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明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接受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新课改下对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只有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终身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深受学生尊敬,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敢放”“能收”。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目的改为学习目标,把“为什么学”转变为“我学什么”,从而适应新角色。同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强调合作探究,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有较高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教学中才能引人人胜,活跃思维。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中物理教学
学生不是读书的机器,等待填充的容器,更不是一教就懂的天才。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不能“拔苗助长”,不能谋求“一蹴而就”。例如数学知识滞后是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新课程教材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渗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先感受,后体验,逐步深入,通过把学习难点分解到各章节中逐步消化,最后掌握运算的目的。又如物体的“受力分析”、“图象法”在解题中的应用等,都将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而学生的认识、理解和应用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物理教学要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物理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它并不神秘。任何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都会有物理学的标志性成果的诞生,因此物理教学要加强与时代的联系,要与时俱进,要逐步淘汰旧的内容加入新鲜、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内容。
在教学中要努力尝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要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成为创新型人才。此外,还要通过大量的师生互动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锻炼学习能力,形成全面正确的科学素养。
三、辨证看待在物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向多方式、多途径方向发展。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体现了“不可替代性”原则。
另一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着眼于课堂内容,力求运用恰当,应时而生。能用实物操作的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反而给学生一种不真实感,说服力不强,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仍应本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原则,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切实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尽量避免课件的“文字化”、“单一化”、“杂乱化”、“书本搬家”等现象,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成为一种优质高效的“辅助”。
四、加强物理学史教育
物理学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善、美的历史,也是不断创新的历史。物理学史的趣事、物理学家的趣闻、物理规律的趣味是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有效的材料。把物理学史的知识融于物理教学中,可以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等多方面品质。将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物理学史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此外,物理学史可以提供丰富的物理科学发展的史料,将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各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通常的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从长远意义上讲,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比学习物理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一一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一一分析与论证一一修正推广。使学生从中领略到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家是怎样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熏陶,有助于活跃思维,增强胆识,使学生更自觉地继承前人的事业,有效地进行学习研究。
五、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备课的过程中多考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尝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学生的焦虑的情绪,产生的疑问能够得到表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和同学进行交流,把遇到的困惑向教师提出来。不管学生提出怎么样的问题,都要认真去聆听学生的问题后给予回答,并且给予鼓励,才能使学生养成爱问的习惯。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利用学生的先入为主的前概念意识和物理实验结果的矛盾,利用概念的内涵和相关的概念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现象等来培养、激化、创设问题情景。此外,应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因果法、类比法、扩大法、极限法、逆反法等。
总之,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如何使学生和教师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受益者,是我们必须探讨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