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009-04-29 05:22高君芝
医药与保健 2009年12期
关键词:指标性溶性质量标准

高君芝

[中图分类号] R28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183-02

1研究内容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借鉴现代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等技术手段,参照其它国家植物药标准规范和中国药典规定的项目,进行以下研究。

1.1基源研究

包括中药材基源、历史、产地的研究。明确中药材基源、历史、产地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如党参、麦门冬、沙参、柴胡、紫苑、百部、白头翁、羡黎等,均有多种来源,成分差异很大。功能主治各有偏重,使用不当会影响疗效甚至发生毒副反应。因此,对处方用名相同,而基源不同,化学成分、临床功用差别较大的药材,须从历史、基源、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各方面予以阐明和论述。

同种不同产地的药材,有时化学成分变异明显,如蛇床子,产于南方者,主要含有线型吠喃香豆素;而产于北方者,则主要含有角型吠喃香豆素。二者活性、毒性明显不同。类似此类药材,应开展地道性研究。在投料时,应明确规定产地。

1.2有效成分研究

有效成分的确定,应以地道药材或主产地的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设计两种以上能够反映中医临床功效的药理模型,进行筛选、提取分离,并将分得的单体化合物与原药材总提取物、有效部位进行对比药理实验,阐明有效成分。一味中药就是一个小复方,往往表现出多种功效,也必然会相应含有多种成分。因此,在保证确定一种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前提下,争取分离鉴定其它有效成分或铺助成分。如黄柏、黄连均含小劈碱,但功效、归经不同,肯定还有其它成分起作用。

1.3制备对照品

采用现代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技术,对有效成分等或指标性成分进行制备性研究,所得对照品进行物理常数测试及纯度标化等研究,使其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西方药典对照品的要求。制备过程中以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粗分,最后统一用制备高效液相精制。

1.4鉴别方法的研究

明确同种药材不同基源和易混淆药材的专属性鉴别方法。包括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指纹图谱等。

1.5最佳采收期和加工炮制方法的研究

有效成分积累动态研究,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是动态的,受很多因素影响。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时间、不同加工炮制方法等条件下的药材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掌握化学有效物质或主成分、特征性成分的积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数学分析,得出最优条件,即有效物质含量最高,资源利用率、再生率最高的科学依据,使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达到可控和规范化。对经炮炙加工的商品药材,另作炮炙前后的对比分析测定。

1.6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以HPLC为主,兼以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容量法、重量法等常规方法,对测定方法如提取溶媒、条件,测定条件,回收率等详细考察。挥发油含量测定总油含量并采用GC测定挥发油组分间相对比含量。

1.7浸出物含量测定

根据各药材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应测定水溶性、醇溶性、脂溶性浸出物含量,作为质量标准的宏观控制指标。

1.8检查项目内容的研究

水分、灰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净度、重金属、砷化物、农药残留、真菌霉菌、其它(膨胀度,水中不溶物,酸败度,吸收度,色度等)。

1.9质量标准的建设及起草说明

制定量化质量标准的基本依据,所测代表性药材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药效学研究结果,提出含量范围的上(下)限,质量标准建议稿。

1.10与中药制药工程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包括提取、制备工艺研究与(制剂)投料方法的改进研究。中药的提取制备工艺直接影响到终产品有效物质的质与量。因此,应选择部分药材进行这方面的探索性研究。对提取溶媒、温度、时间等因素,采用数据分析,并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建立安全、经济、高效的提取工艺。鉴于在短时间内,中药材的生产过程难于达到完全可控和标准化,即中药材本身质量的不均匀性无法有效控制,通过研究,对传统的(中药制剂)投料方式进行改革,即由原来的以药材干重为单位投料,改为以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实际含量为单位进行投料,以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的均一性、稳定性,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1.11中药标准提取物的研究

鉴于中药材有效成分确定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也活性成分与质量标准研究中,引入中药标准提取物的概念。中药标准提物:Standard Extrac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简称“SECMM”)其基本要素为

A.以有效成分为主,兼顾主成分、指标性成分(有效性与物异性相结合);

B.以单位化合物为主,兼顾有效部位、总提取物(微观与宏观相结合);

C.以水溶性成分为主,兼顾醇溶性、脂溶性成分(极性大小相结合)。

研究中,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至少选择相应的3个化学指标,并辅以相应的药理、药效学研究,每种取样不少于1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最终提出含量标准和允许波动范围,并对药理活性明显、可靠,或毒副作用较强的成分进行重点测定,定出严格的含量标准,即某一中药材的标准提取物应至少规定3项指标,如白芍、芍药苷的含量、苯甲酸的限量、总苷的含量均须符合规定,党参,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含量均须符合规定。

2主要技术关键

(1)正本清源,即明确基源(品种、名称、药用历史)、产地、合理的采收加工方法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的前提条件。

(2)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设计药理学模型,阐明能够真正反映中药材内在质量的化学有效物质,即找出与中医临床用药的功能主治基本吻合的有效(有毒)成分或有效组分、有效部位,或指标性成分。

(3)工艺单位、成本较低的对照品制备技术,有些品种可考虑从其它资源中提取相同的化学对照品。

(4)专属性强、方法灵敏先进、简便易行的定性、定量和检查技术。

(5)掌握中药材中化学有效物质的积累、变化规律;通过对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监控,使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规范化,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

3创建优质中药材“品牌”商标

让中药真正走向世界,运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阐明中药材的道地性科学内涵,通过优质、高产种苗的培育,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生产、加工技术,使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使中药材的质量达到真正可控。

(收稿日期2009-11-19)

猜你喜欢
指标性溶性质量标准
小柴胡颗粒中5种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中流砥柱
不同移栽期丹参适宜采收期初探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