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卡佳
“旧词新义”是指词语在原有词形和词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意义,且这一意义已经比较普遍地在语言中使用。如:当前普遍流行的“下课”“阳光”“抢滩”“垃圾”等词,都由最初的单义发展出一系列的新义,这是当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的规律之一。
从基础教育的教学对象来说,由于媒体的多元、信息的畅通,他们很容易接受这类新词义,而对汉语固有的同形词义则缺乏语感和敏感。大量新词义的产生,使词语教学在旧词语义和新增词义之间常常出现尴尬。对于铺天盖地的新词新语和词语新义,作为最活跃、最敏感的词语教学,受到了挑战。
词语教学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旧词新义的特征
1.旧词新义常见的特征
旧词新义常见的特征有:新增义项的适用范围及意义是旧词意义的延展和泛化;旧义、新义之间存在一定的系统关联;旧词新义是模糊的和不稳定的。
“旧词新义”产生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或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新义虽然新,却都源自基本词义,是社会变化在语言中的必然反映。如:“门槛”原指“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石头的)”;新义比喻“标准或条件”。新义与旧义都有“有一定的高度,可以抬高,也可以降低”的特点。“垃圾”原指“脏土或扔掉的破烂东西”;新义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新义与旧义都有“无价值”的相似性质。在当代语言生活中,很多旧词都产生了新义,而且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义项,如“下课”“眼球”“黑马”等词。随着词语使用的频繁,旧词的新增义项有的很有生命力,将成为该词的固定义项;有的新义则常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即时性很强,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化被人们所扬弃。但无论如何,这种现象对语言习得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影响非常大,对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也提出新的思考。
2.旧词新义常见的词类
旧词新义常见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如:眼球、商场、垃圾、腕、网络、气候、大鱼、红灯、平台绿灯、门槛、黑马、防火墙、蛋糕、大话、巨无霸等。如“防火墙”,旧词义指“建筑物之间防止火灾蔓延的高墙”;新义指“一种位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系统”。
动词如:发烧、感冒、断奶、把脉、包装、下课、缩水、放水、变脸、出炉、非礼、登陆、漫游等。如“下课”,旧义“指教师结束讲课”;新义泛化为“因某种原因离开某个位置、包括失去生命”。
形容词如:火爆、旺、休闲、低调、黑、爽、发达、酷、热、炫、阳光等。如“发达”,旧义指某事物发展的程度较高;新义指发财致富。
可以看出,以上词语大都是在小学语文阶段出现的常用词语。从旧词开始衍生新义和词义泛化的角度来看,这三类词的词义变异的可能性都较大,名词新义的产生途径是通过多种关联和联想,意义从具体而泛化;动词新义也多是跨语域的使用;变动最大的是形容词的新义,很多旧词由名词而形容词性质化。至于汉语中的其他词类,词义变异的可能性则较小。
二、旧词新义在语文教学中的尴尬
1.词的原本意义和新增义项的感情色彩不同
由于是常用词语,旧词的意义是稳固的,定型的。而产生的新义则是高频的,时尚的。在现实生活中,某些新义的适用对象的范围及意义在逐步扩大,表现出很大的延展性,甚至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如“酷”:旧词义是①极其残忍、暴虐的;②程度极深的。新义是“帅气、时尚、鲜活、独特”。然而,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酷”的新义远远不止这些,其含义的扩展可以说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还有“冷峻、潇洒、敢做敢为、与众不同”等意义。从义项上看,旧词与新义之间已经有了感情色彩上的差异,从贬义而为褒义,并且越来越泛化和时尚,成为小学生的口头语。进而,该词的旧词义逐渐在从小学生的口头消失,逐渐成为书面语或词典义;而他们常用的则是该词的新义,并且被他们演绎得越来越泛化。
2.词的概念义和新增义项的使用范围不同
旧词和新义在发展过程中同时出现,但是新旧意义的使用范围则不同。如:“盘点”原指商业部门清点存货的业务活动。新义指“对事情的分析整理”。新义与旧词义都表示“整理、清理”的动作。小学生对旧词义并不熟悉,但是,如果让他们说“今天我们老师给××同学盘点,让他请家长。”他们则很自然,这便是对新词义运用了。
3.词的新旧意义的使用频率不同,导致旧词义的遗忘
词的新旧意义的使用频率不同,导致旧词义的遗忘,新词义上升为主导意义,学生出现混用的尴尬。如“漫游”原指随意游览,现指移动电话离开注册登记的服务区域而到另一个区域后的功能。由于新义的常用,导致对旧词义的陌生。如“巨无霸”,旧词义指“庞然大物”;新义指“某一领域或范围内规模大、实力强或技术领先的事物”。新旧两义都有“大”这一外形。但是学生则对新义熟悉而对旧词义陌生。
4.词的新旧意义的使用频率相同,但对新义的使用显得新奇和陌生
有的词旧词新义同时在语言中运用,使用频率都很高。一般是旧词义表示某个事物,新义表示这个事物的性质或功能。长此以往,甚至还会出现旧词新义的另类别解。那么新旧义项的区分,词的规范意义的掌握也成为一个难题。如“阳光”旧词义指“日光”;新义“形容人健康开朗,充满活力”,共同点是“日光的灿烂和热烈”。新义已经由一个名词意义变异为形容词意义了。如“阳光男孩”“很阳光”都是如今流行的常用搭配,但是,如果从旧词义的角度看“很阳光”是不规范的。这类语言现象,还有如“非常柠檬”“非常可乐”(饮料名)等,这就给基础教育的语言规范教学提出了教学难题。
