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优秀的新闻作品取决于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而思维广度、高度、深度是新闻记者在具体思维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质。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地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才能够与时俱进,多出更优秀、更具价值的新闻作品。文章从几个方面对新闻记者工作中的思维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对新闻领域同行有所借鉴。
关键词 新闻记者;思维方法;种类;提升;培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1-0118-02
在经济、文化、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需求普遍增强,极具价值和欣赏性的新闻越来越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对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出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要求新闻记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新闻采写能力,更要具备独特的思维方式,重视和优化思维方法。因此,新闻记者要突破传统观念和陈旧的思维方式、采写模式,消除“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做到有所创新、与众不同[1]。
1 新闻记者的思维方法种类
新闻记者的思维是一种独特、别具一格的思维状态,它要求除与一般人的思维共性外,还要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新闻记者的思维方法一般有发散思维、辩证思维和逆向思维三种。
1.1 发散思维
在新闻报道中,有的平庸肤浅,而有的有深度有内涵,这都是记者思维取向的结果,也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发散型思维。其是作为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种同中求异的思维模式。记者只有运用发散思维,才能在平凡中求得伟大,在普通中发现不同,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资讯,加强新闻的厚重感。因此,记者在采访中不能简单而肤浅地去看新闻、写新闻,这样只能写出新闻事件的表面现象,而应戴上放大镜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新闻的新视角,从更深、更广地去获取新闻事件的全过程,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而全面、准确而有内容。
第一,要有科学的预见性[2]。如《深圳特区报》所发表的名篇《东方风来满眼春》,就是新闻记者从邓小平南巡谈话中,预见到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的到来,而在当时,邓小平同志的南巡活动并没有要求有明确的报道,如果新闻记者没有前瞻性、预见性和较强的洞察力,那么这条好新闻也就不会出现。
第二,要权衡利弊,积极运用发散思维,可以将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置于同类新闻报道工作中,进行横向的比较和鉴别,去挖掘事物之间的优劣及本质区别,从而从新的角度与广度去报道的新闻
事件。
第三,记者的思维要发散开来,进行联想、预测和正确把握。比如进行报道时,必须要兼顾到与此报道相关的人物及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反应,不能片面地做评判,要创设事物的多种情景,充分展开发散思维的翅膀,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及采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全面性和客观性。
1.2 辩证思维
新闻记者的辩证思维就是在把握事物内在规律和相互的逻辑关系的同时,辩证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反映、评判。只有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才能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常言道,“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对立和统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一分为二看问题、多个角度想事情,才能避免“盲人摸象”。因此, 辩证思维是新闻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一个缺乏辩证思维的记者在工作实践中容易孤立而静止地看待社会现象和新闻表象,不能进行辩证地事件分析,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认识不到事物的全面及本质。在新闻报道中,少一些单向思维,多一些辩证思维,对新闻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时,要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多种方法,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观察报道对象,既横看成“岭”,又侧看成“峰”,给读者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貌和内涵,以便更好地开阔报道视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3]。
1.3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学会运用逆向思维是对新闻记者特有的要求。要用逆向思维对新闻事件、采访对象和介绍的材料,尤其对一些超出常理的行为和事件,进行综合分析,斟酌推敲,去伪存真,从而做出基本的判断和总结,准确确立有价值的新闻主题,做出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报道的深度。从新闻事件的相反面去深入思考和探究,摒弃常规的路径依赖,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观
点[4]。记者运用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是:热(冷)中求冷(热),静(动)中察动(静),是(非)中寻非(是),小(大)中见大(小),等等,新闻领域这样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
2 新闻记者思维方式的提升
当下,有些新闻报道在构思主题时,往往囿于自己的思维高度和广度,只看到新闻事件的本身,而达不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看不到新闻事件后面的深层本质,不能从宏观上和整体上去分析和延伸事件的本质,从而确立的主题过于片面或单一,缺乏逻辑性和说服力。因此,新闻记者要着力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思维广度,是思维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延伸能力,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认知,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本质、由阶段到过程的一种能力,体现了认知者高超的洞察力和领悟力。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看,具有思维广度的写作者,针对一个新闻事件,首先要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面细致地采访有关的人和事,及时敏锐地从中得出基本的判断,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人们关注的兴趣点、社会关注的重点,并且能从简单的材料中触类旁通,能从纷乱繁杂的线索中缕清思路,给新闻事件一个准确理性的定位[5]。
思维的高度,就是指观察分析问题的着力点,需要将新闻事件放到全局的高度,挖掘新闻材料的思想深度,多角度、多层次的去观察、去过滤、去思考,经过不断的理解、分析和判断,从更高的站位和角度引申出社会的关注点,把读者引向更高更宽的视野去看待问题,引导人们对问题或事件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见解,帮助人们去梳理观点,引导正面舆论,从而对主题进行升华,让新闻报道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提高其新闻价值。
3 如何加强新闻思维方法培养
新闻思维是同知识、阅历紧密相连的,广闻博识是新闻思维的基础,必须加强知识积累,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善于发问,不断创新新闻思维,强化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研究、思考,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是要多看。记者采访,就是要直接与外界的人和事物进行接触,所活动的空间很大,思想上一定不要拘泥于死板的规定要求。一切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事物,都可以在不同思维下有所新发现。二是要勤问。采访中,要抓住主动权,不能被采访对象控制主场,牵着鼻子走,要善于抓住重点材料,追问下去,进行“爆料”,就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三是要思考。没有深度,新闻就很难写出新意。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思考,把自己的深度思考融入到采访工作的始终,就能在表面现象中发现本质的不同[6]。
总之,新闻思维既是一种概括事件本质、提升新闻价值的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又是一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闻记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新闻工作者只有多学习、多实践,才能更加熟练运用新闻思维提炼、概括和确立各类新闻报道的主题,使主题定位更准确、更深远,从而更好发挥党媒的“喉舌”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宇光.阐述新闻记者工作中的思维方法[J].赤子(上中旬),2014(15):74.
[2]许超杰.解析电视采访中现代思维方式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2):145-146.
[3]何婷.新闻记者思维方式与新闻制作中的认知偏向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9):208.
[4]徐秋鸣.论新闻采访的求异思维[J].新闻传播,2014(2):90.
[5]苟凯东.新闻记者胜任力模型构建和培训需求分析[J].东南传播,2013(6):12-15.
[6]何蓉,孟子为.“互联网+”环境下电视新闻编导的创新思维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0):153-154.
作者简介:李含冰,吉林市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