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2009-04-29 12:58贾义保
理论月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育途径职业素养大学生

贾义保

摘要: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采用统筹兼顾的方式方法达到其职业素养的全面持续提升的目标。目前,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着诸多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教育规划上彰显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地位;宣传教育上彰显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教育者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前提;完善教学条件、手段及考评方式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可靠手段;与时俱进的内容革新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8-0129-03

职业素养即职业素质的养成,就是一定的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是从业者生理和心理结构及潜能向着一定社会职业对人的行为要求与规范的定向发展与开发,属动态过程。不像职业素质那样相对的稳定与固化,强调的是从业者所具有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性及其结构。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诸素质中。影响职业技能素质形成有先天(如符合某一职业的体能)和后天(如技术和经验等)的因素,而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则是后天养成的,这些通过后天职业生活养成的适应岗位需要的素质,就是职业素养。从业者职业素养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单位的未来发展,也决定了从业者自身未来的发展。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单位和从业者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人才产品的职业素养作为鉴定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准。应成为高校这个人才加工厂共同追求的目标,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最终体现。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但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科学发展观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包括人的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人不是物品,不是产品,也不是生产物质产品的原材料。高校的学生进了工作单位就是职工,进了机关要成为公务员。做医生要救死扶伤,做教师要教书育人,做战士要保家卫国。大学生,肩负着振兴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扮演一个社会角色,作为高层次人才,应当比社会普通成员有更高的目标与要求,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的发展进步,人的发展进步有着自身的要求与规律。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事业,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和要求办事。诚然,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也要紧紧围绕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采用统筹兼顾的方式方法达到其职业素养的全面持续提升的目标。

一、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各个国家发展情况的特殊性,都要求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职业要求与品性才能的完美结合。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科技成果转化为物质财富的加快。各门专业的实践性要求愈来愈高,大批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社会的急需。高校的目标任务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发明家和科学家,更多的是要把作为主体的学习者转化为高素质的劳动就业者,使其不但具有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品德高尚,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心的全面职业素养。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制约高校的发展瓶颈,职业规划课的开设不得不被广大学者及就业工作者提得异常响亮,但目前高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普遍整体滞后,专业培养目标不能有效适应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知错位,阻滞了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

谈起高校的职业素养教育,还有不少人存在着误区,认为似乎专属高职院校。目前,在非职业类高校,职业素养教育平时很少提到,甚至于许多教师还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素养教育、和自己有无直接的联系等,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只是在临近毕业时才开始为就业而了解职业,茫茫然地临时抱佛脚,缺乏起码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更谈不上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明确界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即便在不少的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从认知到贯彻都不够到位,往往仅仅满足于实际操作的“工具”型培养,侧重于技术和经验,相比之下,在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重理论轻实践,职业技能素质培训不足

许多高等院校目前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采用的仍然是纯课本讲授,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偏重于对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内容陈旧,没有把目前生产生活领域出现的各类实际问题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介绍解释,使该学科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许多教师缺乏相关专业工作经历,没有切实的实践体验,授课针对性不强,只是纸上谈兵,无法较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很好地运用书本知识去分析社会中的实际问题,也不能用一些模型去评估现行的方针政策,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虚住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存在着重智能和技能的传授,轻学习动机的激励;重学习材料的记忆,轻认知方式的培养,重书本知识、实训技能的考核和评价,轻日常行为规范、健全人格的评定,重教学内容选择,轻学习进取心、自信心、责任心培养;重理性训练,轻和谐发展等。在课程设置上,就业指导课常常由日常事务繁杂的学生管理人员兼职并且课时量不足,较少开设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学》等课程,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知识。不知道“为干什么而学”、“干什么要学什么”、“于什么怎么学”等之类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没有使他们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素质是未来职业的需要,民族振兴的需要,国家发展的需要,客观形势的需要。显然这些现象都有悖于职业素养教育的宗旨,不利于职业激情与品格的培养。智力因素是创造力的基础,但不完全等于创造力,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意识、毅力及“进取性”品质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推动学生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条件、手段滞后,不利于职业技能的提升

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离不开优秀的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体现职业素养教育水平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体教育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采用,可以生动直观地将原来黑板上枯燥的理论模型和图表展示在学生面前,利用图形特征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能较直观地感受课程内

容,缩短课本与现实的差距,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学生与现实的衔接,有利于职业技能的直接提升。目前,各高校扩招后纷纷忙于上层次、上台阶,架子大但内涵发展不够,不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学生人数多,普遍缺乏“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加上经费不足,教学投入受限制等原因,实习实训条件、教学的硬件设施等方面就成为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表现在教学设备、仪器设施难以满足专业需求,特别是高、精、尖技术含量设备的缺乏,这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难以促成实习实训内容上的创新,从而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多媒体教室的严重不足导致了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甚至实习过程中,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板书、口授相结合,学生不仅感到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而且难以掌握,职业技能提升步履维艰。

