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长
许多人在拿到中医医师开出的处方后,看到制首乌、醋炙大黄、炒山楂、小蓟炭等,可能不大明白。其实,这就涉及中药的另一个传统精华——中药炮制术。炮制,古代又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本期我们特请中医专家带领大家共同领略——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中药制药行业的千秋古训。其中将炮制与品味并提,足见炮制在中药生产中的举足轻重。炮制可降低有毒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便于制剂、贮藏及保存药效等,还可以矫正臭味,让药物便于临床应用。
中药的炮制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早在公元5世纪,我国就有了第一本中药炮制学专著——《雷公炮炙论》。发展至今,按照现代实际炮制经验分类,炮制法大致可分为五类。
1、修制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拣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苇叶背面的茸毛,刮去厚朴的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犀牛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便于制剂和服用。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槟榔宜切薄片,白术宜切厚片,黄芪宜切斜片,肉桂切圆盘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茯苓、葛根宜切块等。
2、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物、软化药物、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淋、洗、泡、漂、浸、润、水飞等。这里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1)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渗入药材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酒洗润当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2)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称为漂。如将昆布(即海带)、海藻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3)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此法所制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的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等。
3、火制
(1)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能缓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米炒斑蝥等。
(2)炙: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如蜜炙百部、酒炙川芎等。
(3)煅: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挥疗效,如煅紫石英、煅海蛤壳、制血余炭与陈棕炭等。
(4)煨:利用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置热火灰中加热至面或纸焦黑为度,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和副作用,如煨生姜、煨甘遂、煨肉豆蔻等。
4、水火共制
(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芫花可减低毒性,酒煮黄芩可增强清肺热的功效。
(2)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黄可缓和泻下作用,何首乌经反复蒸晒后不再有泻下力而能补肝肾、益精血。
(3)淬:是将药物燃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如醋淬自然铜、醋淬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
5、其他制法
常用的有发芽、发酵、制霜及部分法制法等。如稻、麦的发芽,发酵法制取神曲、淡豆豉,西瓜的加工制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