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燕
摘要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数学一直以来是学生反映较为难学的科目之一,教师教得艰难,学生学得辛苦,并且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还不一定成正比。细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高中数学在教学难度与教学容量方面提升的因素,也有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着重从改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开展论述。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效率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1 创设和谐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就会得到较大提升,反之,如果学生对数学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就会成为他们眼中的难事,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会产生消极抵制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高中数学教师,一定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活实际联系。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初中数学相比,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增强了数学语言的抽象化程度,学生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会增加难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知经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排列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情境引入新课:10名同学要任意安排6位在某宿舍6张床铺上,猜一下大概有多少种方法。再将学生猜的数字与实际答案610种比对,大大出乎学生意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排列知识的探究热情。二是注重发挥激励作用。高中生处于16-20岁年龄阶段,已经具有了初步独立的思维与评价能力,自尊心显得也更加强烈,在学习中迫切期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一点对于班级后进生来讲,表现得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多表扬,优秀生回答出一个高难度问题要给予肯定,后进生回答出一个基础性问题同样要表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保护学习积极性。三是营造友爱集体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外在因素就是学生所处的学习集体,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成绩上存在的差别,而将学生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使班集体出现边缘化趋向,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可取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成绩论英雄”的片面观念,将关爱平等地洒向每一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友爱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更加乐学。
2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一般会按照课前导入、旧知复习、新知讲授、当堂板演、回顾总结、作业布置等程序,在这样的教学流程中,虽然也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方面没有能够得到较好体现。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潜心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高效使用课堂45分钟。一是将教学过程前移。高中数学教师已经不能将目光仅仅停留于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而要将教学活动前移,从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着手,使课堂教学更加精炼、高效。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开展预习,这一环节在初中教学中往往没有得到较大重视,现在需要补上这一课,要指导学生依据教师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自己学习习惯,科学制定预习目标,将一些基础性知识在课前就消化吸收掉,将自己难以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寻找出来,便于开展合作探究,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高效性。二是教学收放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该“放”则放,该“收”要收,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在开展新授时,要向学生揭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放手让学生讲,“收”住其中重难点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放”,让学生自主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再进行“收”,既牢牢抓住思维方向引导与关键环节点拨这两个部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的开展思考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是增强反馈及时性。在结束新授知识点教学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得第一手反馈资料。通常的做法就是安排一次精干的课内小练习,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集合在1-3个数学题目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安排学生按照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批改,教师进行巡视,发现其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或是薄弱环节,在最后的总结与巩固中进行强调,起到拾遗补缺的效用。
3 增强数学教学机智,进一步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理解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灵活运用,形成数学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强教学机智,运用启发拓展、逆向引导、思想渗透等方式,提高教学成效。一是开展启发拓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方向上的启发与拓展,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细致分析,启发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开展有效类比活动,将未知内容转化为部分已知的内容,便于快捷地寻找到解题思路与途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二是开展逆向变通。高中数学对于逻辑性要求非常严格,有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正面开展分析,理解难度较大,也很难讲解透彻,例如三角函数的周期、数列极限概念理解、椭圆、双曲线、正棱锥等定义内容,采取正面讲解的成效并不是十分明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逆向入手,选取一些抓住重点的反例、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典型错误开展分析,会产生深刻的效果,学生掌握起来更加牢固,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三是开展思想渗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之外,还要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思维的高度与深度。例如在解方程内容教学中蕴含的降次和消元思想、开展换元的主要方法,三角代换教学内容中参数思想以及参数方法,立体几何里求锥体体积内容的化归思想以及分割求积方法等。教师通过这样的数学思想渗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思维敏捷性与灵活度,提高了教学成效。
4 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进一步兼顾学生整体发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总有一些数学教师抱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些困难,其实,这种差异性是必然的,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全是同样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客观的,正确的做法是努力适应而不是消极抵制或是怨天尤人。其中较为成功的做法就是开展分层教学活动,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一是合理开展分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首先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向学生揭示开展这项教学活动的主旨是为了能够让全体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防止“分层就是分等级”这样错误观念的产生;其次,教师还要着眼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综合发展状况作为分层依据,包括测试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第三还要注重层级的合理设置,层级太少不能充分体现阶梯原理,层级太多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一般设置3-5个层级较为适宜。二是周密组织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分层原则,针对不同层级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这一点在教学设计环节就要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在课堂提问的难度设计上,既要有一些思维要求高、难度大的拓展性问题,又要有一些贴近教材例题、难度一般的基础性问题,能够让班级中从优等生到后进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在课内小组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将优秀生与后进均衡地编排到每一个学习小组,使优秀生的引领、帮带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在课内练习要求上,教师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也要在难度、数量上有所区分。三是灵活开展考核。考核是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灵活设置考核方式,可以采取AB难度试卷考核的方式,对数学学习后进生进行单独考核,也可以采取相同内容、不同要求的形式进行,在试卷中设置提高题与基础题,后进生只要求完成基础部分即可,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都能够在自身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