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2009-04-30 06:0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9年4期
关键词:职校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分析

李 沙

〔摘要〕本文为初步探讨职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现状,维护职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对职校学生进行了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分析职校学生网络成瘾状况、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及职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网络成瘾(IAD);职校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4-0015-0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05年7月公布了最新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到10300万人,从年龄分布来看,18岁以下的网民占总人数的15.8%;从职业分布看,学生占总人数的33.2%;从文化程度分布看,高中(职校)学生占总人数的31.3%。用户上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休闲娱乐和获取信息。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职校学生在网民中占有相当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职校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能很快掌握、熟悉上网的技巧;其二,职校的学习压力比初中、普高要小许多,这让职校生有更多的时间上网;其三,职校生兴趣广泛,喜交朋友,好奇心强,网络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便利。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探讨网络成瘾的相关因素及职校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义乌某职校2003、2004级抽取七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涉及到计算机、汽修、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建筑、电脑财会等七个专业,参加调查者344人,经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无效被试和有缺失数据的被试后得到有效被试320名,有效率为93%。其中男生137人,女生183人,男女生人数比例为1.3∶1。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3.调查工具

(1)采用根据目前职校生上网的情况,结合影响学生上网心理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因素自行设计而成的《职校生网络心理调查表》对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内容包括网络娱乐、网络心理、网络倾向、网络综合症、网络观念5个方面的22个因子。

(2)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该问卷共有十个条目,得分在5分以上者视为网络成瘾(IAD),得分在4分及以下者为非成瘾(非IAD)。

(3)Eysenck HJ编制(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该量表有三个维度,分别为神经质(E)、精神质(P)、掩饰性(L)。

(4)症状自评量表(SCL—90)。

4.统计方法:t检验和Χ2检验。指导被调查者按照统一的指导语的要求,根据自己第一感觉,对问卷的每一项如实独立作出选择。调查资料搜集整理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网络心理状况检出率

(1)上网时间及场所。统计结果显示,在320名学生中,一周上网的平均时间在1~5小时的有249人(77.8%),6~10小时的有44人(13.8%),11~20小时的有9人(2.8%),21小时以上的有23人(7.2%);在网吧上网的学生有101人(31.6%),在学校和家里上网的分别有80人(25%)和79人(24%)。调查结果表明,职校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控制上网时间,并且更乐意选择在网吧上网,这可能是因为每周一至周五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统一住校,以致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上网,只有在计算机课和周末才有可能去上网,而他们更倾向选择在网吧上网,因为这个空间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上网自由度。

(2)上网对学生情绪、交际和心理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在320名学生中,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觉得生活无聊、空虚的有38人(11.9%),会觉得心里不舒服的有22人(6.9%),会觉得坐立不安、茶饭不思的有8人(2.5%),会觉得情绪低落、喜怒无常的有7人(2.2%),有其他反应的有222人(69.4%);由于上网,有82人(25.6%)平时的活动时间减少了,有23人(7.2%)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有22人(6.9%)常常不能按时进食,有9人(2.8%)与家人的关系逐渐紧张起来,有8人(2.5%)会觉得精神恍惚,还有176人(55%)有其他反应;在一次上网后,有160人(50%)会偶尔渴望下一次上网,有85人(26.6%)几乎不会,有49人(15.3%)经常会,还有26人(8.1%)总是会。调查结果表明,上网对学生情绪、交际和心理的影响不明显。

(3)学生上网的主要倾向。调查表明,职校生上网的倾向性比较复杂,其涉及面比较广,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和查阅资料这两方面。男生和女生的上网目的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上网以玩游戏和娱乐为主,网上兴趣相对分散;女生上网以聊天、交朋友为主,网上兴趣相对集中,这与男女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有关。同时,我们发现,职校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的比例明显低于上网娱乐的比例,这说明职校生对学业重视度不高。

(4)网络综合症状的表现。统计结果显示,在320名学生中,因为上网有101人(31.6%)感觉眼睛发涩、视力模糊,有45人(14.1%)腰酸背痛,有25人(7.8%)右手掌有疼痛感,有20人(6.3%)的免疫力下降,有15人(4.7%)感觉双肩麻木,有11人(3.4%)曾出现幻觉、痴迷或妄想等症状,有9人(2.8%)生物钟失调,导致失眠、紧张性头痛等症状,还有81人(25.3%)出现其他身体上的不适;有108人(34%)会不顾学习时间去上网查看信息,有75人(23.4%)会担心使用的电脑被病毒感染,有36人(11.3%)会特别担心。调查结果表明,职校生在上网过程中,给自己的躯体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从生理上讲,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由于上网时间过长,大脑中相关的神经中枢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异常、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的,实际上是一种过度疲劳。

