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赛丽 林 梅
[关键词] 产后; 抑郁症;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81.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116-01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产妇在分娩后几天内,会出现为小事落泪、心情焦躁不安、没有办法照顾婴儿等症状 ,大约会持续10天左右。其症状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情绪混乱;二,思维迟钝;三,失眠、头痛、疲劳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1]。研究显示,50-70%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Baby blues”, 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稍转瞬及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比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10-15%的产妇在这种情况变得很强烈,因此对产妇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 产后抑郁的原因
1.1内分泌因素
妊娠时,胎盘或可分泌一些有益于妊娠的黄体酮激素,胎儿娩出后,胎盘随之排出体外,母体内分泌黄体酮激素骤然下降,从而引起产妇情绪波动,发生抑郁[2]。
1.2个人心理因素
分娩的疲劳、牵挂孩子、夜间哺乳、对自己身体的担心、对孩子养育的忧虑、对家人的不满[3]。或者因家人重男轻女[1],对自己所生女孩的不满,并迁怒于自己,使产妇精神圣受到一定的刺激和创伤。
1.3社会家庭环境
现在的产妇多为80后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产妇比较娇气,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从事职业的性质与抑郁症的发生可呈正相关。在住院期间以及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产妇造成影响[4],态度恶劣会在妊娠期间使产妇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尤其是神经质产妇。还有产妇在生产后可能面临失业,由此导致家庭经济紧张,但又想给孩子最好的,如此心理与现实矛盾也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症.
2产后抑郁的影响
2.1对孩子的影响
因为催乳素影响着乳汁的分泌[4],所以抑郁产妇由于情绪低落、休息不足饮食睡眠欠佳等导致乳汁分泌开始时间延长和乳汁分泌不足,从而影响婴儿的营养吸收。
2.2对产妇的影响
由于抑郁的产妇过渡紧张,表现为自我评价下降,感到沮丧.还有与其它抑郁症患者不同的一点是, 这类患者对婴儿的健康极度担忧,怀疑自己能否成为一名“好的能带孩子的母亲”,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容易发生排尿困难,易发生尿潴留和尿路感染[4]。产后抑郁对子宫收缩的影响:产后抑郁会造成子宫收缩不良,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5]。
2.3对家庭的影响
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家庭破裂.而事实上许多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一些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密不可分。产妇在发生抑郁症后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的反应:易激惹,疲乏;自信心丧失以及失眠。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对家人要求过高,继而对家人不满,迁怒于婴儿,变相否定自己。这些举止可能会使家人不了解,产生误会,导致家庭不和睦。更有甚者对自己丈夫产生疑心,导致夫妻关系破裂。
3 产后抑郁的心理干预
产后抑郁不仅影响产妇的恢复,而且对今后生活也有影响,为了帮助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恢复 良好的身心状况,因此必须对抑郁症的产妇进行心理干预。
3.1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
对于孕妇的知识缺乏,可以采取一些专题讲座、播放碟片、 宣传栏、 发放各种知识小册等形式对孕妇及家属普及妊娠、 生产及哺育婴儿的有关知识,使她们对妊娠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应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对心理和行为自行合理调适[3]。减轻孕妇的紧张感。
3.2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产妇在经历分娩疼痛,体力和精力都消耗很大。因此医护人员要为产妇提供一个和安静的修养环境做好睡眠护理[6]。医生查房和护士操作应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态度。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杂质,减少探视时间,使孕妇得到充足的休息。
3.3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
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 ,当产妇诉说分娩经历和不快时,护士应耐心倾听,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热情的回答。保持母婴同室,在产妇获得充分休息的情况下,让产妇更多的接触孩子,培养母子感情[7]。护士还应为产妇提供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时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进行正确的喂养指导。
3.4指导家庭护理
除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外,家属要多给予抑郁产妇照顾和安慰,在生产前应树立正确的生育观,要减少产妇单独相处的时间。教育产妇丈夫、家人与产妇语言交流的意义,与产妇交流时间每天不少于1h,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只有丈夫的关爱和家人的关怀的体贴,才能化解抑郁产妇心中的焦虑,切忌只顾孩子而把产妇抛在一边。
参考文献:
[1] 赵玉婵,张济枝,刘文枝.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06(23):125
[2] 刘俊英,刘月英.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5):411
[3] 王润坤.产后抑郁症生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378
[4]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3-73
[5]李芳.《健康怀孕201问》[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10:212
[6] 杨青敏.《孕产妇的家庭护理及保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4:78-79
[7] 张红梅,徐英,吴爱勤.产后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0):492-495
(收稿日期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