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芳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中教师根据相应的意境,把握好情感的运用,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使学生听懂和理解作品。那么,在音乐课中如何才能做到情感的灵活运用呢?笔者从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境的创设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又称暗示—领悟模式。笔者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且经常运用,因为它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形式上易于学生接受,在思想上易于学生交流,在审美中易于不断探索,创新。
俗话说:“情由境生”,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可以复制,模拟和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情景,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说情境是整个课堂情感的催化剂。
比如在欣赏《梁祝》时,把学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先放一段彩蝶欢飞,春光四溢的画面,衬之以愉悦惬意的背景音乐《化蝶》,然后讲述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梁祝》,引入呈示部音乐引子05 32 | 1 ……在一个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季节,一对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一舞……拉开了音乐的序幕;在欣赏展开部“抗婚”时,教师把制作好的电闪雷鸣的幻灯片画面结合音乐一起播放,让学生体会不幸即将来临,预示着祝英台在黑暗的封建礼教牢笼中痛苦的挣扎,要冲出桎梏,追寻自由爱情的氛围……在这种情境创设中,师生被主人公真挚,执著美好的爱情感动着,沁润着,真正认识和体会到了音乐所表现的真、善、美。
二、对于上课的材料精心选择和组合
1.在选择一些经典名作欣赏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爱好,选择能够贴近学生生活的音乐。在经典名作和流行或通俗歌曲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用通俗的歌曲去引导和点燃学生对经典名曲的兴趣。如前面所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可以以一曲《化蝶》来引出作品,也可用臧天朔的《梁祝》让学生欣赏,引发兴趣;在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时不妨让学生听听曾静的歌曲《二泉吟》或者彭丽媛演唱的《二泉映月》等。
2.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音乐素材进行组合,把音,画,听融合为一体。例如,在上《黄河大合唱》这一课时,笔者先用图片展示几幅表现黄河风情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的风景,而教师设置一些问题,比如“你见过的黄河是怎样的?你知道黄河发源于哪里,流经哪几个省市吗?”而后教师可以播放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中找出黄河的发源以及流经的省区,这样不仅使学生与其它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导入过程。在接下来的欣赏中,笔者还加入了一些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中更直观,更加鲜活的感受和理解作品。在这一堂课中,爱国主义教育在无形中展开,更加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发学习的信念 。
3.根据艺术都是相通的原理,将音乐与诗歌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比较欣赏,触类旁通,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例如,在欣赏诗歌这一单元中,笔者除了让学生欣赏课本当中安排的《春晓》《枫桥夜泊》之外,还将根据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虞美人》创作的一首《几多愁》让同学们欣赏并且学唱,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此类的歌曲进行交流欣赏。
三、巧设问题,激发情感
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时,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这首作品中采用了何种演唱形式?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此时学生讨论后给的答案是对唱的演唱形式,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互相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师:”在这首作品中,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生:没有,还有合唱。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呢?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在教师巧设问题中。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从中渗透“悲愤、无奈、顽强”的爱国情感便水到渠成了。
四、教师要充当好情感的“二传手”
只有教师进入角色,情不自禁,学生才能随师“入境”,亦情不自禁。当教师对某一作品以丰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进行描述启迪,并通过富于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这种情感便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顿悟、净化、升华……比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笔者先以激情的语调向学生介绍阿炳先生的生平,然后又饱含深情地范唱一曲女声独唱的《二泉映月》,再请学生欣赏二胡独奏……在欣赏过程中还可以适当插入饱含激情的背景语言。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和谐的情感交流
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次,让学生写听后感,也是师生进行和谐情感交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进行情感渗透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后,有学生写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音乐……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尽一分绵薄之力,一定能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还有学生写到:“那时我的鼻子酸酸的,那音乐真让人忍不住流泪,阿炳是多么可怜啊,我真想帮他一把……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我以后一定要珍惜这读书的机会……”不难看出他们的情感已经得到了升华。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才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中不断进行点滴感情渗透,日积月累,便会使学生情感丰富,认识敏锐,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