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爱尤 肖海业 庄化雨
[摘要] 目的 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4例)采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14d,设同期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纳洛酮能减轻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疗效确切。
[关键词] 盐酸纳洛酮;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 R74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169-01
脑梗塞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通过对脑缺血病理过程的研究,发现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盐酸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能有效地拮抗这类物质介导的毒性反应,因此,认为纳洛酮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现将我院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脑梗塞的诊断标准。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62-81岁,平均65.2岁。病程8-72h,经头颅CT检查示左侧脑梗塞16例,右侧脑梗塞18例。对照组(以下简称B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61-82岁,平均66.1岁。病程10-96h,左侧脑梗塞13例,右侧脑梗塞1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左右梗塞灶和神经功能缺损资料比较无显著性(P>0.05),见表1。
1.2治疗方法
A、B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g、血塞通0.4g加入5%的葡萄糖250ml,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的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4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口服脑复康,酌情给予脱水剂;A组再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8-1.2mg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治疗,1次/d,14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标准评定,基本治愈: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21分以上,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8分,病残程度5级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
A组34例中,基本治愈3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8%。B组30例中,基本治愈1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A组患者在用药后24h内起效者11例,占有效病例的37%;B组患者均在用药后2-3d起效,无一例在24h内起效。A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在治疗后第1周,B组30例中有4例(占13%)肌力继续下降,其中肌力下降1级1例,2级2例,3级1例,以上4例经复查CT均未发现新病灶。A组中无一例出现肌力下降。
2.3毒副反应
A组有2例患者分别在用药后第7天及第9天出现精神兴奋性升高,停药后逐渐消失,余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3讨论
目前公认,在脑梗塞的病理过程中,有β-内啡肽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释放和积聚,这些物质具有神经阻断剂的作用,能降低脑梗塞病灶周围的缺血阴影区的血流,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组织水肿进行性加重,从而抑制该区神经元的活动,进一步加速缺血组织梗塞坏死的发展。通过对纳洛酮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纳洛酮能选择作用于U受体而阻断内源性β-内啡肽的有害作用,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给氧,降低血液中乳酸浓度,减轻梗塞病灶周围组织水肿,保护神经元[2] 。认为如能早期使用该药,可以有效地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抑制其介导的毒性效应,可减轻、阻止甚至逆转上述病理过程。此外,纳洛酮尚有稳定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防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促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合成,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等作用,均对防治缺血性神经损害有积极的意义。
脑梗塞后神经元损伤的程度与缺血时间密切有关,缺血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严重,故早期应用纳洛酮对阻止缺血后发生的急性和迟发性神经损伤可能起到关键性治疗作用。作者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塞34例,其中有效率为88%,获得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的23例,其病程均未超过24h,对语言障碍、颅神经瘫痪、肌力障碍及步行功能减退等神经缺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病程越短,疗效越满意,早期应用能减轻病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肌力继续下降,疗程确切。
参考文献:
[1] 孟家眉.对临床卒中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98,21:57.
[2] 郑俊忠,魏玲.纳洛酮治疗脑梗塞意识障碍.新药与临床杂志,1997,(6):344.
(收稿日期20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