、精神食粮和优化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3.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一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具有他教性、他控性、他授性,自我教育则有自控性和自教性。人既不能没有教育,也不能缺乏自我教育。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双管齐下,同时兼顾而不能偏废。事实上,德育实效的生成,既有赖于教育者教育活动,也有赖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活动,是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结果。二是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主要是面向某一群体,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个体教育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思想问题,解决学生特殊思想问题,发展学生个性。集体教育即组织教育,就是利用学校党、政、团、学生会等组织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发挥各种组织的优势;个体教育即教师以自己个人的学识、才能和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其潜移默化受影响。三是把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对学生来说,学校管理是运用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体现学校意志,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途径。学生自我管理是学生集体与个人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而进行对自己的管理,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律精神。

3.3形成综合素质教育体系

学校教育中的德、智、体、美、劳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学校在抓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全方位与多角度地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一是以班级管理为主渠道。建立班主任为主、课任教师配合的班级管理体制。班级是学校最基层教学行政组织,班级建设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首先要有班级管理整体系,即把每个教师都置于班级管理体系中,形成群体合力,改变班主任“单枪匹马作战”的方式。当然,班主任是班级工作主要实施者,他必须经常组织课任教师“会诊”,以体现施教一致性原则。二是贯彻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就意味着全体教师形成教书育人合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教材与德育目标是一致和同步,教师要透析教材,把准学生思想,实行德育目标控制;对学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进行系列组合,优化教材德育因素,以获得良好的整体效应;选择好教学与思想政治最佳结合点。二是学校、科室、年级,党、团、学生会为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全方位学校德育网络。同时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科研同步建设,队伍建设要实现专家化、学者型之目标,使教师既能教好书又能育好人,成为教书育人能手;思想政治科研是学校德育的先锋,要形成品位高、有本校特色的科研体系。其中尤其要深化思想品德行为修养课的改革和探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过程延伸到学生在校的整个阶段,通过学生在校多方面的表现决定他们能否获得德育学分,实现全程教育目标。三是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在学生生活空间的渗透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服务于学生成才需求的主动性与多样性,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社团建设,整合学校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成才空间,弘扬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建立对学生社团活动主题性引导机制,采取工作项目招标与申报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四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集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拟空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挥高校网络资源优势,在建立电子网络化社区的过程中,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网络道德,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现代化手段,全方位与社会接触。

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正以千万级的速度累计与衍变。每年全国高校都有一批旧的专业被淘汰,新的专业重新设立。如何对新设专业的本科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为新时期的新课题和新重点。

笔者结合在工作中有一些认识和体会,希望这些思考能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第一、高校的工作重点是“教育”。育人是高校工作的核心,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围绕这一中心环节开展。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担子和责任就格外重。首先,教师着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素质就成为当务之急。新开设专业中必然涉及很多新的知识点和技能,是对教师旧有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甚至包括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都是一个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管是新教师和中老年教师都需要克服自己的学习惰性和心理挑战,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将新的知识和技能吸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结构中,努力充实和完善。年轻的学生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老师每天都在进步,和他们一样求知若渴,也会受到鼓舞和感染,努力地去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古人说“师不必贤于弟子”,是有道理的。教师在提高自己素质和技能的同时,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着眼于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指导,“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将方法、原理贯穿于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学生就能更知道如何去做和只能样做,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能成功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共处。新专业对教师和学生最初都能带来许多困惑与认知上的一些偏差,这就可能产生一些误会或者不理解。如何解决这些可能存在的矛盾呢?从教师的角度讲,要懂得《礼记·大学》开篇中所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必须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一日三省吾身”[3],还要“诚者非自成己而己也,所以成物也”[4],把教学和引导工作做得更为细致、体贴。学生如果能逐渐感受到教师是在用心做事,用心爱他们,那么他们也就更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教师如果能有一颗仁爱之心,循循善诱的谈心方式与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学生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支持。学生愿意掏心给老师,老师也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扉分享他们的烦恼与欢乐,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新设专业中,可以探索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兴趣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总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谁也不喜欢听枯燥的说教。例如,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有一部分基础课需要培养学生一些美的欣赏能力。就可以课外单设一些文史哲和艺术类的选修课,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收获劳动成果中获得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第三、处理好教师科研、教学和学校、学院管理的关系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当前高校教师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很多高校教师既要应对科研的压力,又要面临教学的考核。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该不拘一格。一般来说,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基于对知识和学生的热爱才选择这份职业。所以我们觉得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与喜好,去侧重于科研或教学,或者二者兼顾,不必单纯地判定科研和教学孰轻孰重,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同时,教学、科研工作要经常性地与学校和学院的管理工作互相理解、及时沟通交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学校和学院就能更好地运转。学校和学院的管理井井有条,教师在进步、学生在成长,科研在发展,事业就会进步。这就是一个整体的良性循环思路,山东大学的美学家周来祥先生在其论著《论美是和谐》中指出的:“我认为美是和谐,是人和自然、主体和客体、理性和感性……规律性的和谐统一”[5],和谐就是美,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样一个和谐环境中开展起来也就如鱼得水。

第四、教师要与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互动和升华。这是既适用于新专业也适用于旧专业的一个模式。而我们的教师可能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环境可能会造就师生不同的性格、气质、特点。我们教师就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加深对“师道尊严”的理解,了解学生的一些特点,站在“己所不欲,勿施与人”[6].的平等角度,引导学生如何完善、丰富生命和人生意义,不是一味地板起面孔训斥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在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促使教师品德素养的提高,这是除教学能力提高以外的另一种收获。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关于在新设专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还要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进一步加深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辅成,周兆平,余涌. 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 赵祥麟,王承绪. 杜威教育论著选[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 论语·学而[Z].

[4] 中庸[Z].

[5] 周来祥. 论美是和谐[M]. 安徽: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6] 论语·颜渊[Z].

[7]《孟子. 梁惠王上》[Z].

猜你喜欢
发展性参与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基于中韩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韩国语课程学业成就发展性评价
在感性消费时代的创意包装设计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参与性对中职旅行社计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高中物理“生命化教学”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