与此相类似的现象还有旧词形体的另类别解意义,如:“恐龙(长相不好的女孩)/神童(神经质儿童)/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可爱(可怜没人爱)”等。至于这一类旧词的新义,则处于变动之中,其生命力有待时日。但是,作为一种流行和时尚,这种现象对小学生的影响仍是很大的,这也给我们的旧词新义的规范教学带来
影响。
三、旧词新义的教学
1.实现从旧词语原型到新增词义的转化
从学生对词的心理加工的真实过程来看,学生学习词语一般先是对词语的原型进行加工。如学习“眼球”,学生马上想到的是人的眼睛,而不是人眼睛的主要组成部分“眼珠”。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也就是人的注意力的关键,同时引申出新的“义项”即“注意力”。可以比较,短语“吸引眼睛”是不成立的,但是“吸引注意力”是可以的,于是“吸引眼球”开始在语言中运用,“眼球”有了新义。又如“垃圾”,学生的直观反应是家里的生活垃圾或是教室的字纸篓。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垃圾”新旧词义的共性:“让人讨厌、无用、丢弃”,进而实现旧词义到新义“比喻失去价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的转换。
2.实现词义由词典义到语境义的转化
“加强词语教学”,教师不仅仅要讲清楚词语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讲清楚词语的语境意义和用法,并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类化词语练习,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当词语进入特定语境,有的词语符号就整体转化为作者所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词的词典义也因此初步转化为语境义。再者,学生在结合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时候,并非只是根据“上下文”的选择与限定照搬它的某一项“词典义”,而是将该词连同它的某一项“词典义”转化为以想象的方式产生的与自己的经验或生活相关联的“语境义”。所以,即便是教师反复强调词典义,或者板书词典义,也不能达到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尊重教材文本,通过语境的限制和语境意义的反复举例,让学生掌握词语意义,并且还要加强词语的说话和造句训练。例如“好”,它的词典义的一个义项是“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但是在“这个人好”和“这件东西好”里的“好”,具体含义是有所不同的。“人好”或许是指思想、性情等方面善良、温顺、厚道;“东西好”是或许指美观耐用。那么,由于对象、情境的语境条件不同,“好”的具体含义也不尽相同。由于认知个体的主观认同感不同,那么“这个人好”的“好”也有差异,或是指思想觉悟高,风格高;或是指为人正直,或是指好打抱不平,或是指性情温和:还可能是指遇事不争、不讲原则的老好人等等。
教学中,我们切忌照搬词典意义,毕竟词典意义是多重的,是一般的,而语境意义是具体的,确定的。只有大量掌握了语境意义的具体和准确,才有一般意义的多重性。如“活动”在“(肢体)动弹;运动。”这个义项下举了两句话为例,一句是“坐久了应该起来活动活动”,另一句是“出去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这两句话里“活动”的意义(包括语法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一是主动,一是使之动,话语里只能选定其一。至于“体育活动、文娱活动”中“活动”的名词意义,则可以通过词义的关联而引导掌握。现在很多教师倡导“情境教育”教学模式,这对实现词义由词典义到语境义的转化有帮助。
3.加强网络语言和流行语对汉语词汇影响的规范引导
网络和流行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实践,能够一时风行,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如果用这类词语和用法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词语的教学应该以规范为主,即便是出现了上述的旧词新义和另类别解,超常搭配,教师也应该及时讲清楚词义的发展和规范。不能任凭学生追新求异的语言认知心理。比如“大虾”“青蛙”(旧词别解);“超女”“酷哥”(词义新解);“很中国”“非常男女”等(“程度副词+名词”的言语模式);如“上课ing”“今天玩得很high”(交际中的语码混用)。又比如“他的衣服酷毙了”“你的头发帅呆了”。这些非标准的用语将会对汉语的规范性造成破坏,也必将对学生正常的语言习惯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这些现象在学生中应该很常见,应该引起我们基础教育阶段保持汉语纯洁性和规范性的关注与担忧,这也是我们讨论汉语“旧词新义”现象的意义所在。
4.运用朗读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对于语言习得阶段的学生来说,声音的美、意义的美都是很重要的。一篇声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的用词是经过反复锤炼的。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声音的舒缓和抑扬顿挫来实现学生对不同词语意义的理解。对词语的停顿与意义的表达,要作示范性朗读。如表达平静、沉重、失望情绪的词,应该读得慢一些;对表达紧张、热烈、愉快、兴奋、惊惧情绪的词,应该读得快一些;对语法重音(停顿)和强调重音(停顿)都应该进行示范。“以声别义”这本是汉语词语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其实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方法是入情入境地朗读。与其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还不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他们学会断句、感悟和抒情。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使学生逐渐理解词的意思,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