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道建
数学课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备好课是关键。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优质课的设计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例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否生动活泼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等等。本文就这些问题,来谈一些肤浅的体会。
一、备目标—一构建素质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教案设计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教学目标问题。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体现它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其次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内化过程,最终实现教师的教授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协调统一。
1、体现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认知目标就是明确指出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按大纲要求,明确表述对这些知识点应达到了解、掌握、运用的三个不同的层次,该记的要记、该练的要练、该强化的要强化。能力目标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识记、阅读、模仿的能力,更要注意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和创造能力。而情意目标的设置,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等。2、整体把握目标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链式”前进的过程,因而每一课的目标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是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我们除了要设计课时目标,还必须再设计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学年目标,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有机结合,形成整体。
二、备观点——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而奠定的。因此。素质教育不仅要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还要特别重视自我修养、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备课活动中,教师应考虑如何把这种观点传递给学生,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观点与教材的统一。
观点从教材中来。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的题材。以高中数学为例,体积这一节的“祖暅原理”,二项式展开式中的“杨辉三角形”,极限这一节的“割圆术”等等,这些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都要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比西方要早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足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数学家为科学顽强奋斗的进取精神,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坚韧不拔的非凡毅力等事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等素养。
三、备教材——以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能力
1、宏观把握
教师首先要钻研吃透大纲,在此基础上有机地全方位地把握教材。具体做法是,先泛读和精读教材,泛读就是通览教材,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揣摩编写者的意图,体验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前后呼应,基本做到胸中有数。精读则要求教师明确每一单元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形成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教材的整体和局部、知识的传承延续都要分析清楚,做到高瞻远瞩、驾驭自如。
2、微观设计
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将知识作为发展能力的载体的观念,改变只重结果轻视过程的倾向。比如对概念、定理的教学,要注重揭示其内涵和外延,重视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过程。解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求异探索的意识,提高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四、备学生——脚踏实地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应该承认,要达到这一目标,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是有一定难度。当前,课堂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探索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具有深刻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课堂观察表明:“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一个学生身上潜藏着很多有待开发的智能。因此,只要教师真诚地关怀每一个施教对象。就完全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备学生的落脚点放在何处呢?我认为分层教学是个好办法,具体做法是:
1、目标分层
大纲和教材的基本目标力争使全体学生掌握(特差的学生允许他们分几步达到目标),在此基础上,设置选择性的发展目标,要求基础较好的学生达到,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目标后向更高层目标迈进。
2、施教分层
教师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贯彻因材施教的意图。比如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我们可让基础好的学生独立练,中等学生点拨练,基础较差的学生扶着练,进行分层施教。
3、作业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备好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4、评价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语,让他们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五、备教法——让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教无定法,但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近年来,在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涌现了一些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的自学指导法;变单向传授为多向传输的讨论评议法;以暴露思维过程为特点的发现法;以因材施教为目标的分层教学等等,这些成功的方法为广大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提供了较大的回旋余地。
大量的实践表明:素质教育观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各方面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六、备学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备课中还必须突出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教案中不仅要备教师的课堂活动,也要备学生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方法(阅读自学、边听边记、学思结合、归纳共性、辨别差异、质疑解难、勤思善问、自我检查、自我校正、科学用脑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学会”为“会学”,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板书设计、课堂语言的运用、教具(模型、小黑板、投影仪)的选择等也大有文章可做。总之,要上好一堂数学课,功夫在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