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庚子退款与南京国民政府的铁路建设

2009-05-13 08:34
世纪桥·理论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铁路建设国民政府

田 松

摘要:铁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它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即着力进行铁路建设,把它列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筹集筑路资金最为困难,庚子退款作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其对南京国民政府的铁路建设所起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庚子退款;铁路建设;国民政府

收稿日期:2009-11-06

作者简介:田松(1984-),男,山东济宁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一、庚子退款与“庚关两款筑路计划”

1901年9月7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日子,这一天,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共计向侵略中国的列强八国以及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共十一国赔偿九亿八千二百余万两。由1902年起至1940年止,按照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偿付,是为“庚子赔款”。其中俄、德、英、法四国所得最多。1902年1月,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武装的镇压并不能消除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美国出于其国家长远利益,由《纽约时报》透露向中国退还美国庚款之“溢款”(超出美国所受损失之数目)部分。1904年12月,中美两国在美国谈判退款事宜时,美国主张以退还之款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发展在华教育福利事业。之后,美国先后于1909与1924年两次向中国退还了一部分庚款。美国的两次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纷起退款。

南京政府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不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提出“整理国民经济”、“振兴实业”的口号,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遗教,宣布自训政时期开始,全国上下务必按照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努力进行建设工作,而“铁道之建设,则尤为当务之急”。[1](P.212)于是决定在行政院之下设立铁道部,以加强铁路建设和路务管理。为表示继承孙中山铁路建设的遗志, 1928年10月24日特委任孙中山之子孙科为铁道部长。

同年底,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经济建设大纲,其中第21条规定“十年内每年平均建筑铁道2000英里(约合3218公里),共计2万英里(32186公里)铁路。”当时全国国有铁路仅有1万余公里,[1](P.253)早已历经半个多世纪战乱的破坏和自然磨损,要在10年之内翻上两番,其困难可想而知。铁路建设任重道远,其重担自然落到铁道部长孙科的身上。为此,1929年1月28日,孙科在中央政治会议上提出《庚关两款筑路计划提案》,并获得通过。

二、庚子退款在铁道建设上的拨用、处理及其作用

英、俄、比等国家先后同意退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向中国勒索的战争赔款,分期退还庚款余额以充作“文化基金投资”。孙科提出先将退还庚款的2/3“拨借铁道部”,由于退还的庚款是从1929年起至1949年止逐年拨发,到1949年才能拨足,还不能立即全部用于铁路建设。而铁路建筑急需款项,因此,孙科提出用这批款项作担保,在国内先分期发行“庚款筑路公债”,先筹款修筑铁路,等铁路修成盈利后,再还本付息充作“文化基金”。

英国庚款方面,1930年9月22日,中英双方达成《中英庚款换文》,规定将已到期和未到期的英庚款交由中国政府作为事业基金;该基金的大部分用于"整理及建筑中国铁路,并投诸其他中国生产事业";"与英国利益特别有关之各铁路,更当首先注意"。[2](P.743)当中国在国外购买需用材料时,必须向英国订购。为此,在伦敦设立购料委员会,将现存庚款全部移交,用作购料;将来到期之款,一半交其购料,一半交由中英庚款董事会管理。因此,根据中英协议,英庚款的三分之二用于完成粤汉铁路建设,等粤汉铁路完成之后,分期还本,并以留存国内用款。其余的一部分拨款,分购材料,用于整理津浦、胶济、广韶、湘鄂等路,及建筑首都铁路轮渡之用,仍限于最短时间内,逐渐归还料价,以便留存国内用款。

比利时庚款方面,1925年中比双方签订协定,比国退还的庚款,以偿清华比银行垫款的余额作基金,发行美金公债500万元。其中,40%即200万美元用于展筑陇海铁路,35%即175万美元用于其他铁路购买比国材料。双方专门成立中比庚款委员会,落实协议。依照协议,本部分得公债券三百七十五万美元,以二百万交陇海,用于灵潼段自行支配。其余一百七十五万元改售现金,除以一部分购买材料,拨交粤汉路株韶段应用外,其余概经用于购买货车三百辆,分拨株韶、广韶、湘鄂、南浔、平汉、津浦、胶济七路,并令饬归还车价,陆续分拨株韶、陇海两路,以应新工之需。[2](P.738)

俄庚款方面,1924年,中俄签订协议,俄国承认抛弃庚子赔款,但在“第五声明书”中,规定所抛其款,除了担保优先清理各种债务外,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之用。[2](P.739)并规定设立特别委员会,管理分配此种款项。后来,根据第三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把1930、1931年的俄庚款余额,直接拨充陇海工程之用。1932年之后,俄庚款全部的三分之二为基金,发行公债,专充完成陇海线之用。[2](P.739)

