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体系下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本策略

2009-04-14 09:43胡凤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课中学生

胡凤玲

摘要: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主体性”急剧膨胀的时代。这既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不乏来自传统文化的侵蚀。因此,如何恰当地对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程历来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中,蕴涵着如何对待、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信息。立足于“社会责任感”这一视角,对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解读,可以阐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及其基本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09)02-0119-04

每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都有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由初始的蒙昧无知,通过适当的教化,逐渐地明晰,到逐渐自觉地承担起责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从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育人的规律,采用合适的策略,才能收到实效。因此,在新课程体系下思想政治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本策略也要有所坚守,有所创新。

一、教学目标上注重价值的引导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价值的引导功能,即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学生进行某种性质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培养能达到新课标的培养目的。

其一,价值的导向。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具有比其他各门学科更为明显的价值导向性。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中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向他预设的目标进行引导,并产生他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对于发展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言,新课标给出了较为完整的目标系统和十分详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达到这些要求,有层次、有计划地把教育内容向有用性和意义性的方向引导。第一层次是要引导中学生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集体、具有完美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第二层次是要引导中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具备理性思考和理性批判的意识;第三层次是引导中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社会主义信念以及共产主义信念。

价值的导向功能要求思想政治课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其他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中价值导向的内容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多元化和信息化环境下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思想政治课要对中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就必须注重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性,重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需要理性介入思考的范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要从提高认知水平人手,首先应使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感,其内涵和外延是:明辨是非,知晓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特征等等。认识清楚了,认知水平提高了,是非感随之产生,责任感就会明确。在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中,要认真地、科学地对待和引导学生的认知偏差。由于我们所处的转型时代,学生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偏差,因此,就需要对他们认识中的某些不良倾向以及有悖于时代特征的言行进行适时引导,以发扬其积极认知,抑制其消极认知。

其二,行为的示范。思想政治学科要有行为的示范,即通过教师对中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倾向性的引导,将教学中的引导价值落实到个体的行动中去,使之合乎教育目标。行为的示范包括人格的示范和行为方式的示范两种。人格的示范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通过高尚的人格引导来激发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人格塑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激发,从而推动学生的人格走向完美与完善。行为方式的示范是指引导中学生效仿一系列已整合好的行为,并使中学生按此行为去行动。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按照这种行为方式去行动。

思想政治课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但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讲清某个或某些观点即可,还应帮助学生如何把这些观点应用到实际中去。课堂教学中就应经常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对学生行为的示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的为人师表,被教师和社会褒扬的正确行为,身边或者书中的榜样人物,都是学生示范的对象。

二、教学内容上注重情感的培养

情感的培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社会责任感是与一定的情感形式相联系的。情感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倾向与选择,社会责任感也更多地基于个体的内在倾向。作为心理品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是紧紧伴随着个体对特定的社会责任的认可。一般来说,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而阴暗、消极、颓废等情绪也往往伴随着消极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社会责任感需要情感的唤醒与激活,情感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社会责任感的抑扬。教师应善于运用需要原则、期望原则、价值目标和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热情。因为热情是一种稳定、持久、深厚的情感,也是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健全人格的必要因素。它能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智、达观的态度,教育学生学会思考生活。

另外,对情感的理解也是进行理性教育的前提。不管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应有之意的理解,还是新课标循序渐进的课程标准体系,都将个体经验的情感过程作为进一步理解社会责任感的基点,由己及人,由个体到群体,由具体到抽象。没有这种对于个体情感的深刻理解,也不会有深刻的理性认识。

因此,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的教育方式是达到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有效方式。教学中应着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过,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情感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产生深刻的理性认识,并外化为个体的行为。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感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深化学生的认识,激励学生的意志力,并鼓励学生的合适行为。

三、教学模式上突出创新性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德育和智育的双重目标。长期以来,因应试教育造成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被局限在掌握知识上,教学更趋于死记硬背或强化练习可能考到的内容,以达到牢固记忆、熟练应答、考试成功的直接日的。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研究进入到学校实践层面,新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的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那么,如何在

思想政治课课教学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行新课堂教学,以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价值呢?很多地区、很多学校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探索和实验研究,创建了体验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理念与策略兼具的学习模式,改变了过去政治课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其一,体验式学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由此可见,体验学习,决不只是以记忆、强化为中心的学习,也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和人格等领域。它把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它反对严格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提倡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并主张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与对话动态推进教学过程。

由于政治课特定的教学内容严肃、抽象,有些内容还远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会产生特殊的心理障碍。再加上传统课堂教学把教学活动仅仅限于固定的、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进行道德、价值观念和思想教育时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使得学生的思想觉悟得不到有效提高,造成有的学生不喜欢政治,甚至还有的学生知行脱节,表现为考分很高,但在实际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水准却很差。所以,要改变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我们可以尝试体验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激发积极的态度和愉悦的体验,从而增长知识,理解知识,内化知识。

