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忠
〔摘要〕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是促进学生主动、自觉、有效学习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证。本文从学习自我监控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习;自我监控;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4-0018-02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促进学生主动、自觉、有效学习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证。
一、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基本特征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外在监控,它是学生个体自主、独立、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学生学习自我监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能动性
学习自我监控是建立在学生积极、主观、能动的基础上的,能动性是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首要特征。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那么他也就不会注意自己的学习是否有效以及效果的好坏,当然他也就不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任何自我监控行为,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反馈性
监控是一种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控制,即对事物运动发展的实际过程进行审视和监察,以获取关于事物运动发展等信息。作为监控的一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无疑也具有这一特征,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去获取各种信息,审视和检查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活动的效果,并据此及时调节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由于学习自我监控的主客体均为同一个体,其信息反馈是一种个体关于自身的特殊反馈,与一般监控相比,学习自我监控反馈的水平更高,特征也更鲜明。
3.调节性
调节性就是要求个体随时根据情况变化,积极、灵活、适宜地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况。反馈和调节是学习自我监控的两个基本特征,两者共同反映出学习自我监控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并且调节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努力程度的调节、学习方法与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利用、学习步骤的安排、学习计划的执行、学习效果的检查和分析以及补救措施的采取等,都体现了学习自我监控的调节性。
4.迁移性
所谓迁移,就是指从某一个领域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可适用于另一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学习的任务与要求,去灵活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采取积极灵活的策略,那么这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的自我监控训练,不仅改善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而且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迁移,提高自身在其他学习活动(如数学、外语)中的自我监控水平。
二、影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影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很多,既有家庭、学校及社会文化等外在环境因素,也有学习动机、学习归因、自我效能等学生自身内在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教师教学风格、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归因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较大。
1.教师教学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开放民主型教师,能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能和学生共同制订计划,共同决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比较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自觉地承担责任,始终维持较高的成就动机,不论教师在场与否都能自觉地努力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专断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教师为中心,时时对学生严加监督,使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习惯于依赖教师,惟命是从,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放任型教师,由于缺乏应有的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较差,教学中一切随学生,教学目标不明,对学生的进步反应冷淡,很少为学生提供帮助或向学生传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也难以得到发展。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不同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根据学习动机的指向不同,我们可以把学习动机划分为外部学习动机(为应付家长或教师的检查和考试而进行学习)和内部学习动机(对所学内容真正感兴趣,为了弄懂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而进行学习)。在外部学习动机的驱使下,学生往往会采取肤浅、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从而使自身的学习自我监控水平始终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而在内部学习动机激励下,学生更乐于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促进了学生自身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学习归因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论。研究表明,学习归因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如果学生总是倾向于把自己的学习活动结果归因于可控的内在因素,即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对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控,可以改变自己的学习进程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就更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监控,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此相反,如果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行为及结果看作是非个人可控的外界因素所致,则会逐渐减少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控制,从而会阻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
1.提供机会,使学生能进行学习自我监控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锻炼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若要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我们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学习自我监控。任何学习自我监控活动的发生,都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的。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还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都由教师来包办代替,学习效果也由教师来评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他控状态,学生根本没有机会进行自我监控,那么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要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积极采用交互、合作等教学模式,使学生自己规划学习进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评价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2.加强指导,使学生会进行学习自我监控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只为学生提供机会而不进行系统的指导,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甚至会适得其反。加强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指导,确保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自我监控,是提高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又一重要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差或年龄较小的学生,在开始面对较多的独立学习活动时,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学习成绩会更糟。因此,我们在给学生提供独立学习活动的机会的同时,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向学生阐明自我监控的含义、内容和价值;向学生传授和示范自我监控的方式,如通过“大声思维”呈现自我监控过程;并且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监控体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及能力大小,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和缺点,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所了解,确保学习任务顺利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归因,并教给学生相关的技巧和策略,使其以良好的学习心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岚.关于开放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2,(4).
[2]董奇,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3]何文.关注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8).
[4]沃建中,林崇德.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0,(1).
[5]董奇,周勇.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成分、发展及作用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室。电邮:tzjksjz@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