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菊
创建特色学校是所有学校共同追求的办学境界,是各级各类学校面对生存与发展的共同课题,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更广阔的发展道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靠出路。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和多个要素,需要合力共建。
一、理念引领特色
理念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观念体系。它经过人们长期的理性思考与实践而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特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办学理念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
首先,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哲学理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需要哲学统摄,需要从人生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哲学思维统领学校实践的方方面面,舍此就无法真正寻觅和体会教育的义谛。“哲学的知识和哲学的思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又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的哲学根源,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人们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其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过硬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对教育活动的指导比之哲学更直接。教育理念是一个庞大的观念体系,包括教育观、教学观、德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发展观等。掌握教育理念,不仅包括领会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理论,还要了解当今世界教育思潮的发展动向,如终身教育思潮、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全民教育思潮以及教育的民主化思潮等。要认识不同教育思潮背后的不同哲学派别,以及不同教育思潮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论。掌握教育理论能增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引导和推动特色学校的构建。
再次,创建特色学校需要理性认识特色。特色的本意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和风格。特色学校是基于学校应具有的一般共性之上,以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区别于其他同类并为社会所认可的学校。它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自己的品牌。真正的特色学校既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又不断创新和改革;既尊重学校发展史,又不断创造新业绩。这种已形成的特色又往往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能日益成熟和发展为学校光荣的历史传统,不会因某位校长的升降变迁而中止或改弦易辙。有人误解“特色”,把创办特色当作目的和“作秀”,既违背教育方针,也扭曲特色的本真。
二、管理营造特色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领导作风和治校方略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校长要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着对国家、社会、师生以及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要树立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和品牌意识,要能够深刻剖析学校的历史传统、周边环境、社会条件、办学资源,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如北京市海淀区的万泉小学,依学校所处的内外部条件,制定了“三高”的办学标准,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培养高、精、尖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的基地和高水平教育科研的基地”。
校长以什么样的管理思想造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呢?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物本管理”,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基于“社会人”假设的“人本管理”,重视人的第一资源的作用,尊重人,满足人的多种需要;基于“能力人”假设的“能本管理”,重视人的潜力的开发,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成为当今较为理想的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者应建立“培能”、“用能”和“激能”机制,让能者光荣、能者有为、能者有位、能者多酬,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这样,以学校全体成员都认同的管理思想来造就学校的管理特色,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这是人本管理的升华。为此在管理上必须做到两个过渡:一是由刚性管理向文化管理、柔性管理过渡;二是由经验治校向理论治校、依法治校和理念治校过渡。那种信奉“不学管理照样管理”、“管理三年,自会管理”的经验主义,与创建特色学校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三、教师践行特色
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是由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塑造的,是全体教师教育经验的累积和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开发学校第一人力资源教师的潜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特色学校的重中之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对于教育,兴之抑或亡之,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关涉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和科研的方方面面,尤其要凸显“人人向学”的学校特色。终身学习要求“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事事是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必须首先是爱学之人。严谨治学是特色学校的教学特色,教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知以为知,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囫囵吞枣、装腔作势。认真严谨的教风往往能影响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这种好的风气代代传习,支撑学校的办学特色。科研尤其是校本研究是创建特色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围绕教学实际状况和特色创建中存在的真问题搞研究,既能突出特色,又能促进教学。
四、学生彰显特色
学校是育人的基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学校是否有特色,不是口头上标榜的,也不是形式上宣传的,而是在过程中做出来的,具体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学生是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片面发展还是全面发展?是幸福地发展还是留下“后遗症”地发展?是终身向学还是再也不学?这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试金石。乐学应是学生的重要特色。夸美纽斯致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主动、积极、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是特色学校的共同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构建特色学校必须以学生的幸福快乐、全面发展为旨归,必须真正实现“转轨”,真正转向素质教育。既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发展特长,这是特色学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改革强化特色
国内外教育改革层出不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一浪高过一浪。在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普通高中八大领域的课程改革包括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以及必修与选修结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展开。课程改革强调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总体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为目的,立足地方实际,以人为本,突出基础性、选择性、适用性和创新性,此乃当下一定时期中小学创建特色学校的精神依凭,也是以改革强化特色的重点研究项目。如,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及其评价研究,校长提高新课程执行力的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各科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研究,基于新课改的高校招生改革方案的研究等。围绕本校已初步形成的特色或有意向要创建的特色选题是研究的风向标。在未来一定时段,中小学深化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加强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视德育的实体性和实效性研究,对创建特色学校具有强化作用。
总之,特色是学校的个性,特色学校各有特色。“可以是在教育(德育)工作上,也可以是在教学工作上;可以是在课外活动上,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上;可以是在办学模式上,也可以是在教育方法上,教育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特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这些既可单独作为特色学校的一个元素,也可共同构成特色学校。但无论是何种特色学校的创建,都需要理念引领、管理营造、教师践行、学生彰显和改革强化。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