如何在教学中实施体验式学习呢?关键在于必须打破传统授课方式的限制。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努力实行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讲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在课堂学习中成为活动的一分子,努力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架设在“理想课程”和“实践课程”中的桥梁。古今中外,历次课程改革都不过是提供了一个舞台,演员主要还是由教师来担当,教师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学生体验学习的实现。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理念更新,以适应新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具体内容,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教师只有在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实现,才能使教师新价值观和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并贯穿于教改的始终。教师还应该学习各科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要实现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除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和全方位立体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努力开拓进取,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博学悦教的人,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善于积累,善于设计问题供学生思考,积极捕捉学生思维中闪现出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方面,要激发情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和谐、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间的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否则就会逆其师而背其道。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到师生人格平等,让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块绿洲。另一方面,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确保自己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贴关怀学生,根据学生的反应即时调整自己的讲解内容。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不以权威的角色抑制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的批评性思维、独立思考与感悟,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互相协作研究的空间。但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否则就会使学生的探索迷失方向。

其次,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教育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情感,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调动其求知欲望。

再次,要采取兴趣活动、探究活动、生生和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知识。

其二,公正团体法及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公正团体法是一种集体教育方法,其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是建立各种管理组织,鼓励学生民主参与,营造一种民主的道德氛围。在民主管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集体或共同的价值意识,把集体力量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实现学生自治,并促进学生道德发展,激发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学生对集体和他人的责任心,学会对集体和个体的发展负责。

公正团体法中的团体要求人数不能太多,一般是60~100人左右,也有15'--20人的。在实施过程中,第一,要设公正团体大会,且为其设常设机构。由全部学生与教师就某些团体内的问题讨论协商,解决道德问题和纪律问题;第二,在团体大会外,设核心小组会议或议事委员会,由一名学生和一名老师组成,决定议事日程和需要讨论的问题,制定会议日程,一般重大事件需讨论时,先在核心小组上提出,再提交团体大会,但核心小组成员并无特权;第三,设顾问小组,由1名教师顾问与数名学生组成,就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把握团体的方向;第四,设纪律委员会,由2名教师和轮流产生的6~8名学生组成,主要听取违纪事件和人际间的非礼行为,对初犯人员进行教育,对多次违规者进行惩罚,并促进人际理解。

在公正团体法中,也需要按集体规范和机构评价要素对团体道德氛围进行评定。集体规范是指集体规定的道德价值,如信任、关怀、尊重等。

公正团体法对于我国中学大班级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就带有对集体和社会负责任的做法;其次,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到了集体中每个个体的自由自主选择和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将这种模式用于思想政治课的讨论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对于特定的社会责任感要求可以达到清晰地认识和深刻地理解,并更能落实到现实之中。

其三,自主学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在自主学习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提出课题,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并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譬如,在学习我国的人口问题时,可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探讨人口问题的一个方面: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人口与就业、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

同学们通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讨论、展示成果、达成共识,培养强烈的人口忧患意识,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行使一个公民的责任。

其四,研究性学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知、情、意、行各要素的互动过程。情在从知到行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能动作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达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正如列宁说的,“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师生情感充分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它有利于构建平等、民主和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研究性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以设疑激趣为先导,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进发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和探究的能力。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要求学生去采访一位人大代表,自己约定时间,自己设计采访提纲,特别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问题,最后写出调查报告和采访的感想,并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实践能使学生体会到守时的责任、尊重对方的责任、独立思考的责任、与人交流的责任和关心社会的责任,这样的效果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

其五,合作学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的教育责任在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朋友的责任,以及对职业、对组织和对世界的责任。这些责任都离不开学习责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合作学习来达到这一目的。在合作学习中要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即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负有一定的责任,并为自己的不合作行为承担后果。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懂得自己是主人,在合作学习中有一份责任,自己不思考、不动手、不合作,就会给小组其他成员增加负担。还要有荣辱与共的意识,懂得学习小组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小组的失败就是自己的失败。为了赢得小组的成功,每个人都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切体会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其次,在合作中要有分工,在分工中承担责任。以四人小组为例,在共同思考的基础上,四个人分别承担领导者、检查者、协调者、发言者的角色,而且轮流担任,增进互动。要启发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在形成共识中培养责任。而教师要不断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以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其六,角色转换及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者转变为引导者。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担当老师的角色。教师让出讲台一角,给受教育者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过程。学生要当好“教师”,就必须围绕教学内容去收集有关资料。与同学讨论。与老师进行交流;当他登上讲台时更会觉得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人,肩负着重担,因为“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他同学的接受与否、评价好坏。在角色转换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培养优秀“小教师”,使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这样,通过角色的转换,使学生的能力和责任感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课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