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岚
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措施。要想在这方面做出成效,必须科学界定“引领”的基本涵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反映它的基本要求,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究方方面面形成合力,使大学生真正认同这一价值体系,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自觉行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2-0182-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为了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发出号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涵义
第一,引领的目的是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它反映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用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鼓舞他们努力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引导他们自觉按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有这样,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才能在他们思想中逐步扎下根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等根本要求也才能变成他们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第二,引领的前提是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社会结构、利益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到高校中,对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随着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高校也成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重要场所乃至风口浪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预想的效果,就必须有的放矢。主动适应新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认真研究种种新变化到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形成了哪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加以解决。只有加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效果才能不断提高。
第三,引领的有效载体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为位[2005]64号)正式宣告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同时也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的二级学科,取得了独立学科地位。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各高校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只有把学科建设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和学术保证。要搞好学科建设,必须首先在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学科前沿、学科建设规划等问题上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并认真加以落实。
第四,引领的有效途径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谋划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价值观上的显著变化是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选择等多样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针对这种现实提出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现实,尊重差异,旨在提升。只有坚持“一主多元”,才能“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动荡: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使先进的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相融和、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才能使大学生们在比较中提高鉴别和整合能力,树立起来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经得起社会风雨的考验。
第五,引领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的是让大学生真正认同,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自觉行动,在“知…‘行”之间建起由此及彼的桥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领包含吸引、认同、凝聚、占领、利用、抵制、批判、整合、扬弃等多重内容,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复合运作系统。为了搞好这个系统工程,首先应当明确,占领是引领的基本目的。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领地位和覆盖作用。统领是引领所追求的效果。覆盖是引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空间和时间、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对不同年级、所有大学生的全覆盖。其次应当明确,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教师和主课堂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高校其他部门如学工部、共青团和其他社团的作用,以及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广播站、宣传栏、网络的作用,方方面面必须形成合力。最后还要明确,占领不是靠简单宣告种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荒谬就能实现的,而要靠摆事实讲道理。要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讲清它们产生的原因、包含的积极因素和历史局限性,引导大学生们在比较中鉴别,学会在批判中继承。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为此:(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正确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统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2)必须学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发展。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根本原则,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赋予它以勃勃生机,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学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必须教会学生识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当前大学生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后现代主义都比较感兴趣,对资本主义的自由、人权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也十分关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必须在讲清它们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剖析它们的实质,在和对立面的交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二,引导大学生立志献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树立高远志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当今,就是要引导他们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为此:(1)要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理想的科学性。才能在现实生活中避免盲目性。(2)大力宣传新中国60年来的辉煌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要通过宣传,使大学生不仅在现实上感知而且在理论上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3)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集中概括,是我们党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的行动纲领。坚持基本路线是当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重中之重。在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时,内容必须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形式必须生动活泼。
第三,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披荆斩棘、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焕发勃勃生机、取得令全世界瞩目骄人成就的关键所在,它们都是在未来岁月中鼓舞中国人民斗志的力量源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扬这两种精神。为此:(1)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教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也表现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和相应的优良品质。一百多年来,在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前仆后继,淋漓尽致地张扬了爱国主义。这些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2)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坚持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3)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忧患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保持忧患之心,就会立解忧之志、践去患之行。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越是这样就越要居安思危。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使他们准确把握我国当前的处境,正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坚定继续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
第四,把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明辨是非作为引领大学生安身立命的目标。荣辱观是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是大学生安身立命的是非标准。在“八荣八耻”教育中,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1)加强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切优良道德品质的基础。只有诚实守信,社会才能有正常秩序。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必须首先是诚实守信的公民。(2)加强遵纪守法教育。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随后,全国人大又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加以肯定。党的十六大重申“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依法维护公众利益和自身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行为作斗争。(3)开展节俭教育。以艰苦奋斗为荣就要有节俭意识。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富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目前在高校大学生中,攀比和奢靡之风有蔓延之势。强化节俭和艰苦奋斗教育,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对个人成长还是对国家未来都非常重要。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
第一,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只有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实践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框架和贯彻落实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但还有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与我国传统文化所主张的伦理道德、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当今西方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各是什么样的关系,怎样从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贯彻落实,等等。
第二,加强政治理论课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教育,必须首先发挥主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为了使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体现时代性、反映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教学新路。所有政治理论课,只要涉及价值观、人生观问题,都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对接。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借强调各门课自身的体系性和完整性。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对接;二是游离于该门课程的体系之外,生拉硬扯地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关内容。为了提高课程的感染力,还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讲授和多媒体演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体现大学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教学设施、校园建筑、校园环境等硬件上,体现在为规范师生员工的言行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上,更体现在教职员工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和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上。校园文化彰显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展现着师生员工的素质。为了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高校的校园文化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便更好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在当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和管好用好网络有机结合起来。网络的飞速发展对高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要抓好这个机遇,一是必须充分利用。要通过网上宣传、网上讲座、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等形式,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二是必须净化网络环境。要利用高校的科技优势,建立健全监控和防范机制,及时组织力量,揭露、反击有害言论和信息,形成扶正祛邪的网络舆论环境。要通过监控,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教育。
第四,重在形成合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必须形成合力。要通过在机制体制上追根溯源,在思想认识上找准原因,在方法措施上讲究实效,形成职能部门牵头、党政齐抓共管、多部门连动的工作格局,真正使高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成合力,落到实处。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活跃是我国高校的传统。目前,在多数高校,学生社团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到校园文化营造、精神风貌彰显和人才素质培养上,必须用足用好学生社团这支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