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芬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标准》对数学课程的内容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其中就增加了"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这一部分的内容。这样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同时亦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渗透估算的方法所以说,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快慢和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因此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降低,但估算的要求反而提高了。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方法。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当前,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加强估算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潮流。估算教学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服务生活。重视估算教学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落实估算教学,让学生从意识上重视起来,从方法上运用起来,从习惯上培养起来呢?
一、转变估算行为,增强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的淡薄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估算的关键还是教师。教师应该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体会到估算教学在数学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起估算教学。
1。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估算的实用价值
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寻找一些有关估算的题材,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如在数学课中,给学生一大盒糖让学生估计一下盒中糖的数目。于是学生讨论开始了……
2。体验估算与精算的互补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估算能力与精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两种基本形式。二者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在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协同性。估算是发展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计算能力很有益处,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同时,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估算能力可以对问题进行大胆有效的探索,迅速形成大致答案,但是在精确性上相对较差,需要对答案进行再检查验证;精算能力则较为程序化,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但可以有效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在不同阶段选择性地使用两种计算能力,取长补短,以提高认知效果。
3。估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习策略是指为了达到估算目的、解决问题,在估算过程中所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估算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从而提高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问题,采用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亲身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启发了自己的思维,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乐趣,也激发了学好估算的求知欲望。
二、挖掘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翻开新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4812÷12,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漏掉商中间的0,如果先估算一下,4800÷12=400,所以4812除以12的商肯定是400多,这样既避免了计算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在计算前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如果教师长期注意在计算中培养学生先估再算、先估再验的习惯,学生尝到估算的好处,将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也就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估算的方法
1。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化整
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和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
2。根据实际案例巧用估算
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计积或商是几位数。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数各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
3。结合具体估算法
根据题意估计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果,或者列出在实际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结果。估算能力是指学生在利用一些估算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认知过程,获得一种概略化结果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要求估算 。如:每袋牛奶1元6角,妈妈要买5牛奶,带了10元,够不够呢? 在计算之前,可以启发学生只需要估计一下钱够不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得数,每袋牛奶接近2元,5袋10元,所以妈妈带10元钱就够了。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将估算形成一种习惯。
4。去尾法,不管尾数什么数都舍弃。
5。进一法,只进位,不舍位。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就一定能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估算进行教学,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策略,估计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形成恰当的认知决策。学生有了较强的估算意识,就会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数字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从而使数学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数学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数学学习也将是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