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广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的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载体。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使其有个性地发展,加深对自然和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体会
一、提高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种办法
1准备阶段及其要求
首先是明确分组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分组实验的教学目标,不应当只停留在兴趣的激发和操作的要求方面,更重要的是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想、培养严谨的作风、求实的精神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这些不但要有总的原则要求,而且应当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分组实验中,象理论课和习题课那样,确立一整套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体系。其次,是确立实验课的课堂教学规范,包括教师讲解示范、指导的程序,学生组织、预习、观察、讨论、撰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等。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方法,认识实验仪器,做好操作与记录的准备工作,其核心是理解实验方案,这是调动学生实验主动性的前提。对科学的实验研究来说,构思阶段非常重要。教师正是在实验的准备阶段中,让学生学一点科学构思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准备阶段的引导工作,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教材,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有的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生实验的模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手脑并用,发挥其想象创造能力,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例如高一学生实验“长度的测量”,这节实验的预备课由于游标卡尺结构复杂、种类多、测量的用途杂,就可以用模拟型,教学办法,增大游标卡尺的可见度,减少画图所用的时间,增大画图的准确性,实验中要求学生知道的注意事项也一目了然。
2、课堂教学应逐步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正确记录、对待实验结果
(1)安装和调整仪器
①装配仪器:一台仪器的装配,多台仪器和器材的组合,都应当做到能按合理的规范程序操作。例如使用多用电表先应机械调零,如果用它测电阻还要欧姆档调零。不仅要使各类部件的位置正确,而且要做到“对号入座”。
②仪器的预备性调整
器件装配好以后,一般都要进行预备性调整,如滑线变阻器滑动臂初始位置的调节,仪表上的档位选择及各种旋钮初始状态的调节,热电子仪器的预热,各种测量仪表零点的调节等。最后一步是检查,检查的项目,一是看仪器或电路的装配是否正确,二是看各种器件是否处于规定的初始状态。
③启动工作和观察记录:按规程及实验步骤启动仪器工作,并仔细观察,记录所示数据。教师此时的任务是注意巡视并了解各个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启发他们思考并协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也可以深入到个别小组,检查和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观察每一个实验环节,以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实验方法。当发现典型错误时,应及时提醒全体同学注意,不致重犯。
(2)正确测量、读数与处理数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检查零点是否正确,在零点不符的情况下,应调整好零点或选择相对零点。②应使观察视线与表面垂直。③读数时,一般应保证准确的数位不致省略,可以估读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但不必估读至最小分度的下两位。例如,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正确读数是15.3mm,不应表达为15mm,也不应表达为15.25mm,不管使用何种量具,养成良好的读数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应当先观量程,再看最小分度,然后看零点,再读数和记录。
3、实验结束后的收尾工作
实验结束,应按照一定的顺序拆除和整理仪器;检查仪器材料是否有坏损丢失,然后清理桌面,板凳归位。一切设备复原,进行实验室卫生打扫,必要时可以指定小组长协助配合。
二、教会学生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实验目的、装置与器材、实验原理与步骤、数据记录与计算、结论与讨论等部分,逐步地要求学生学习自行设计实验报告。在设计报告时,应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简洁的文字,直观的图表来表达报告的内容,数据表格的设计应做到:说明实验条件;要有原始记录;栏目中应注明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力求简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处理数据应体现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教会学生处理数据,使用计算法时采用平均法和作图法来减小实验误差。如用图像法表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以下的要求:
(1)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主要介绍直角坐标系。直角坐标一般以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在轴的末端近旁注明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2)坐标的原点,不一定取为变量的零点。坐标轴上的标度值应能恰当地反应出测量值的有效数字。坐标标度应划分得当,以不用计算就能直接读出图线上每一点的坐标为宜,如通常用1、2、5而不用3、7、9来标度,使坐标纸的一小格可用来表示测量值最后一位的1,2,5个单位。
(3)应尽量使图线占据图纸的大部分,不致偏于一角或一边,横轴和纵轴的标度可以不同,但大小要注意配合,如果数据特别大或特别小,可提出乘积因子,例如提出×103、×10-2放在坐标轴最大值的右侧。
(4)要求用方格纸(教师预先制好坐标纸)
三、学校应当给实验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物理实验员操作水平、管理水平
总的说来,在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带着明确的目的,认真仔细地观察,积极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启发,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尽管学生可能遇到一些麻烦,但收获是大的,应当使学生了解这些要求是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并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以提高学生执行规范的自觉性。其次,执行规范也不是要求学生机械的操作。相反,应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实验步骤是根据实验程序的总要求来制订的,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可适当鼓励学生在不违反操作规程基础上有所创新。再次,应当看到严格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作风的意义,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许多学生在连接电路以前,从不考虑各器件放置的位置,乱七八糟,有的仪器表面背对着自己,他们认为,只要电路正确就行了。还有的学生准备不认真,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使仪器损坏,实验结束桌面场地零乱,仪器不复位,造成仪器零件及材料丢失。如果老师放松要求,久而久之不仅养成学生毛毛糙糙的作风,而且极不利于对学生品德特别是科学态度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也很不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廖伯琴,中外物理教育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