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芬 王莉莉
[摘要] 目的 初步评估尿蛋白电泳与尿中红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在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非浓缩蛋白电泳对我院收治的180例肾病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尿液中蛋白质的组分,并对其进行红细胞的计数及形态学的检查。结果 根据患者的尿蛋白电泳图谱将蛋白尿分为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混合性、生理性、未检出性,结合临床诊断其符合率达94.4%。红细胞形态的镜检与临床诊断其符合率达84.7%。尿蛋白电泳与尿中红细胞形态的镜检这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尿蛋白电泳与尿中红细胞形态的镜检这两种方法结果可靠,两者联合运用对判断血尿的来源,肾病的早期诊断、分型、治疗、疗效监控和愈后判断提供非常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尿蛋白;电泳;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 R5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226-02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肾内科从2009年5月-2009年8月收治的肾病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年龄15-80岁46岁。经过尿沉渣检查180例患者尿中红细胞?8000/ml,符合血尿的诊断标准[1]。肾小球疾病患者130例:其中急性肾炎12例,慢性肾炎19例,肾病综合征60例,IgA肾炎6例,隐匿性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 5例,糖尿病肾病9例,慢性肾衰16例。非肾小球疾病患者50例:其中肾盂肾炎15例,肾结石16例,尿道感染19例。所选病例的诊断标准按照内科学(第6版)诊断。
1.2 仪器:Microtech 648ISO全自动蛋白电泳仪;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
1.3 试剂:仪器配套。
2方法
2.1尿蛋白电泳:将留取的尿液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根据电泳结果进行图谱分析。分为生理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未检出性。
2.2尿中红细胞计数与形态的镜检:留取晨尿10ml离心5min后留取沉渣0.2ml 充入计数盘, 采用相差显微镜进行红细胞形态辨别与计数。
2.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卡方检验当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180 例患者的尿蛋白电泳结果见表1。
3.2180 例患者的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见表2。
3.3通过SPSS11.5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患者尿蛋白电泳和尿液中红细胞镜检结果进行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4讨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α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可能自由能过滤过膜,但滤过量低,在近曲小管95%又被重吸收。因此,终尿蛋白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一次随机尿中蛋白质为0-80 mg/L,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当尿蛋白超过150 mg/24h或超过100 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而当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受到损害时,蛋白尿出现大分子的蛋白质,为混合性蛋白尿[2]。
通过尿蛋白电泳结果显示,肾小球性蛋白尿和混合性蛋白尿是常见临床常见的蛋白尿类型,并且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合达到94.4%,说明肾脏损伤的不同部位的程度。肾小球疾病的血尿属于“非均一性红细胞”,平均畸形率达70%。通过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发现,血尿的诊断的符合率达84.7%,可以反映血尿的来源,稍低于国内有文献报道[3]。
本次研究初步得出尿蛋白电泳和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有重义,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对于判断血尿的来源,肾病的早期诊断、分型、治疗、疗效监控和愈后判断提供非常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熊立凡,主编.临床检验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4-165
[2] 姜傥.尿液蛋白与肾脏病[J].中华医学杂志,2005,25(5):312- 313.
[3]苏明权,丁振若,郑善銮,等.尿液红细胞分型在肾性及非肾性红细胞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4):88- 89.
(收稿日期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