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君
[关键词]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103-01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人体后,产生变态反应的急性反应性疾病,可引起全身症状,病变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临床上可见发热、游走性关节炎、或伴有皮下结节、环形红斑和舞蹈病。本文通过对137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进一步探讨有效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心功能,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37例,男性56例,占40.88%;女性81例,占59.12%。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其中,20岁以下患者44例,占32.12%;21~45岁患者60例,占43.80%;45岁以上患者33例,占24.09%。
1.2病程分析
1.2.1病程:有风湿病史者 111 例,占81.02% ,病程最长 30 余年,最短1个月。其中1年以内15例,占13.51% ,1~5年 42 例,占37.84%,6~10年者40例,占36.04%,11年以上患者14例,占12.61%。
1.2.2瓣膜损害情况:二尖瓣损害者114例,占83.21%,主动脉损害者3例,占2.19%,联合瓣膜损害者48例,占35.04%(见表1)。
1.2.3症状和体征:临床症状以心悸、气促、疲倦无力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心悸气促,甚至上二三层楼就感到很吃力。而在过去是从不曾有过的。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水肿,甚至不能平卧,要坐着才能睡觉。有些病人会出现口唇紫绀,颧部暗红。早期常见心动过速,劳累后更明显,以后早搏增多,进一步发展就变成心房纤颤,心跳没有规律,脉搏乱跳。病人会感到心慌心跳的很厉害。一旦出现心房纤颤,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2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风湿性心脏病易发生于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较差的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无风湿病史者63 例(32.64%) ,与国内文献相似[1]。一旦确定诊断,即使是心功能代偿期,没有临床症状,但由于瓣膜的病变是不可逆的,因此最重要的是防病变继续发展。目前,较肯定有效的方法是用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3~4周注射一次。注射前要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青霉素可防治咽喉部链球菌感染,防止风湿活动反复发作,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长效青霉素最好用到50岁以后。如果青霉素过敏、不能耐受疼痛,可以考虑定期少量口服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
在治疗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减轻心脏负担,饮食不能过饱,不能过咸,不能喝水太多,以防水肿。(2)心力衰竭的治疗:强心药—地高辛,利尿剂—速尿,吸氧,血管扩张剂—洛汀新、依那普利、安搏维等。(3)抗心律失常:地高新、心得安、可达龙、心率平等。(4)手术治疗:当瓣膜的损害比较严重时,心脏会严重充血扩大,可导致重度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甚至中风,死亡。光靠药物已经无法治疗,就只有用外科手术的办法,把严重损坏的心脏瓣膜换掉才能比较好地解决问题。(5)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起因, 多责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病。此病除具有寒、湿地区多发的区域性外,还有一定的家族性, 与这两项条件相关者, 更要加强防范意识, 一旦确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 要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据临床报道,在9天内控制感染者,可避免风湿病,从而有效预防风湿性心脏病[2]。对抗生素过敏,或本身体质虚弱,抗生素作用欠佳时,可选用中药治疗。有抗链球菌作用的中药较多, 临床除配方中可酌选外, 有些可以代茶长期泡服,如菊花、金银花、夏枯草、大青叶、天冬、黄芪等,是简便易行的预防措施。而体质较弱的易感者, 则宜选用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药物配成药膳食用,如:冬虫夏草蒸鸭、黄芪蒸瘦肉(或蒸鸡)、当归煮鸡蛋等。这些药膳方都可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选配桂圆、红枣、枸杞等,长期交替选择食用,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6)饮食调节在风心病全过程中都有辅助治疗作用。当风湿热处于活动期的时候,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偏于寒凉,避免进食燥热食物。合适的食物是:新鲜蔬菜、水果、豆浆、白粥、清汤。避免过饱食和肥腻食物。如果饮食不当会加重病情,适当的饮食则可减轻病情。心力衰竭时,以益气活血利尿的食物为主,并严格限制盐摄取量,避免过饱食,少食多餐,戒烟酒,以防止加重心脏负担。
参考文献:
[1]董承琅.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2]Reichek Z. Clinical Aspects of RheumatiValvular Disease Progress Cardevascular Disease.
(收稿日期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