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孙姓

2009-05-14 03:29郑金洪
寻根 2009年6期
关键词:惠安永春

郑金洪

孙姓起源源头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源头有三:一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有惠孙,惠孙的孙子武仲,以惠孙的孙作为自己的姓,是为孙姓,武仲为孙姓始祖。二出自芈姓。楚国王室为芈姓。春秋时楚王室后裔孙叔敖因有大功,其子孙便以他的字——孙为姓,所以这支孙姓出自芈姓。三出自妫姓。西周初周武王封舜后裔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谥陈胡公,陈胡公后裔陈完逃到齐国,改姓田,齐景公赐田完后裔田书孙姓,这支孙姓实出于妫姓。

三国时期就有孙姓入闽。三国吴末帝孙皓是个暴君,废太子孙和,并将与太子有关系的家属和宗室贬于东冶(今福州)。

罗香林《国父家世源流》载:河南陈留承宣使孙俐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引兵在闽粤之间与黄巢义兵周旋,后定居于其屯兵之地虔州(今江西宁都),其四代孙承事于北宋时迁入福建汀州庙,孙承事之裔孙友松于明永乐间迁入广东紫金县。安溪孙姓人垦台湾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孙顺仁自河南固始徙闽,肇基安溪狮渊,即今城厢镇经兜村,传至16世,一支分迁同安县前垵村,今已繁衍1000多人。18世后族人开始飘洋过海,移居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其中孙玉尊于清乾隆年间迁居台湾新竹三义;孙坤福、孙永科于道光年间分别迁入台湾台中梧栖和苗栗三义。《安溪狮渊孙氏宗谱》于2001年全族统一续修,共8卷,2608页,全宗万余人。自27世起昭穆为:“玉殿传金榜,君赐占鳌头。英雄兼百辈,随我步瀛洲。文士右维承,正继志修德,待时诗礼立,名丕振家声”(今传39世“兼”字辈)。狮渊孙氏家庙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经兜村黄龙山麓,始建于清,土木结构,3厅5天井20翘脊,1995年由族人和台港宗亲集资130多万元,重修一新。门联“龟山发脉亘古地,狮渊旋转灿大宗”。堂联有“族居清邑,光州祖地源流远;派衍乐安,兵圣先天韬略长”,“胤深子海登科第,骥聘江南任按司”。后联为纪念该村孙胤骥冠头联。胤骥(1625~1665年),字天闲,号渊溪。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官至湖广学政、江南督学。祠内有“奉天诰命”、“孝悌力田”、“刑部侍郎”、“提督学政”等13面匾额。

晋江孙姓入台齐国时食采乐安的孙书(田书)的裔孙、宋中书舍人孙平谕于南宋初年入闽,落籍泉州,儿孙多为宋金重臣:其子为宣抚,赐谥清敏;其孙资政,赐谥端献;曾孙班尉,赐谥文毅;玄孙侍郎,赐谥恭肃。平谕裔孙居晋江东石镇塔江孙振宗,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官江西佥事,主持建塔江孙氏宗祠,历代有整修,为泉南名祠之一。《塔江孙氏族谱》载,清代孙氏移台者达300多人,繁衍于高雄、屏东、新竹等地,蔚然成为大族。1930年塔头孙毓北等往台募捐助建厦门乐安孙氏宗祠。1989年以来,高雄上竺里、南仙里等地族亲,曾多次组团回塔江认祖,共叙宗谊。

惠安永春孙姓迁台孙平谕玄孙嘉安,字仲吉,南宋进士,官礼部侍郎,诰授通奉大夫。由晋江开基惠安张坂镇埔塘村,其墓在该镇埔边村东垵头山上,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夫妇合茔,坐北朝南,墓碑半月形,周边砌石,上堆封土。1993年族人和台港宗亲捐资重修,保持了宋代墓葬风格。嘉安子孙又开基永春五街华岩村,成为惠安、永春孙氏始祖。

惠安埔塘村有孙氏家庙,为惠安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结构,硬山顶,外墙由瓦片嵌镶块石砌筑,俗称“观音抱孩儿”,为闽南明代建筑特色。祠内供奉63位先贤牌位,有的传记分别载入县志、省志及《清史稿》。其中孙经世为清代有名经学家、文学家和音韵学家,其埔塘村故居仍保存完好,也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二进深前二间后三间,厅堂悬挂孙经世“优元”、子振声“文魁”、孙拔萃“贰尹”牌匾。科举时代族人中举,都要在祠堂或祖厝庭上竖旗杆挂匾额,现在祠前尚有旗杆石夹板20多副。家庙、故居和祖墓,近年来先后由台港及旅外宗亲捐资修葺一新。特别是埔塘宫前一对千年文物经幢“文革”期间被毁,1990年由台胞捐资修复,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经幢底边八角形的须弥座雕莲花、灵芝、双龙抢珠等图案。幢身高近7米,分为三段,下面两段为八角形,雕有佛像佛咒;上一段为圆柱形,刻有释迦游四门故事;顶部葫芦刹尾。其各段各层次以宝盖、鼓形、仰莲瓣承托,别具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永春华岩村也有孙氏家庙,建于明天启年间,门对巍巍大鹏山,背傍滔滔桃溪水,飞檐翘脊,富丽堂皇,抬梁穿斗,砖木结构,三间两进,祠前也有许多旗杆石夹板。祠联曰:“东海表大儒,诗礼名家,旧望曾推唐谱牒;南朝崇硕辅,弟昆报国,新封犹溯宋衣冠。”孙氏族人现居永春3000多人,外迁分播世界各地,而以港台最多。惠安、永春及台湾孙姓自19世起共用昭穆辈序:“侯伯子男永世显,易书诗礼传家长;文谟武烈成嘉会,尊祖敬宗启泰元。”今永春已传至31代“家”字辈。

南安孙姓人台南安孙姓人口近千人,主要分布在洪梅镇梅溪村,近400人;次为官桥镇霞光村,200多人;英都镇荣星村,近200人。南安为著名侨乡,旅居南洋的很多。

厦门孙姓渡台厦门同安有支孙姓由安溪狮渊迁来,其后裔播迁台湾的有:孙和居淡水,孙德成居永和溪洲,孙开居云林新港,孙思森、思仕兄弟居嘉义溪口,孙海居台南盐水,孙游寿居今台南市,孙经居苗栗苑里等。《厦门五通孙氏族谱·柳塘记》中记载,有十多位族人于乾隆时移居台湾,繁衍子孙,分布鹿港、台南、彰化等地,最早是明万历年间孙时炳的孙子宗宝,字为禧。记载往南洋的也有20多位。

漳州龙海孙姓居台龙海孙姓人口虽不多,但移居开发台湾不落人后,早年孙瑞敏居彰化,后迁台中大肚。孙水开垦台南麻豆,孙定宗居台南市。

据1954年国民党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统计,台湾居民737姓,其中孙姓3273户,居第50位,以嘉义最多,为599户,台南320户,基隆307户,台北277户,新竹246户。

猜你喜欢
惠安永春
王者
奋进新时代 共筑强军梦
学校永春文化特色创建的策略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
浅谈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千年技艺“点石成金”
惠安石雕艺术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
立夏
牛村“驻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