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5-04 04:48张金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摘 要】在当前的教改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和达成这一目标,这是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并作了完备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培养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因为,只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会使学生健全的人格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创新的欲望。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会消除心中的畏惧,他们的个性也会得到坦然的流露;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得到了教师的理解、尊重、宽容,他们能够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和老师平等对话;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里,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他们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收获和认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同时也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有了民主的教学氛围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展开自由飞翔的翅膀。

二、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个性的张扬与能力的创新。个性是创新的土壤,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为学生服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观察,就不难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个性创新的成功点,因为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望,希望自己有新的发现,并且不断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时机和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探索,使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激发他们不断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克服传统的注入式模式,要让学生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答案的地方寻找答案,让他们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摒弃应试教育那种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只求整齐划一的僵死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最能展示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优势,率先举起求真、存善、育美的大旗,拂去学生身上个性的冻土,焕发出学生个性绚丽多姿的风采。学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激情得到了保护,个性才会翩然而至,他们创新的火花就会随时迸发。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意思是说想象是创造的基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人才,就必须让他们学会想象。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想象力又依赖于现实生活中直观事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多媒体进入课堂,可以跨越时空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从多方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萌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将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了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在宽松的讨论氛围中,学生盲从心理降低,思维质量明显提高。

课堂讨论设置的问题,常常带有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问题答案的多样性、层次性和扩散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课堂讨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的“问答式”的单向交流,使课堂中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探索,唤起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竞争、相互启发中产生新的联想,形成新的思路,发表独特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互动的课堂讨论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

要培养创新精神,就得让学生具有强烈的质疑精神,从小发展求异创新能力,培养勤于思考、敢疑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朱熹说:“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质疑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师问生答”课堂教学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被不断地激发出来。

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世界外的学习时空,教育者应该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像生活一样丰富多彩。教师从语文教学的需要出发,从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和感受出发,让学生到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一片沃土,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使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从语文教学入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材为范例,活化教学结构,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教师只有面向生活、面向未来,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

因为条件的限制,虽然不可能每一次活动都走向社会,但教师在语文活动课设计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多姿多彩的生活引进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让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场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教育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感觉到时代的脉动,教育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人才培养导向。因此,语文教师应立足当今,放眼未来,在语文教学中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成教育的创新,造就与时俱进的人才。

★作者简介:张金花,安徽省岳西县职教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