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普 田 苗
摘要: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以指导大众化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吸引大众,着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造福大众,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江泽民: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2-0018-03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与时俱进为精髓,在毛泽东、邓小平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邓小平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用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普及教育大众,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
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非常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党的十四大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党的十五大上将该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宪法。
与此同时,党的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工作。为推进这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的实施,江泽民系统地阐述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重要性,即“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努力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片面性、绝对化,确保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认真地、系统地研读邓小平同志的原著,“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认真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学习要联系实际,要精,要管用。”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为确保学习邓小平理论扎实、有效,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并重新修订第一、二卷,为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提供了文本依据。
二、着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江泽民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今后的路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创造性地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前人没有做过,本本上也没有说过,只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潮流,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趋势,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情况,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实践。先后提出“三个不能停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四个如何认识”、“三个解放出来”、“四个一定要”,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创造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体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密切关注现实生活,自觉地植根于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就要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以新的举措应对严峻挑战,要以新的思路解决崭新课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认识,正确回答和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开辟新的理论境界,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我们各项事业
的新发展。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必须着力回答时代、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江泽民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坚持运用它来分析和研究今天的实践。”在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针对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提出的重要问题,江泽民归纳概括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四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并指出:“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对这些问题要作深入的研究,并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谈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时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一个中心”是新时期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三个着眼于”指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方向和着眼点,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要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就需要理论。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口号去说服人,必须用正确的观点、正确的理论进行分析,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一定要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会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指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的要求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正是根据这样科学的态度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庄严历史责任,认真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
为了推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江泽民反复强调“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实践性,决定了它只依靠于群众才能得到发展、掌握群众才能指导实践。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理论宣传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缺乏全面认识,导致问题频出,如不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以至于部分群众不愿意学习理论,觉得理论空洞,是泛泛而谈,这就妨碍了群众对理论的掌握,妨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现实存在的这些现象,江泽民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并真正深入全体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的头脑之中,成为他们自觉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为此,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的实践统一起来,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努力把大家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来,并且贯穿到实际行动中去。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是要把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宣传的主流意识,通过宣传的手段,转化为人民大众的意识。用这一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江泽民要求宣传思想战线在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上要全面准确,在事关人民利益、党的原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对外关系等重大问题上的宣传报道要符合中央精神;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更好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要以主要的力量积极反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发展的现实,满腔热情地讴歌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创造新生活中表现的崇高品格和取得的光辉业绩。总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高尚精神就是指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和美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出现信仰危机,导致社会出现价值理念偏离和价值规律泛化等现象,导致个人利己主义的泛滥,从而带来社会的加剧分化以及社会整合期所出现的负面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积极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以高尚精神塑造人。首先要弘扬党的正气,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还要继续宣传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干部,把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高尚精神贯注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让广大群众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江泽民指出:“优秀作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精神文化水平的集中反映,对精神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优秀的作品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具有激励人、陶冶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特殊功能。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对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感,坚定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起到很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广大的宣传文化工作者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作“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弘扬主旋律,使我们的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江泽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必将随着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最能够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