(5)网络观念。统计结果显示,在320名学生中,有162人(50.6%)几乎不担心自己在网络中的隐私被人知道,有89人(27.8%)偶尔会担心,有69人(21.6%)经常会担心。有169人(52.8%)认为在网络中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有151人(47.2%)认为可以在网络中交到真正的朋友。有216人(67.5%)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上网既有益又有害,有24人(7.5%)认为有益无害,有20人(6.3%)认为有害无益,还有60人(18.8%)说不清楚。当老师、父母、同学或朋友劝说制止自己上网时,有65人(20.3%)想下次上网不让他们知道;有23人(7.2%)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有22人(6.9%)很气愤;有10人(3.1%)认为他们多管闲事;还有200人(62.5%)有其他表现。调查结果表明,一部分职校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网络观念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对网络没有更深层的了解和认识。基于这些认识,不少学生从网络中学会了撒谎,并以此为乐事;还有部分学生在网上散布虚假、不负责任和无聊的信息,进行网上谩骂和人身攻击等,这使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弱化,道德行为自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削弱和自由意识泛滥。

2.网络成瘾检出率。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者12人,占3.5%。其中男生8人,占6.1%,女生4人,占2.1%,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Χ2=10.45,P<0.01)。不同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母亲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父母婚姻状况学生的LAD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P>0.05)。

3.LAD组与非LAD组EPQ评定结果比较。两组在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维度上无明显差别。在内外向维度上,LAD组12人中内向者4人,占33%;非LAD组332人中内向者36人,占1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8.80,P<0.01)。

4.LAD组与非LAD组SCL—90得分比较

两组学生SCL—90得分比较(Χ±S)

(***表示P<0.001)

表中显示LAD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非LAD组。其中LAD组总分达到206.8±64.5,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项目值均超过2.0分,而非LAD组只有强迫一项超过2.0分。

三、讨论

网络成瘾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发生率因诊断标准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本研究结果显示,职校学生LAD发生率为3.3%,处于较低水平;LAD组中,内向者占33.0%,而非LAD组中内向者占10.8%(P<0.01),由此推测内向型学生比中间型及外向型学生更有可能网络成瘾。本研究还发现,LAD组SCL—90总分及多个因子分均高于非LAD组,说明网络成瘾职校学生存在较广泛的心身症状。研究显示,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可能是逃避某种不良感觉和获取某种需要,在网上寻找慰藉,使得网络成瘾症状产生,而这反过来又加重了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心理或生理问题。本研究中网络成瘾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的广泛性,提示网络成瘾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四、建议

1.理性、客观对待职校生上网,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互联网的发展给现代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互联网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虚拟性及趣味性深受职校生的喜爱,职校生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校或家庭限制、禁止学生上网、进网吧,这种做法反而激起了正处在“第二反抗期”的职校生的逆反心理,他们反其道而行,你不让我上我偏要上,和教师、家长故意唱反调。所以,我们认为,学校和家长既要避免网络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要重视学生对网络的心理需求,理性对待职校生上网这一现状。

(1)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职校生基本上是全日制寄宿生,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有限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电台、广播、宣传窗、阅览室、图书馆、专题讲座等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健康信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由于在当前就业形式中的尴尬地位,职校生普遍自我评价较低,沮丧自卑,于是,一部分职校生便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去表现自我。所以,学校应该关心、尊重学生,创设机会发挥学生的潜能,挖掘其优点,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

(3)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学校、班级应该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友谊和关爱,满足学生爱和归属的需要。对性格孤僻、内向的学生要多给予关怀,使他们不至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流连忘返。

2.引导职校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教他们正确利用网络,建立需要有用信息时才上网的观念,而不能在网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从而避免沉溺于网上聊天、游戏情形的发生。一方面,可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网址和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在和学生一起上网浏览、聊天、做网页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内容,对网上垃圾进行批判。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职校学生上网。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建立起了校园网,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上网,以满足学生上网的需求。同时,相关课程的教师也可以把与本学科知识有关的网站和网页介绍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4.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标准,才能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学会识别网上垃圾,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使他们自觉约束自己,抵制不良信息,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5.丰富职校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普高学生相比,职校生因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环境比较宽松,机动时间较多。学校因此可以多购买一些文体健身器材,发放到各个班级,定期举行各种技能比赛,使学生有事可做、有活可干,这样客观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其上网的次数和时间。

6.高度重视职校生的网络心理障碍。职校生网络心理障碍的表现有孤独、抑郁、暴力成瘾、色情成瘾、网恋后遗症等。因此,教师和家长平时要多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学校应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5,7:1~14.

[2]李宏利,雷雳,王争艳等.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J].心理学动态,2001,9(4):376~381.

[3]朱克京,吴汉荣.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2004,18,(11):796~798.

[4]龚耀先. 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6.11~13.

[5]唐佩,张雪峰等.中专学生上网心理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3,7,(21):103~104.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国际商贸学校。此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电邮:shashaemma@yahoo.com.cn)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猜你喜欢
职校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分析
浅谈职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职校学生语文个性化自主学习初探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议职业学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消费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