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中药汤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体会

2009-04-29 05:04杨海燕
医药与保健 2009年12期
关键词:茜草莪术药理

杨海燕

[关键词] 中医药;过敏性紫癜

[中图分类号] R275.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165-02

1发病机理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对某些物质过敏而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和黏膜出血。常有不同程度的累及胃肠道,关节和肾脏。本病属中医的“发斑”,“血证”,“葡萄疫”等范畴。本病为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男性儿童为多见。若防治不当可引起出血,肠套叠,肠穿孔及肾脏损害等严重的并发症。病程4~6周,但可于数年内反复发作。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染有关,通常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一般认为第1次感染后,经l~3周后再感染即可发病。另外,本病的诱因还与药物、食物有关,特别是不新鲜的高蛋白食物常是本病的诱因。药物诱因常因人而异,报道中常见的有磺胺类、解热止痛剂、抗生素类及某些中草药。此外,亦有人观察证明虫咬伤、寒冷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中医则认为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原因多为:外邪侵袭,表卫不固,风热外袭,热毒深入营血,或因脏腑功能失调,热自内生,热邪蕴蒸不泄,迫血妄行,外益肌肤而成斑证,或因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火旺灼伤脉络,外益肌肤则肌肉出血发斑,发病者为禀性不耐之体,即过敏体质。也有的患者素禀脾虚之体,或饥饱不调,劳逸失时;或思虑太过造成脾气不足,统血无权,血溢脉外,而成紫癜。

2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发斑的范畴,为邪热伤血所致,与阳斑的证候相似,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凉血解毒法、滋阴降火法、补气摄血法,治则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为主。

综合上述资料和经验,笔者自拟连翘茜草汤,经临床观察,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2.1组方原则及组方

组方原则:以苦寒(凉)药物反佐以甘温药物,涩药反佐以辛味药物。以求寒而血不凝,涩血而血不塞,最终获取凉血、止血、消斑的功效。

组方:连翘、茜草、黄芩、秦艽、紫草、槐花、三七粉、侧柏叶、莪术、阿胶、大枣。

近几年中草药药理研究提供大枣、连翘等药物对治疗过敏性紫癜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紫癜重而色深者为毒热盛的表现,加紫雪丹0.5~0.75克冲服,每日1~2次。腹痛重者加延胡15克,没药6克。便血者加地榆炭、乌梅炭各10克,或三七粉1.5克冲服。

如患儿出血量多,且迁延不止,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症者,属气血两亏,脾不摄血。治则以滋阴健脾,补气摄血为主。常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龙眼肉、当归各10克,熟地15克,阿胶、地榆炭各10克,大枣5枚。气虚加黄芪15克,血虚加白芍、黄精各10克,或重用熟地。

2.2效果

50例门诊病人,排除其他病因,男性l6例,女性34例,年龄3~40岁,病程1个月~5年。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共28例,占56%;好转:症状减轻,共l9例,占38%;无效:共3例,占6%。总有效率为94%。

3典型病例

患者,男,14岁,学生。主诉及现病史:大约7天前两腿沉重乏力,并发现有少量粟粒大小出血点,对称分布。近2天红点增加,而且关节痛、尿少。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口服可的松、扑尔敏、维生素C无效。查体:四肢有散在新鲜和陈旧出血性斑点,双小腿较密集,右踝关节稍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其他无改变。脉细数,舌苔质正常,血尿常规正常。

中医诊断为肌衄,辨证为血热妄行。治以清热凉血、止血,兼利小便。处方:连翘l5 g,茜草10 g,黄芩15 g,紫草l0 g,槐花10 g,丹皮10 g,莪术10 g,秦艽10 g,茯苓10 g,车前子l0 g,三七粉5 g,阿胶10 g。4付,忌辛辣、鱼虾等腥味食物,2次/日,早晚服用。4日后复诊,紫癜大部消退,有少量散在新生出血点,关节肿痛消失,尿量增加。继服前方5剂,服药期间没见新生出血点,四肢紫瘢消退。后在原方基础上加白术15 g、山药10 g、大枣4枚,又服4剂。随访半年,病情未见复发。

4体会

过敏性紫癜基本属于中医学肌衄范畴的疾病。它是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症,亦称紫斑,或葡萄疫。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组织胺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运用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病程长而且副作用较多。笔者运用连翘茜草汤是根据中医治疗紫癜及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拟方的方剂。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连翘、茜草、紫草、槐花、密蒙花、大枣这些药物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黄芩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莪术对自体血液和血块的吸收有一定作用;侧柏叶的止血作用能使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而阿胶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对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增长速度疗效优于铁剂。笔者体会中药药理研究成果在临床中正确辨证运用,对于发挥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对于治疗有很大帮助,能使中药走出传统的局限性,使其在医疗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5.

(收稿日期2009-11-15)

猜你喜欢
茜草莪术药理
茜草炭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茜草与入骨丹(东南茜草)质量比较研究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