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教学之路

2009-04-24 08:33谢作塘
人民教育 2009年23期
关键词:电教教师教学

我是一个在乡村工作了32年的小学教师。今年教师节前一天,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湖南省郴州市政府举行的教师表彰会,还因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被安排在第一排就座。捧着少先队员献上的鲜花,胸前佩戴着“全国优秀教师”的大红花,在热烈的气氛中,接受市委领导们的颁奖。

我的心怦怦跳动,眼前的情景让我感到又紧张又兴奋。因为我是一名偏远乡村的小学教师,平时一年里难得有一次进城的机会,能在这样的场面中接受市领导的表彰,怎能不心潮澎湃啊!真是莫大的荣耀,自己多年付出的心血值得,我为自己感到自豪。在乡村小学执教的32年中,曾经几次调我进城,几次调我到条件好的地方任教,都没有动摇我执教乡村的决心。

30年如一日,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情,却得到了父老乡亲的好评,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我确定自己的乡村教学之路走得对,走得自豪,走得成功。

在家乡教书 舍我其谁也

我的家乡位于莽莽南岭大山深处,湘粤交界处的宜章县东风乡。

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与乡亲们一起战天斗地。那年月,我饱尝了干农活的劳顿艰辛,也亲眼目睹了父老乡亲们因没文化而吃够的苦头。

记得1975年端午节前两天,正是稻田管理的农忙时节,我家隔壁的堂弟运德发现稻苗起了虫,情急之下买了3瓶农药去杀虫。他因为不识字,看不懂说明书,一味蛮干,结果配错农药剂量,浓度高出了几倍。喷药时又不带口罩面具,造成药物中毒,当场晕倒在田间。

多亏众乡亲立即送到乡医院抢救,才幸免一死。但用去医药费600多元,按当时的粮价来算,相当用去了2000多斤谷子,多可惜呀!有个医生问他:“为何不按说明书使用农药呢?”旁人告诉医生,他这个大汉吃了一字不识的亏。我听了此话,心里不是滋味,心想:这么高大能干的汉子,也因为没有文化而变得矮小了。

命运不公道,就是因为缺少了知识才活得糊里糊涂。这样的例子在家乡并不少见。1976年村里一家老两口养了两头大猪,两个猪贩子上门劝卖。

谈好价后,猪贩子心怀鬼胎,说了一大堆好话,口口声声不亏待老人家,还殷勤地递上一包香烟,又发烟,又点火,老人被“敬”得晕头转向。吩咐妻子抓花生、倒茶水招呼客人。结果过秤算斤两老人也不喊旁人到场了,完全相信了猪贩子,好声好气地送走了他们。

当晚隔壁邻居来和老人聊天,老人叫他算一算卖猪的斤数。算盘一响少了12斤,按价格3.8元一斤计算共少了45.6元。老人大吃一惊,立即把所有的钱拿出来叫邻居数一遍,结果又发现里面有5张100元的假币。

老人这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含辛茹苦的血汗钱,被猪贩子骗了545.6元,气得老两口死去活来。因为没有文化知识,才受人欺负啊!那时我虽然幼稚,刚刚接触社会,但社会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平时要么听说哪里的打工妹因没文化被骗子拐卖,要么听说哪里的打工仔因没文化拿最低的工资。

一个个例子让我充分意识到,一个地方没有文化知识,永远谈不上发展;一个村庄没有文化知识,永远改变不了贫穷的面貌;一个人没有文化知识,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那么,怎么样才能改变家乡的面貌呢?我冥思苦想好些日子,终于有了答案:要想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只有依靠教育,要让乡亲们靠知识脱贫致富。机会终于来了。

1977年,有两三条路摆在我面前:一条是县里招干,我是村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其他条件也合格,公社也准备推荐我去;另一条是村小正缺一名教师,我是最佳人选;还有……何去何从?我毅然选择了做教师。那时村里的条件很艰苦,教育落后,山外的教师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没有教师,村里的孩子读书怎么办?我是村里第一个高中生,我不去教,谁去教?我带着这些思考答应了村干部当民办教师。

那年下半年,我便走进杨桐江村小,教一、二年级复式班。1985年,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要我合伙去跑运输,说是把宜章出产的煤运往廣东可赚大钱,还说某某同学做这个都快成万元户了。跑运输的确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可不是我想要走的路,我谢绝了同学的好意,仍然心无旁骛地做我的民办教师。

我当时正带着小学毕业班,学生都快要考中学了,几十双眼睛望着我,我能走吗?爱人骂我吃错了药,黑眼睛看见了白银子都不动心。不过骂归骂,行动上却是十二分地支持我。这个一字不识的普通山村妇女,其实懂得我矢志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

我这一干就是32年,有位湖南记者曾问我:“你对当年的选择后悔吗?”我笑着说:“它为是我无悔的选择!”

