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与校园网络文化

2009-05-12 02:34
科教导刊 2009年31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平台高校

许 军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积极、消极两方面影响的论述,为高校辅导员认识网络文化,并运用这些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 网络文化 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以其信息量大、涉猎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便捷性、隐匿性等特点迅速被高校大学生认识和接受,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及其影响

所谓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指“以大学师生为活动主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行为方式及其道德和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它包括所有与网络直接相关的校园文化部分。”事实上,校园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双重的影响。

1.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提高了其掌握知识的能力。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与参与方式的开放性,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大大的得到了扩展,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获取课堂、书籍中所无法获得的信息,也可以自由的按个人喜好、个人需求来选择学习知识的时间、内容等,将过去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将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个性化教学为模式的新的教学格局;并且网络的传播功能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及时迅速,其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同时,如网上选课、网上查成绩、网上评教等网络行为既减轻了教务管理部门的压力,又方便了学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业余文化方面不无裨益。

(2)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三种网络资源分别是网络娱乐、网络通讯及网络媒体。网络娱乐的发展,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方式与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大学生因学习、就业心理等多方面问题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网络通讯的发展,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工具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学生摆脱了过去依靠信件、电话的传统联系方式,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网络的方便快捷以及传播信息的及时快速,使得网络媒体可以带给大学生更快更多的信息可以让广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就业、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信息,了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以使其根据社会需求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1.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中的“文化殖民”信息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据统计,在全球所有网站中,网络上被访问率高的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站点,世界最大站点的前几位都在美国。这就意味着网络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及意识形态的入侵提供了便捷的工具,通过网络,西方国家可以将自己的人身观、价值观源源不断的输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变相的成为了一种文化殖民。由于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且缺乏足够的自我判断能力,并且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极易动摇和破坏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体系,导致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受到潜移默化的侵蚀,动摇既有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造成精神困惑和价值标准混乱。

(2)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使得网络成为了包罗万象的资源宝库,同时由于网络自身无法对信息进行筛选,这也使得网络中充斥了各种不良信息,如暴力、迷信、色情、毒品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信息与思想,由于大学生好奇心重,又缺乏对信息优劣的判断力,很容易收到这些消极甚至“毒化”的信息影响,导致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以至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同时使得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交流等方面走入误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甚者使少数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3)网络诈骗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这也给了一些非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络技术手段伪造以假乱真的信息来欺骗广大网民,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迅速性,这也使得通过网络来传播虚假诈骗信息的威力巨大,一个假信息瞬息之间就会使千万人真假难辨,从而混淆视听。近些年,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案例也不断增多,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下转第19页)(上接第17页)

大学生在网络上交流的平台主要有校园BBS 、百度帖吧、校友录、个人博客、各大论坛及各种网络聊天工具等。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手段,如何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网络信息的;可选择性、平等性、无权威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必须对这些网络平台有较深的认识,才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工作,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 高校辅导员网络时代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改进手段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腾讯QQ、BBS和博客是大学生思想、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的网络平台,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紧紧抓住网络交流平台的开放性、参与的广泛性、资源的共享性这些特点,根据学生的关注热点,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运用这些交流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1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辅导员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BBS或者个人博客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利用网络手段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自己的“校园信息网”。这既可以监控、过滤可能侵入学校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更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现代手殴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健康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办一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体现出导向性的网站,辅导员要从正面和风细雨,人情人理地引导学生走出心理的误区。

2.2 充分发挥网络的感染力,作到网络学习化,学习网络化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利用校园网站,个人博客大力宣传校园文化,而且结合教学实际, 把课堂知识融会与网络中,不但要使学生感受到网络的乐趣,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感受到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把课堂上难以完成的教学课题延伸到网络上,使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学,做到网络和生活的有机结合。

2.3 综合利用网络载体,达到和学生的思想交流

运用BBS、E-mail 、QQ (群)、BLOG(博客) 等网络交流载体,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网络已成为人们互相交流的重要工具,辅导员要积极运用各种学生喜欢的网络交流载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网络BBS具有公开性、群体性等特点,辅导员要经常参与到交流与讨论中,与学生建立稳定的、可信任的虚拟网络形象, 使自己在BBS具有更多的发言权,这种形象的建立是长期的,也是对辅导员品质、知识等人格魅力和综合能力的挑战。辅导员利用E-mail可以与学生进行深入的、长期的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QQ及QQ 群可以便捷的、高效的交流思想,即可点对点又可以点对面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所喜欢,也拉近了辅导员和同学的距离。BLOG(博客)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媒介,辅导员要用心经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研究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辅导员,理解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的博客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

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也随着网络的变革逐渐地发生着变化,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江玉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J].沧桑,2006.5.

[2]涂青松.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0.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网络平台高校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