从动机上而言,英、俄、比三国的退还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所谓“退还”都是在中国的偿付的基础上,并没有取消庚子赔款,并没有改变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凌辱,改变只不过是部分庚子赔款的规定,实际上无所谓“公正”。但英美两国国从表面来看,姑且还是可以打着正义的旗帜的。在两国退还之前,不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有对中国同情的表示,也有舆论建议政府退还庚子赔款,而整个退还过程也较为顺利,因此,两国的退还在中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好感。尤其美国,其退还让中国人对之赞誉有加,认为美国国家,“纯粹博爱观念,未尝有利己之心”。

但是,无论其动机如何不良,利用庚款进行铁路建设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其一,铁路建设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历来受交通不便的制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状况同样如此。由于交通的落后,造成货物受阻,经济发展缓慢,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孙科在选线计划中,也注意当地物产的交流。如陇海路、新陇绥路被提出并限期完成。“陇海路西展工程,年来因积极进行,本年底即可通车西安,从此古代关中之繁荣与富庶,不难期其逐渐恢复。”[3](P.145)陇海路陕西段的通车,极大地便利了陕西与东部各省的联系。不仅货物流通量较前有了巨大增加,而且促进了人口流动,东部地区的民众纷纷来到陕西垦殖或经商,陕西也有许多商人积极向东发展。

其二,新建铁路促进了政治统一和加强了国防。1928年前建立的中国铁路,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北、平汉川东地区,如东北地区占了全国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而“长江以南,只不过一些有地方意义的铁路,同时在著名的干线上也可以看到些小的支路而已。”如此的铁路布局非常不利于国民政府的政治统一与国防部署,孙科在庚款筑路计划中非常重视粤汉、陇海两条铁路干线的建设。粤汉铁路的全线通车不仅有利于南北的经济交流,更加有利于南北统一和加强西南国防。

其三,它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市的发展。粤汉、陇海两大铁路的建成,促使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成都、重庆、西安等各大城市工商业发达,人口猛增。自从平绥和陇海铁路向西展筑后,许多华北一带民众一改闯关东旧习而涌向陕西、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全国人口流量大大增加。仅以1935年为例,全年铁路客运量4600万人,每公里线路平均载客近6340人,其中京沪路为34025人,粤汉路南段为23205人,沪杭路16468人,北宁路9529人。[4](P.73-74)

其四,新建铁路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以粤汉铁路为最。在抗战初期粤汉铁路是中国政府获取国际援助及出口物资最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武汉会战中,它承担着沉重的军事运输任务。广州、武汉失陷后,尤其在前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粤汉铁路虽已失去国际运输线的价值,但仍然竭力承担着国内军队、军需品及其他抗战物资的运输任务。直至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打通大陆交通线,粤汉铁路才完全丧失抗战运输的价值。因而,在抗战时期,备战加速了粤汉铁路的建设,粤汉铁路又为抗战运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铁路建设对于工业生产的发展至为关键, 1930年以前,陕西的近代工矿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几乎全都集中在西安市。陇海铁路通车陕西后,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各地纷纷设立工厂。据统计, 1937年至1942年新设工厂中,位于西安的有47家,余则主要分布在沿陇海铁路、川陕公路上各重要市镇。其中,宝鸡8家、泾阳8家、眉县7家、同官5家、蔡家坡3家、南郑3家、城固3家。[5](P.178)陕西工业集中于西安的现象初步得到扭转,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尽管各国退还庚款的真正目的绝非他们所宣言的“正义”与“公理”,更不是为了同情或者帮助贫困的中国,但不可否认的是“退还”庚子赔款客观上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的,特别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刚刚建立,百废待举的时候投资中国铁路,可以说給中国铁道建设事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为以后中国铁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秦孝仪.孙哲生先生文集:第一册[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0.

[2]宓汝成.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1912-194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郭海成.陇海铁路与近代关中经济发展论析(1931-1945)[J].兰州学刊,2008,(10).

[4]凌鸿勋.中国铁路志[M].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1982.

[5]田霞.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工业发展探析[J].抗日战争研究,2002,(3).

[责任编辑:王建武]

猜你喜欢
铁路建设国民政府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一带一路”背景下铁路项目引入PPP模式的路径研究
铁路职工在职培训教育原则论述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从参加政府到建立联合政府
工务段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研究
刍议如何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党联合英美外交政策的态度嬗变
浅析造成换轨大修施工延点的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