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教学策略的解析与思考

2009-05-22 06:33
消费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培养教学策略

程 勇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创造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是高校教师拓展自身教学风格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本文在阐释创造性教学的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创造性教学策略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所提出的要求,探讨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创造性 教学策略 能力 培养

作者简介:程勇,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学”、“营销渠道管理”和“广告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引言

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以及学生问题的解决者,其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与之不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承担着“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和“学生问题解决的顾问”的职责。此外,在传统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教师个人的学识、素质及其课堂表现;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演员”的角色,只要教师“演”得好,就会认为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实际的学习发展状况并不会受到太多关注。而在现代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要看教师个人的表现如何,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状况。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扮演的更多是“导演”的角色。

教师由于受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的影响,擅长、偏爱使用某些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会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不同的教学风格会有其长处、优势,也会有各自的短处、劣势。一种固定的教学风格可能比较适合某一类或某些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或与某些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但可能并不适合另一些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或与另一些学生的学习风格不相匹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始终沿袭或固守自己的教学风格,则难以适应不同情境、不同内容的教学工作,也不能均衡地匹配、公平地对待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显然,这对那些与教师教学风格不相匹配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改进和完善自己已有的教学风格,并尽可能掌握和使用多种教学方式,而不是拘泥于已有的教学风格。在现代教育中,实施创造性教学策略,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是高校教师适应不同情境和内容的教学,拓展和提升自身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

二、创造性教学的原理与特征

所谓创造性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设计课程内容和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表现,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教学过程。创造性教学并非独立于一般性教学之外的教学活动,而是存在于一般性教学活动之中,与一般性的教学活动相辅相成。创造性教学与一般性教学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运用和发展其想象能力,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塑造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的时间,教学活动由“教师创造性的教”和“学生创造性的学”两部分构成。因此,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有意识地提供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与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鼓励学生表达与容忍不同的意见,而教师并不急于作出评价和判断。概括起来,创造性教学通常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首先,创造性教学需要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创造性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兴趣,并产生解决或解释问题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了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多地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格。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创设积极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一般性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做作业、做习题或实验等形式解决问题,但他们解决的并非是创造性活动意义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在复现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没有真正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创造性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和组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创造性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求知。传统的教学活动以传授为主,以教师“讲授”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而创造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求知的过程,学生的探索、研究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探索性的引导。探索和研究意味着要独辟蹊径、求实创新,也意味着尝试错误、克服困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活动时,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其间有探索、尝试、挫折,直至豁然开朗,而这一探索、研究的过程对于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再者,创造性教学需要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培养。传统教学实行班级授课制,通常给予学生共同的知识教育,共同的思想教育,共同的体质训练。然而,共同教育的背后往往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反映在智力结构上,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反映在个性特征上,有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和意志品质的差异。大学生在智力结构和个性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恰恰是创造性教学强调对大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的前提。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而教师的指导也可能存在质量的高低,对知识经验、先天素质本来就千差万别的大学生开展创造性教学,形成的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一定各不相同。因此,创造性教学在注重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更要尊重差异、发挥专长,促使大学生尽其所能地在未来不同的领域中创造性地做出贡献,成为一名对国家、社会有益的公民。

三、创造性教学策略对于教师素养的要求

已有的教学研究成果表明,创造性教学策略对于高校教师的学识、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应独占整个教学时间,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活动的机会;教师要经常运用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意见或构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学习,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动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力求在轻松、民主、合作、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了解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和兴趣,采取适当形式实行分类施教或个别施教,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要坚持正面评价为主,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对于学生的意见、构想或作品,教师不要立刻做出评价和判断,而当全部意见都提出后,师生再共同进行评估;教师不应指责学生的失败或错误,而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教师要鼓励学生抱有尝试新事物的勇气,要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事课堂以外的科技创新活动,使其有机会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养成独立思考、研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是充满艺术性的教学活动,需要具备良好教育素养、采用创造性教学策略的高校教师来具体实现。采用创造性教学策略的教师通常会将教学活动安排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趣味横生,不断赋予教材、教学活动以新意和活力。美国学者R. Hallman归纳、总结了创造性教学策略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提出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些方法。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即教师应特别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亲自求证、实践;教师要放弃权威态度,在班级里倡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集体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拓视野,加深理解问题、概念,并将其灵活运用于现实世界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教师常常需要延迟做出判断,即教师通常不应立即对学生的创新成果加以评价和判断,而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创造;教师需要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即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和理解问题,而不能墨守成规;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运用学生自己的标准评价客观事物,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教师还应训练学生感觉的敏锐性,使学生对他人的感觉、情绪、情感,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各种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应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加以回答;同时,教师也应当提出一些不拘泥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让学生机械、零碎、无联系地死记课本内容,即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整体结构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总之,创造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对于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高校教师拓展自身教学风格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一种合理而可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斯滕伯格,威廉姆斯,教育心理学,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5]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6]赵承福,陈泽河,创造教育研究新进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创造性培养教学策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