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麻效果的比较

2009-04-29 05:04许环航
医药与保健 2009年12期
关键词: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全麻

许环航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全麻中的作用,比较两者的效果优劣,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支持。方法 50例拟实行全麻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25例和瑞芬太尼组(R组)25例。分别接受舒芬太尼0.35ug/kg和瑞芬太尼1ug/kg复合咪达唑仑、维库溴铵、异丙酚诱导。记录麻醉前(T0)、术毕(T1)、达拔管指征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分钟(T4)、拔管后10分钟(T5)六个时点的血压、心率;围拔管期副反应发生率;于拔管后30分钟以Ralnsay清醒评分法评定镇静程度;术后24小时随访是否有镇痛药物的应用、术中知晓及围拔管期痛苦回忆。结果 与麻醉前相比,R组和S组患者于达拔管指征时(T2)和拔管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有所升高(P<0.05,P<0.01),且R组上升的幅度较大;与R组相比,S组患者于拔管后5分钟(T4)、拔管后10分钟(T5)的心率(HR)均明显降低(P<0.05,0.01)。与R组相比,S组患者躁动、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嗜睡、呼吸抑制等副反应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相比,S组Ramsay评分为l级的病例数明显减少(P<0.05),评分为3级的病例数虽有所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相比,能够为围拔管期提供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苏醒期疼痛、躁动的发生,但仍要警惕呼吸抑制的发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相比,不延长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全麻

[中图分类号] R181.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162-02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为新型阿片类药物,近年来都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瑞芬太尼,它是临床上第一个超短效阿片类药,为临床麻醉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瑞芬太尼麻醉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停药后快速出现的疼痛。舒芬太尼是目前作用于人体最强的镇痛药。本研究旨在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全麻过程中,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苏醒等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佐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选50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25例,瑞芬太尼组(R组)25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无精神、神经疾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心脑血管疾病,且未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史。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1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限量补液13ml/kg/h(晶胶各半),两组分别以瑞芬太尼1ug/kg和舒芬太尼0.35ug/kg复合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lmg/kg,丙泊酚1.5mg/kg诱导。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TCI泵效应室模式:S组于诱导后以舒芬太尼0.4-0.6ng/ml复合丙泊酚2-3ug/ml维持麻醉;R组以瑞芬太尼2-6ng/ml复合丙泊酚2-3ug/ml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分钟,S组停用舒芬太尼,术毕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根据CSI进行调整泵入的速度,维持CSI在40~60之间。两组均按需要间断静注维库溴铵。

1.3 监测项目

记录麻醉前(T0)、术毕(T1)、达拔管指征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5分钟(T4)、拔管后10分钟(T5)六个时点的血压,心率;围拔管期副反应发生率;于拔管后30分钟以Ramsay清醒评分法评定镇静程度;术后24小时随访是否有镇痛药物的应用、术中知晓及围拔管期痛苦回忆。

1.4 统计学方法

各项指标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所有资料采用SPSS 14.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疼痛评分采用Ridit分析,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有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与麻醉前相比,R组和S组患者于达拔管指征时(T2)和拔管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有所升高(P<0.05,P<0.01),且R组上升的幅度较大;与R组相比,S组患者于拔管后5分钟(T4)、拔管后10分钟(T5)的心率(HR)均明显降低(P<0.05,0.01),提示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为围拔管期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具体见表1,表中T0表示麻醉前,T1表示手术完毕,T2表示达拔管指征时,T3表示拔管时,T4表示拔管后5分钟,T5表示拔管后10分钟。与麻醉前相比,*P<0.05,**P<0.01;与R组相比,#P<0.05,##P<0.01。

2.3两组患者拔管后30分钟Ramsay清醒评分比较

Ramsay评分标准见表3。与R组相比,S组Ramsay评分为l级的病例数明显减少(P<0.05),评分为3级的病例数虽有所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S组患者在术后镇静程度上明显优于R组。具体见表4,与R组相比,*P<0.05。

2.4药物不良反应及术后随访

两组均未出现血压过低、肌僵、恶心呕吐、瘙痒、焦虑、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术后24小时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及围拔管期痛苦回忆。

3讨论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为阿片类激动剂,均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但又各有特点。该两种药物的代谢途径过程完全不同,舒芬太尼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而瑞芬太尼是通过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酯酶代谢降解,故同时应用该两种药物代谢、消除均互不影响;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大,对循环影响小,作用时间相对较长,对呼吸抑制明显[1]。瑞芬太尼由于其清除快、持续输注半衰期不变和长时间输注无蓄积、不影响术后苏醒的特点[2]。

研究显示,与麻醉前相比,R组和S组患者于达拔管指征时(T2)和拔管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有所升高(P<0.05,P<0.01),且R组上升的幅度较大;与S组相比,R组患者于拔管后5分钟(T4)、拔管后10分钟(T5)、的心率(HR)均明显增高(P<0.05,0.01),这些可能与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有关,提示应用舒芬太尼可降低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从而缓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剧烈波动。可见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为围拔管期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

随着医疗的发展,对术后早期苏醒的要求不断提高。文献曾报道应用舒芬太尼术后苏醒快,呼吸恢复好,而镇痛镇静效果仍保留[3]。舒芬太尼对μ1受体(镇痛)较μ2受体(呼吸抑制)有更高的选择性[4]。镇痛时间要长于呼吸抑制时间[5]。本实验的结果符合上述报道结果。

本研究中R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显然也高于S组,这是由于舒芬太尼激动μ吗啡受体,从而降低寒战的阈值(即触发寒战的深部温度)[6],进而降低寒战的发生率。有学者提出术后寒战的发生与疼痛有关,舒芬太尼强大的镇痛作用与其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有密切关系。

舒芬太尼因其血浆半衰期长,故在手术结束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的血浆浓度仍在镇痛浓度范围,这有利于减少因疼痛引起的躁动和寒战。本研究证实了在减少围拔管期副反应方面,舒芬太尼优于瑞芬太尼。在本研究中,S组和R组分别有两例发生了呼吸抑制,因此,应当警惕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的发生。

综上所述,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够为围拔管期提供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苏醒期疼痛、躁动的发生,且不延长术后苏醒拔管时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但仍要警惕呼吸抑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锟鹏,廖旭.舒芬太尼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J].药物临床研究与应用,2005,7:454-457.

[2] Reves J G.Educatoin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linical introduction and use of remifentanil.Anesth Analg,1999,89:4-6.

[3] 王少婕,张炳熙.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2(10,2).

[4] Bailey PL Sufentanilshorter lasting respiratory depression and longer last in analgesia than equipotent dose soffentanyl In human volunteers[J].Anesthesiology,1986,65A493.

[5]王俊科.临床麻醉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44

[6]季文静,王春晓,林派冲等.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对剖宫产妇寒战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20-21.

(收稿日期2009-11-11)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