(五)考评方式不合理,缺乏对职业素养的有效考核

有学者用著名的冰山理论来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做形象说明,从业者的才能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因素包括外在形象、技术能力、各种技能等等,这些因素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冰山水底的隐性因素包括从业者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却占据着绝大部分,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从业者的发展。不少大学生在显性素养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在隐性素养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有效地培训考核,所以比较欠缺。目前,在学生成绩的考评方式上,许多高等院校仍然采用的是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即一张试卷判定成绩的考核方法。由于老师出题的任意性和随机性很大,这种考核方式缺乏整体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不能正确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不能正确地反映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情况。如果一张试卷做好就可以高枕无忧,如果失败,一学期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而且,这种考核方式还容易助长学生平时懒散、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甚至作弊等不良倾向,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

二、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培养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是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高校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向“大众化”发展,高校的就业压力日趋突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时代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已势在必行。当然。一个人的索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即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采用统筹兼顾的方式方法达到其职业素养的全面持续提升由目标。

(一)教育规划上彰显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地位

高校要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这也是每个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重大问题。这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至关重要。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教育规划上,应彰显它的重要地位,真正做到: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日常管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高度。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做出科学规划;要把职业素养教育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把职业素养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设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内容的选修课;要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学生对职业素养教育入耳、人脑、人心,从而具有深厚的职业道德理论基础,更好地履行将来的岗位职责。

(二)宣传教育上彰显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

学校要加大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成才育人氛围。要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明白:真正的职业人,仅仅具有专业技能是非常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是一点一滴慢慢养成的,一是要靠教养,即学生在校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获得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和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过程;二是要靠修养,即在一定环境下,从业者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将本职业的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职业素质的过程。不同职业的从业者具有不同的素养要求,但诚实的品德、敬业的精神、团队的意识:负责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是每个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素养。要在坚持正确的理论教育和舆论引导下,突出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教育,始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树立学生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结合学生在不同形势下的思想实际,举办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和模范人物报告会,开办校园网,寓教于“网”,以丰富的网络内容和新颖的版面设计,吸引大批学生访问,使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更生动、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造就出具有深厚职业素养的合格大学生。

(三)教育者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前提

教育者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自身的职业素养状况如何对学生起着直接的示范、带动和传递作用。教育工作者只有掌握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超强的职业素养。才能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成为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引路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不仅是专业学生工作者的任务,而且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义务。作为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不可能有大块的时间。长篇大论去讲大道理,而是要抓住时机,把职业素养的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甚至可以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感觉到自身的素养与自己的知识能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为什么而学习”这一问题上,有时概念并不十分清晰,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希望将来要干一番事业。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最迫切、最直接的目的是应该为自己的生存而学习。目前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学有所成,才能抓住机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教育。并让学生亲自到人才市场体验一下竞争的严酷性。增加学生生存的危机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形成良性互动。与此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增强学习信心的教育,教育他们认清差别主要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并列举出往届学生学有所成的典型,帮助他们增强刻苦学习的信心。通过上述教育,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效性会普遍增强。

(四)完善教学条件、手段及考评方式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可靠手段

完善的教学条件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是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客观手段。为

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确定招生规模,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真正满足专业修养对教学设备、仪器设施的需求,这是因为高、精、尖技术含量设备是促成大学生实习实训内容上的创新与职业技能提升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足够的多媒体室、语音室、微格教室、专业模拟实验室等。才可能有日常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技能的采用,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给予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较直观地感受课程内容,加强理论与现实的衔接,有利于职业技能的直接提升。此外,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考评方式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是增强职业素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扬弃灌输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基础之上,注重个性的发展,多开设考察课就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激发创新意识,提倡创新思维,在学习方法上力求创意。在考试方法上也要深入改革,不能只搞单纯的笔试和过多的纯记忆类的试题,而应通过多种形式去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诸如口试、开卷考试、小论文、读书报告、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的逻辑与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提倡专博结合,加速通才的培养。

(五)与时俱进的内容革新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时代要求

由于职业素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体系,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社会和时代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须做到:加强学生对现代企业文化的教育,寻找职业素养教育与现代企业要求的结合点,树立守规矩、讲标准、团队协作和成本效率意识,培养敬业和诚信的品德;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指导,人文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基础,是巩固职业素养的着力点,务必将人文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加强对学生时代精神的教育,务必使学生明白职业是创造和谐的手段,其本质是与时俱进,要能独立自主、善于思考问题,并擅长借助网络等其它先进的科学技术积累更多的创造方法。职业素养教育应直接讲授大学生应具有的热爱职业。为祖国事业的发展积极做贡献的专业思想和人生价值取向,各个高校都应开设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学》等课程,讲授职业道德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使具有普遍性的职业素养教育,寓于专业的特殊性之中,更好地反映“做人”和“做事”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做到教学内容切合大学生思想实际,把知识性与德性溶为一体,对大学生的要求明确、重点突出,培养符合社会职业要求并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梅瑞祥

猜你喜欢
教育途径职业素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幼儿安全问题与教育策略分析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探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