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雄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8(A)—0039—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们为了体现教学新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通常会安排大量活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有的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引起共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实效性,讲求活动的真实性,注重情境创设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好的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内化知识,能改变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既没有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学生来说,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很有必要。我们可以用可感知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然后再去分析、认识社会现象。
1. 创设媒体情境。用音乐、影视片或幻灯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从多角度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如,教学《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一课时,教师可事先播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影像资料,播放《春天的故事》等歌曲,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历史岁月,感受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2. 创设故事情境。在上课过程中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将教学内容穿插其间,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比如讲解科教兴国战略时,可插入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等,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记忆深刻,又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概念。再如讲解科技创新时,可插入机器人的研制,立交桥、地铁的修建,“神舟七号”发射的故事,教育学生养成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习惯,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3.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和解决问题的喜悦。如在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课时可以拟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请你列举出当前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新科技?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上你有什么感想?你现在在使用哪些新科技?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4. 创设主题探讨情境。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讨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还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问题进行辩论。在讨论中始终让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如教学《助人为乐》这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不要雷锋精神”这一话题,自由辩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阐述理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敏的思维能力。
5. 创设活动情境。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引入到社会现实当中,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事例,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经济实体的用工模式、生产经营状况、上缴税收及工资收入情况等,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老师最后概括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很高,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