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2009-05-04 04:48徐克强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数据库

徐克强

摘 要:基础教育面向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应用服务的核心是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建设有特色的基础教育数据库,应针对其建设现状和特点,主动汲取数据库建设现有实践和经验,同时应针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分步骤、有目的地加以实施和推进。

关键词:基础教育;数据库;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8-0009-04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目标。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基础教育,用科学发展观引领这一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基础教育面向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应用服务的核心是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建设有特色的基础教育数据库,是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必需,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建设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基础教育数据库,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了各地区教育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主要方向。本文拟就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其特点,从数据库建设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展望几个角度, 对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进行探讨。

一、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

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是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数据仓库。目前,我国四大骨干网的建成和连通,为我国开展基于Internet 的教育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为教育系统提供了一个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通信平台。为配合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都在基础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不断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大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推进校园网的建立。除国家投资建设的2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外,许多民办学校利用其资金充足的优势,也率先投资建设校园网,积极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1]

信息化条件下教育数据库建设是支撑教育决策和教育研究工作,实现由定性分析转变到定量分析的必要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内对教育数据库的建设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成品。国家组织人力物力投入开发数据库,各省市乃至各个学校也在进行小规模的数据资源库建设,一些公司企业也致力于此,以打开教育数据资源这一前途广阔的市场。[2] 其中,许多教育资源网站已经拥有了众多的用户,并取得了商业运作上的成功。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和开发的趋势是:教育科研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订建设方案,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开发建设。例如北京市投资418万元,建设基础教育数据库群应用平台,广东省印发了《关于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数据库工作方案》,作为指导数据库建设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此外,具有学科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如: CNKI系列的“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国研网基础教育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中国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大型数据库。具有学科优势专题数据库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国外社会科学题录库”;中央党校的“邓小平理论研究文献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学科知识门户”、“民国时期资源库”;北京大学的“北大名人数据库”等。这些具有特色及优势的专题数据库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对目前国家、省、市基础教育数据库开发和建设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从总体上看,教育软件企业、教育行政科研机构、学校在中小学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上进行着大量有益的探索。但是,目前数据库建设还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教育数据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不适应课程教材改革的需求;适合我国基础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数据库总量匮乏,质量不高,有效共享和有效应用程度偏低, 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未来基础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支持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而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根本突破的关键。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不能采取一个模式、一种思路推进,而应根据其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建设基础教育数据库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目的性

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及时地为广大中小学管理者提供基础教育政策信息、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学校管理与建设策略、校际借鉴与参考、海外中小学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权威、实用的教育资讯;提供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教育成果展示平台与信息交流平台,帮助中小学管理者逐步实施学校的有效管理与品牌建设,推动我国中小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教师将更加名副其实地成为指导学生选择和使用各种信息手段、指导学生作信息处理的导师。

2.导向性

数据库建设要支持新课程标准的实验和完善,就要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建构生动利学、多向互动的教学环境,真正把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学生从灌输式教育和题海中解救出来,充分激发教与学两个个体的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具有转变教育功能导向,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中,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功能。由此,数据库建设要根据各种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各种数字资源进行选择、加工,甚至创作,强调“质量性”,使数字资源适用,切实能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信息,为解决新课程推进中产生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提供参考。

3.科学性

基础教育数据库要提供准确、实用、科学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基础教育数据库首先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准确地呈现数据内容。数据库建设要做到生动活泼的形式与实用科学的内容相统一。数据库应发挥计算机的信息数据处理与图像高速输出功能,通过动态形象信息来揭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实用科学的数据。[3]

4.评价、监测性

现阶段的数据库建设应紧密结合最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重点开发一批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数字资源的同时,建立国际化的基础教育数据库,这是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的重要任务。数据库建设应围绕着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监测的主要工作方向,在现有国家及各地方基础教育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对历年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在数据信息的系统性、可靠性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设计并开发基础教育县级数据信息系统,重点做好数据的区域分类;建设基础教育相关的国家及各地方经济与财政、人口与人力资源、社会与收入分配等方面数据信息。与此同时,数据库建设应广泛收集国外基础教育资料与数据,逐步建立国外基础教育数据库,为基础教育监测提供国际视野。