欲教得好书 必求泉一汪

我是“文革”时期的高中生,原本那点知识远远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自来水。”为了使自己有一汪流淌不尽的泉水,我坚持边教边学、未教先学。

时常提醒自己坚决不做那种只让学生学、自己却不学的教师。我从教之初,在村小教复式班。我有干劲,没经验。

我就晚上跑到十几里外的兄弟学校向老教师请教,终于掌握了复式班教学的方法。山里的孩子见识少、素质差,说话、答问都用方言,而我作为他们的老师,普通话发音也不准,为了搞好拼音识字教学,我先后向多位普通话讲得好的老师求教,用录音机把他们的声音录下来,自己一遍一遍地模仿,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效。从1984年开始,我就订阅教育专业性报刊,只要一到手,有好的章节就剪下来,或者抄下来。

看书、剪抄文章几乎是我天天要做的事。现在我剪抄的经验文章已粘贴了14个笔记本,还留存了一摞摞的教育杂志,积累各种资料档案50个。撰写教学论文累计1600篇,还有自制的幻灯片、录音磁带、各种卡片,等等。

这些成了我的教学资源库,一旦需要,顺手拈来。在自学与教学中,我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同事,平日里十分注意学习别人的经验。我坚持每周听一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体会。

凡是县里、市里举行教学比武,如果没有分到参加的名额,我就自费前去学习。记得2000年,市里举行电教作文示范课,我跑了好远的路去听课。课上我发现执教老师运用电教媒体给学生提供广泛的习作素材,让学生有感而发,跃跃欲试。

回来后,我摸索着按此方法给学生上课很成功。根据自己的体会,我还写了一篇《运用电教手段、提供习作素材》的文章发在《湖南教育》上。每欲教得好书必求泉一汪我都要写下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学感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生活学习中管它是听到的还是看到的,只要自己认为有启发的都用笔记下来。日积月累,在我的住房里墙上挂的、书桌摆的、箱子装的全是资料袋。这些成了我的宝贵财富,常常受益于此。

我的写作水平也大有长进,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上百篇。为了给自己“充电”,1994年,已是年近40岁的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考取了郴州教育学院。3年的学习,我吃了许多苦。

可以说,我的大专文凭是在苦水中泡出来的。记得1995年我正带小学毕业班,又兼任学校教导主任,校长几次非常关心地对我说:“把毕业班带好啊,考出名气来,早日转了正。”当时我还是民办教师,工资待遇只有68元,还算高的。

每月要参加一次函授学习,交了培训费、书籍费、测试费等就所剩无几了。有一次到学院学习一个星期,我只带了60元钱,交了20元考试费,剩下40元不够一个晚上的住宿费,怎么办?我咬咬牙,厚着脸皮找到在学校就读的一名老乡,吃住都挤在他的学生宿舍里,伙食一天才4元,刚好够用。那次在回家的路途中,除了买车票的10元钱外,身上还剩4毛钱,连买瓶5毛钱的水都不够,只好忍着口渴。

不过也好,感谢天地,正是在这种窘困中,我3年里没有上过闹市,没有逛过街,一心看书学习,让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的确,在乡村小学执教,如果采用简单空洞的说教,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做教师那时起,我就不甘落后。

不管是学区举行教学比武,还是举行统一测试,我都排在前三名得奖。一旦没有得奖,心里就很不安稳。那时全乡有28个村小点,全都是民办教师任教,谁都不示弱。

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要从民办教师转为一名正式教师。这促使我平时不断对教学进行探索、钻研,渐渐地摸到了一些门道。我想,教师光自己有知识而不能把知识巧妙地教给学生,那就等于“庙上的菩萨不显灵性”。

而教师要把自己懂得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很不容易。我听过许多课,也参加过检查备课教案,发现有的老师备课抄教案,上课读教案,作业选着改,年年炒剩饭,天天吃老本;或者穿新鞋走老路,教新课用旧法;教归教、学归学,越学越吃力,越教越艰难。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条好的路径呢?1991年我与电教结缘,一头扎了进去。

为了上好电教课,我自费600元买录音机、幻灯片、磁带。有一次学区要我参加教学比武,中秋节那天为了赶制电教教具,忘记回家过节了,等晚上回到家,家里人很生气,说我是一条“懒虫”。挨骂的滋味不好受,我当场发誓,一定要在这次教学比武中得奖来慰劳家人。

皇天不负苦心人,那次我主讲的二年级听说训练课,获宜章县第一届电化教学研究课一等奖。我领了60元奖金,买了肉、鱼、豆腐慰劳家人。后来,我写的《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教学艺术》在《湖南电教》发表。

在我的带动下,我所在的台宵学校班班有幻灯机、银幕、窗帘,人人上电教课,有的老师在我的辅导下进步很快。因为我的电化教学出名,1994年我乡被评为郴州市综合电教示范乡。1996年,我新接了一个四年级班,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差,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我采用电教方法改变教学方式。无论语文课还是作文课,我都依据教学内容自制幻灯片、录音带,课上得让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我的作文课总是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客观事物作引子,用电教方式放映在银幕上,让学生耳目一新,有感而发。

