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对提高教研引领力的思考

2009-05-12 02:34谢玉兰
科教导刊 2009年32期
关键词:思维方法科学发展观

冉 艳 谢玉兰

摘要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指导教研工作。文章提出,“解放思想,树立新时期教研价值观;实事求是,提高专业品性;密切联系教师,重建教研文化;注重全面性,提高研究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五个方面来提高教研引领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维方法 教研引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多次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帮助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因此应当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在思维方法上体现了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结合、辩证思维与系统思维相结合、求真思维与务实思维相结合的突出特征。而做为集教材与课程研究,教法与学法研究,考法与评价研究于一身的教研人,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将教育中的“教”与“学”理性地栖居于教研工作之中。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与教研工作结合几个角度来探讨与思考。

1解放思想,树立新时期教研价值观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远不会停顿。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与时俱进,正确分析形势,把握方向。面对新课改,我们的教研工作面临挑战,我们已有的教学思想、经验和工作方式,甚至地位受到巨大冲击,太多的习惯失衡。我们和教师们同时接触、感受新课程,或者说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重新角色定位,做到“上下贯通、服务到校、强化内功、享受成功”。我们要认识到教师进修学院即教研员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是理论者和教师间的桥梁。教研员观察思考问题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践层面。教研员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不断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才能使新课改思想得以贯彻。

因此,教研人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重新树立教研价值观:立根研究价值——通过专业的研究,解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之于学生、教师、学校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现阶段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教育发展的智力发源地;立足指导价值——通过高效地指导,解决区域内教育发展过程中,各种优秀的思想,优化的方法和优质的经验的传播与推广,促进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立项服务价值——通过独具教育价值的教育视角,为区域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快速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尽可能满足一线教师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服务项目和教育资源,为区域教育的发展注入最有力的资源。

2实事求是,提高专业品性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思想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这就要求教研员不仅要认真研究教育理论,更要重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当前,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主要通过校本教研来实现,教研员带领教师,围绕课改需要、基于学校实践,采取平等、合作、共建、互动、切磋等方式完成校本教研任务。这就要求教研员以敏锐的触角洞察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理性的头脑客观求实地加以分析,切忌人云亦云;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和学习策略,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密切联系教师,重建教研文化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中小学教师,我们思考任何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中小学教师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离开了教师的支持和拥护将一事无成。

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是在实践中完成的。我们需要研究课程,更需要理解、研究教师。课程本身就是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载体。教研工作应该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在与教师的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唤醒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开发、建立丰富、生动、具有特色的课程资源;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倾听、理解、协商、研讨,鼓励、认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富有个性的做法和创造;建立教研员与教师的平等协作互动的关系;在教研员的自我反思中,获得自我的专业发展。我们的教研工作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更关注人——教师和学生了。

4注重全面性,提高研究效能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都不是孤立的。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搞清前因后果、彼此联系。只有全面地、历史地看问题,才能看到和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是零星地、片面地、一知半解地看事情,就不可能掌握事物的全貌,就会犯简单化、片面性的错误。坐井观天,瞎子摸象,只能看到、摸到天和(下转第3页)(上接第1页)象的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

这就要求教研员要克服重学科而轻课程理论的片面倾向。要关注课程理论素养的提高,突破狭隘的视域和闭锁的观念,即站在全球化时代的宏观角度来观照和研究课程统一体。教学活动必然伴随着无数的非预设性、不确定性,处于一个不断转化与生成的过程之中。因此,中小学教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对转化过程的探究与创生,是围绕转化中的矛盾、困惑、问题而展开的,是具体的、现实的、及时的、当下的意义联结与充盈,而不是脱离这一基本内容,不是在转化过程之外,开展大而化之的项目研究,建构宏大的理论体系。教研员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是理论者和教师间的桥梁。教研员观察思考问题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践层面。教研员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不断地将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才能使新课改思想得以贯彻。

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简单化、绝对化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深入调查研究,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取得真知灼见,抓住本质,抓住规律。在指导工作上,坚持从个别到一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即所谓“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用个别推动一般,这是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是事半功倍的领导方法。如果不着边际,只是一般号召,没有典型带动、引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习先进典型时,往往有一种观点,即“人家做到了,我们也要做到”。这就要作具体分析,要看条件、时间、地点,主要是学习精神实质,联系实际借鉴创新,而不能照葫芦画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执行上级指示就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转,不能“一刀切”。

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科学家、教育家们对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政治家们对教育活动的理想、目标、蓝图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课程专家对学校课程方案、课标、教科书乃至教辅材料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开发与设计。但他们提供给教师的往往是被简化、形式化处理的文本形态的东西,是一个“去情境化”的过程。它们给教师以必要的限定和启发,但却因为抽象乃至粗疏,或因为情境差别而无法直接照搬。所以教学活动必然伴随着无数的非预设性、不确定性,处于一个不断转化与生成的过程之中。离开了转化与生成,教育教学就没有了活力,失去了创造,剩下的只能是简单告诉、机械训练与无意义的符号堆积。

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涉及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要深刻领会其中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王建国.论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法及其特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J].2009.(1).

[2]肖向平.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意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9(1).

猜你喜欢
思维方法科学发展观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新闻记者的思维方法分析及阐述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