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009-04-29 00:44李志萍
理论月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民生

李志萍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加关注民生,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民生;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12-0027-03

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其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也在于更好地让百姓在发展中受益。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一、科学发展观与关注民生的关系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和顺乎民意的战略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键在党;科学发展实践的成效大小,关键在党。实践证明,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当前来说,就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世界上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30多年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为改革的理念,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是党和政府工作最为显著的特征,也是党和政府积累的宝贵经验。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生动诠释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丰富内涵。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客观需要。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的人格、个性和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尊重人的创造精神。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那么,关注民生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最终归宿。关注民生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关注民生问题摆在十分突出,十分重要的位置,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必须关注民生

一个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政党的任务和目的,它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或集团服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克服和解决了许多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和积累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而有些问题特别是民生问题已经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能否处理好发展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这就为执政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把发展经济与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二、关注民生要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着眼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社会就不可能和谐。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所以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调整社会矛盾,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客观需要。

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等等。无不把民生这一概念扩大到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等诸多方面。关注民生重在百姓衣食住行“小事”,注重社会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那些承担了改革发展成本的困难群众,公平分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是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的集中表达和全体党员干部的重大历史任务。显然,要构建这样一个美好愿景,就不能不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就不能不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我们看到,从免除农业税,到实行种粮直补;从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到师范生免费;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构建农村低保,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与党中央出台的一

系列“关注民生,为民解忧”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密切相关。

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并保障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现实利益。而在人们的现实利益诉求中,生存和发展无疑是最具基本性的。必须确保整个社会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特别是让普通群众就业有保障,能够享受到社会福利,收入能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长。“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要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些充满感情的话语,以及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第一次作为单独章节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彰显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铮铮誓言。我们知道,过去“有增长、无发展”,我们有太多的教训。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多对人的关怀,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找到了发展的真正意义。

三、关注民生要顺乎民意从工作决策着手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就要强化为民责任,始终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之所为,关注民生、善待民众、凝聚民心、广开民智、发挥民力。要体现“为民”决策。研究、制定每一项政策措施,都必须以“为民”为前提,符合民情、顺乎民意,顺乎客观规律、符合客观实际,真正使决策科学化。领导决策只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有效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举措。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声,顺乎民意,真正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谋实惠。如何能让群众有信心,如何能把群众的力量调动起来,这又依赖于我们对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当我们通过政策的安排、利益的调整、措施的完善,改革的深化,把教育、医疗、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等等事关民生的各项工作都做好,做到位,真正做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群众能对经济发展没有信心吗?能对社会没有信心吗?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时时处处心系人民群众,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造福百姓作为自身价值的最大体现。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开展工作。

要始终突出一个“实”字,重实际、说实话、出实招、务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做好各项工作。要做的事情,既要实在,又有实效,更要对社会、对群众有实际好处。

讲真话,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老老实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只有坚持讲实话,正确反映实际情况,才能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出实招,招,是指决策、方案、意见、措施、办法等,是属于主观的东西。凡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需要的就是实招。出实招,离不开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离不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如果没有为民求真务实之志,没有由此激起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出实招。

办实事。是领导干部自觉改造世界、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只有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人民得到实惠。执政之道,贵在实干。

求实效。是求真务实的最好检验。工作究竟有没有实效,有多大实效,不能凭自我感觉,而应依工作有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取得多少实际成果。即人民群众有没有获得实际利益来判断。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各项工作实效的最高裁决者。看实效。最根本的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只有坚持求实效,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否则,就会动摇立党之本,削弱执政之基,阻塞力量之源。

四、关注民生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做起

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在谈到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时,显示出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并将这一问题进一步上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许多颇有创意的新观点、新思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各项工作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保障各项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并真正体现民意、符合实际。

1关注民生要体现在帮助群众增收上

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夯实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民生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发展,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因为民生是国家的根基,是发展的根本。“‘民唯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前途命运。历史经验表明,民生有保、衣食无忧,既是太平盛世的显著标志,又是太平盛世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民生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只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得到改善,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发展就有了力量的源泉,改革开放就有了胜利的保证。

2关注民生要体现在解决群众困难上

着力为人民群众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问题。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新农村建设、公正司法、生态环境等方面,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享有者,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劳动就业、基本生活等问题。

3关注民生要体现在维护群众权益上

增加民众收入是解决民众最大的困难,但不是唯一的困难。增加和提高民众的收入,是解决民众的生存问题。而人不但有生存的需要,还有发展的需要,还有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只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得到改善,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稳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科学发展就有了力量的源泉,改革开放就有了胜利的保证。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4关注民生要体现在坚持群众路线上

走好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效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源泉。要始终如一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把走好群众路线、不断改进作风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来抓。解决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同群众的联系,最根本的是有坚强的群众观点。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开展工作。只要我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造福一方百姓,就会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留下我们党和政府的好形象。

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改革发展的大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民生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就业是民生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