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语文成绩合校率达到92%,优秀率达到34%,排到了同年级第一。于是,我又写了《用写实法教好农村小学生作文》,发表在《湖南教育》上。我指导学生写文章投稿,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一些学生的文章见诸报端,有的文章还获了奖。

用之而不尽 取之而不竭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在乡村小学当教师,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当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建功立业的佳绩,只能在平常的点滴小事中尽一份诚心,献一份爱心,展现老师的亲合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说到爱心,我总是无微不至地对待学生。

班里有个学生叫蔡江平,父母双亡,与祖父母一起相依为命。因为家庭贫穷,小江平不愿欠钱读书,想辍学出去打工。我得知此事后,主动为小江平担保3个学期的学杂费,还为他买了不甘于人后闯自己的路学习用品,让他顺利地读完了小学。

有一次他发高烧,医生因没交钱不肯给他挂吊针,我立刻赶到医院为他付清了药费。然后我把他接回学校,煮了两个鸡蛋给他吃,他当时感动得泪流满面。2006年9月的一天下午,班里因搞课外活动推迟下课,18名学生没有饭吃,我叫妻子煮18个人的饭,分给学生们吃。

其中有两個平时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很受触动,恳切地对大家说:“谢老师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还不改,就不好意思了。”我抓住这个契机教育学生,很快转变了班里的学风。为了转变后进生,我把电教搬进了住房,办起了“家庭教育”。

我班有个学生蔡锋,向来调皮捣蛋,脑子聪明灵活,但是做事马虎、作业潦草。我特意制作医生怎样细心看病,司机怎样专心开车的幻灯片放给他看。他终于悟出了道理,使自己的行为大大改观。

事后我写的《运用电教开展听说训练,进行礼貌教育》在《电化教育》上发表。在我的家中随时备有3个茶壶,3个热水瓶,给学生倒茶送水成了我的习惯。无论哪位学生上门,我都会给他倒上一杯茶,我的这个举动潜移默化地感化教育着学生,让他们感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爱。

真情的传递,带给学生的是与老师的亲近和奋发向上的力量。多年来,我宁愿苦自己也要帮助学生,为学生垫付学杂费、药费不计其数。虽然我当了多年的民办教师,工资很低,自己也因患胃病经常吃药,手头拮据,可看到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学生因自己的资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看着他们写给我的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我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乡村教学无论怎样都是相对艰苦的,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以博爱和责任心,以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塑造学生,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实现他们的理想价值,是教师的天职。正是这杆标尺,让我量下了32年来的乡村教学之路。

30多年来,我先后为学校上电教示范课38节。我的《巧用电教,开展教学“三乐”》获全国“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改革经验征文”二等奖,并多次获得县“教研教改”、“电化教育”、“校本教研”先进个人。1995年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县、市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了我的事迹。当年破格晋升小学高级教师。

施心中大爱 洒乡里柔情

教育家富兰克林说:“最能施惠于人的往往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平常事务中的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许多人为的因素可以改变事态的发展与结局。

就是说一个人要依托人性的本能去做人、处世。这是一门学问,往往不会被人所注重。而我呢?总是以此驱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我就会先自我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假如我是领导?假如我是他人?假如我是对方?这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礼让三分,就能弹奏出和谐的音符,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一个乡村教师经常与农民百姓打交道,有的老百姓因为没有文化、见识少、素质差,说话办事比较粗鲁,要想得到老百姓的好口碑,自己先需投资情感、奉献爱心。在校内,我关爱学生,也不忘向社会表达爱心。2008年元月正值寒假,我们这里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冰冻灾害,停电、缺水、堵路成为了人们衣、食、住、行最大的困难。

我当时想到的是敬老院那些孤寡老人没有水、电怎么办?我坐立不安,心里盘算着怎么帮助他们。我先将自己买回的蜡烛拿了一些,又从家里提起两袋木炭,背起锄头挖冰开路,把蜡烛和木炭送到了敬老院。我听说杨桐江七组的一个孤儿没有年货过年,就冒着寒冷步行6华里来到孤儿家,掏出200元解决他的过年生活。

去年11月我不辞辛苦,尽自己所能回报家乡,为家乡修通水泥公路。我回乡组织村民捐款捐料,投工投劳,又跑去动员有条件的自己曾经的学生来捐助,共集资13.5万元,为老家燕子窝修通了1.5公里的水泥公路。村民们的笑容绽放在脸上,赞扬声不绝于耳。

我时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特級教师,特别之处就是要在教书育人上赢得师生的好评,在社会公益事业上赢得父老乡亲的赞赏,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作者简介:谢作塘,1955年生,一直坚持在山村小学从教32年,现任教于湖南省宜章县东风中心小学,小学语文特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并记二等功,1996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电教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路在脚下 梦向远方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电教工作者要有“五颗心”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