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09-05-21 08:08李月娟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体育运动体质

李月娟 李 娟

阳光教育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教育是基于对目前学校教育所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主要表现为多个方面,即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给予理解和信任两种关爱;培养智商、情商、意商三种品质;做到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四个学会;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合育五种教育。

一、阳光教育的提出背景

我们之所以提出阳光教育这一理念,主要是基于对目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关注和反思。当前学校教育所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国家教育方针贯彻不力;二是教育内容不同程度地偏、难、窄、怪;三是教学形式与方法相对陈旧;四是师生关系不够和谐。这至少会给学生带来以下不良影响:首先是感觉钝化。教育目标的褊狭、教育内容的繁难、学业竞争的激烈,迫使学生每天想着考试、分数、名次,常常对周围的一切无暇顾及。这样日积月累,必然会令他们对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无动于衷,进而造成感觉的麻木与钝化。其次是疾病增多。面对学习与升学的巨大压力,学生往往感到紧张、压抑甚至恐惧,会引发失眠、头痛、焦虑、抑郁、免疫力下降等功能性、器质性疾病。近年来所发现的“感觉综合失调症”、“注意力缺乏综合症”等古怪的病症,也与学生的学习压力有直接关联。再次是人格扭曲。在机械操练、强行灌输构筑起来的教育模式里,学生风格迥异的个性被压抑。会使学生出现程度不等的孤僻、自私、自闭、自傲、情感冷漠、意志脆弱等人格的扭曲和不健全。第四是能力不强。教育本来是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却畸型发展了学生的部分能力。且不说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相对较差,就是与学习有关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也未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阳光体育的主要内涵

所谓“阳光体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体育。阳光体育既不虚幻,也不神秘,它表现为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暗含着对学生潜能的肯定和重视;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阳光体育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包含着对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再认识;阳光体育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结果或教育方法,而更应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多向互动、反馈和影响的过程。

2007年4月29日,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2007|7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颁布表明了国家对全民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尤其把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如何解决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的健体问题,为他们奠定好能从事终身健身锻炼的基础,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三、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从学科理论来看,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学校体育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并不矛盾。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具有明确性,有时间限制,有量化标准。二者的实现途径是一致的,都依托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注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达标,更关注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更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二者的要求也是一致的,都是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政策要求开展工作,要保证课时,按课程标准教学,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保障,确保学校体育安全等等。如果说二者的区别,则学校体育更多地依托于体育课,注重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阳光体育运动则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为主线,围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目标,以广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积极落实每天1小时为手段,达到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共同的目的。二者的侧重面也不一样,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可以说正是在加强以往学校体育工作比较薄弱的方面。因此,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并不矛盾,二者工作的开展是互相促进的,并不是要求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另外再搞一套相对独立的阳光体育运动。

四、“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与实施

1.“校园阳光体育”设计的决定因素

“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主要受到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设施配置和校园文化环境等三方面因素影响。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体育活化资源。学校体育人力资源中,与“校园阳光体育”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体育师资、体育专干和具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体育的人力资源,促使他们在教学实践和运动经验指导下,共同参与“校园阳光体育”目标主题设计。

(2)设施配置。设施配置是最重要的物质保证和基础条件。学校必须遵循“一物多用,一物巧用,科学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正视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区域性差异,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实际功用,努力开发潜在功能,为“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提供硬件保证。

(3)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所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校园阳光体育”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它通过恒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持续地影响和指导学生自觉参与“校园阳光体育”的整体体验。

2.校园阳光体育设计的步骤

(1)目标设置。“校园阳光体育”的总体目标是健康,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三个维度的概念。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校园阳光体育”可以根据学生素质状况、发展要求和体质健康等突出问题,设置可量化、可测定的层次目标并分步实施。

(2)主题创意。基于主题思想所赋予的创意制作和运动素材,应根据主题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经过设计后的活动内容,才能突出鲜明的主题思想。

(3)内容选取。“校园阳光体育”的内容选取,应体现“时效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原则,在运动素材的价值论证和活动效果评估方面,做到量材选用,甄别价值和科学选取,发挥目标任务和活动主题的双向作用,体现其使用价值。

(4)形式选择。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前提条件下,根据不同的目标任务和活动内容,采用诸如大课间体育和体育节,运动会和社区体育保健等有效的活动模式,有利于反映活动内容和实现主题目标。

(5)方案设计。“校园阳光体育”有效方案的形成,源于对主体活动需要调研,目标主题实现需要调研,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启发,经过科学的设想和巧妙的创意性构思,结合专业教师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其主题价值的判断过程。

3.“校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

(1)整体性目标策略。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增强青少年体质有机结合,突出体质健康的整体性目标。近期体质监测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和身体强壮程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和实施,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体能发展作为评价青少年素质健康的重要指标,改善青少年的素质基础,发展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

(2)群体性指导策略。加强青少年体质锻炼和加强卫生保健指导有机结合,突出群体性保健指导。“校园阳光体育”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在加强青少年体质锻炼的基础上,通过开设多种形式、不同内容和不同等级标准的运动处方,开展疾病预防和科学营养、卫生安全和禁毒控烟等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重点解决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体育运动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