三、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及着力点

许多专家学者积极探讨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数据库的建设,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育资源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但是,总体来说,多数建议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比较理想化,与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有的很难在实践操作层面实现。为了把握和解决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的社会环境、技术条件以及数据库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学科研究等问题,针对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特点,在对其现状的调研基础上,本文对其建设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及着力点归纳如下:

1.基础教育数据库开发建设要始终加强国家层面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和有效引导。教育行政部门在资源建设相关政策上的缺失和具体协调、引导措施上的力度不够,是造成低水平重复开发问题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资源企业、事业单位彼此之间恶性竞争的重要因素。生产环节的低水平重复和市场环节的不良竞争,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的质量,同时也制约了资源数据库制作单位的规模发展,基础教育资源市场的巨大潜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4]

2.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必须要坚持数据库成果具有鲜明基础教育特色和拥有独特的区域地方特色,要保持其长期健康运行和发展。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类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数据库必须要保持其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特色,从而保证该数据库能够独立存在,不断发展壮大,而不至于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3.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应切实针对数据库选题的关键,必须要坚持面向教学科研、面向读者、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要保持其数据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其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社会需求和专业特征,在数据库需求和专业特征确定的情况下,数据库建设要尽量达到系列化、规范化,使数据库建设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壮大;同时要面向教学科研需求,达到商品化,从而保障数据库建设良性滚动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开展新课程研究和实验,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亮点和基础工程。

4.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必须保证数据源的全、准、精、新,保证其“原材料”的质量,将数据录入、加工、转换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来加以重视。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基础教育数据的完整性,要力求反映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发展情况和地方特色,采用多种关卡加强数据库建设管理机制,监督与检查数据库的质量。否则不仅会给后续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困难和问题,而且给读者用户使用造成诸多不便。同时,数据库平台应做到方便检索利用,检索点和检索路径众多,使用户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这也是数据库建设中必须注意解决的核心问题。

5.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必须始终保证能掌握住数据源,确保数据来源的源源不断。随着信息技术与实际需求较快速度的发展,数据库要不断、及时地更新数据内容,并及时加以技术维护,这些都需要人力与经费上的保证。所以,在数据库建设时,必须明确规定该数据库将来发展所需要的数据资源采集、加工与经费来源等,以此为保障条件,达到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使该数据库建设半途而废。

6.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要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或通行的国际标准,保证技术层面的先进性,数据库制作开发平台与软件系统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只有采用技术标准的一致性,才能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保证数据库运行的质量和保障技术的有效性,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不间断地产生社会效益。应避免因技术的更新、升级和支持发生断裂,而使数据库建设悬在半空,无法进行。

四、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的展望

国际基础教育经验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实践表明,建设基础教育数据库应突出强调数据化建设的重要性,特别要关注软件发展趋势,加大建设和应用的力度。从发展的角度看,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学校及教师,能否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并完成这种方向性的转变,会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信息化及新课程的推进和发展。从我国新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出发,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应充分重视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的核心作用;以可靠的技术后援基地为基础,保证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的顺利开展;基础教育数据库的方案设计必须使用通行的、广为接受的技术和方法,保证系统可扩展、可升级的能力,体现“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设计要求;必须遵循先进的、成熟的、被广为应用和验证的架构,降低系统的设计风险;数据库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扩展与维护,所有这些都需要技术与人力上的保证。为此数据库建设必须具有相对固定的人力、技术与经费支持,以确保技术与设备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正常进行。实施精细、严谨、正确的数据库建设规划与方案是保证数据库建设成功的重要一环。规划与方案应包括数据库项目的意义、领域、国内外建设现状、必要性、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库原则、技术要求(开放性、可扩展性、先进性、成熟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内容设计、功能设计、系统结构、技术路线、工作阶段、资金预算、系统开发、发布推广等。只有经过细致严谨的规划与方案论证和前期扎实周密调研,数据库建设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保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要强调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般需求,还要注意不同学科教育改革的特殊需求。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必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基础教育数据库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位置不仅不会改变, 而且会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者、建设者、管理者、应用者,都应着眼未来,开展研究、规划工作, 开发、建设满足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优质数字资源,推动数据库共建共享,使基础教育数据库的建设能与时俱进,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凌云,余胜泉.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J].教育技术通讯,2001,(10).

[2]冯学斌,赵建民.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陈春雷.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网络化“教育资源库”[J].中小学管理,2004,(1).

[4]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数据库
数据库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