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与中国现代教科书的发展

2009-04-14 09:43张斯妮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蔡元培教科书中国

石 鸥 张斯妮

摘要:从积极策划到亲自编撰,蔡元培是中国第一套现代意义教科书的倡导者与参与者,从教育方针到学制系统,蔡元培是共和民主教科书的思想引领者与制度奠基者。从“言文画一”到国语研究会,蔡元培是中国白话文教科书的大力推行者与有效贯彻者,从“国化教科书”运动到“大学丛书”的出版,蔡元培先生是中国最早中文大学教科书的倡导者与实践者·蔡元培以其强烈的历史感和高瞻远瞩的自觉意识,在中西文化交流大潮中审时度势,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教科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我国教科书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蔡元培;中国;教科书

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09)02-0005-05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杰出人物,蔡元培(1868-1940)终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并以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语)的人格风范教育和影响了各界学人。蔡元培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比较多地注意到了他在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对他在中国现代教科书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则关注甚少。其实,在思想启蒙的大潮中,蔡元培洞察秋毫,充分意识到教科书的启蒙价值,并亲自参与教科书的编写。据不完全统计,从1904年开始,仅蔡元培署名亲自编撰或校订或审阅的教科书就有《最新修身教科书》(1904年)、《中学修身教科书》(1907年)、《最新官话识字教科书》(1907年)、《新时代国语教科书》(1927年)、《基本教科书国语》(1931年)、《基本教科书国文教本》(1932年)、《初中国文教本》(1930年)等。同时,他还主持制定了全新的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全面关注教科书的社会功能及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从小学到大学,力求发展具有新时代、新特点、新方法的中国现代教科书制度,为我国教科书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从积极策划到亲自编撰,蔡元培是中国第一套现代意义教科书的倡导者与参与者

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年轻的翰林蔡元培“痛苦流涕长太息”,他认为“康党所以失败,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1898年秋,蔡元培抛弃了世俗所称羡的功名前程,托疾请假南下从事教育,开始了他培养革新人才、教育救国的远大抱负。

蔡元培返乡后曾先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剡山书院院长等。1901年,应上海澄哀学堂总理刘树屏的邀请“代理一月”。同年8月,被聘为上海南洋公学特班的总教习。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蔡元培认识到课程与教材的重要,撰写出《学堂教科论》一书。他非常关注新式教科书的发展,认为“清之季世,师欧美各国及日本之制,废科举,立学校,始有教科书之名,为教习者,以授课之暇编纂之,限于日力,不能邃密。书肆诎于资而亟于利,以廉值购稿而印之,慰情胜无而已”。为了改革教育,推进教科书的发展,“以教育中国男女青年。开发其智识”,1902年4月,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提出“我国今日学界最缺乏者为教科书,教育会发兴之始,即欲以此自任”。学会设立了教育、出版、实业三个部,集合力量,以编辑适合我国的教科书为重要任务。后联络教育会成立爱国学社,出任经理。

当时的蔡元培正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他提出:废除科举、兴学校是大势所趋,编辑新式教科书实为急需,建议商务印书馆由编译转为自编新式教科书。商务印书馆“依蔡之计划,决议改变方针,从事编辑教科书。此商务印书馆编辑教科书之发端也”。这标志着商务印书馆在出版业上的一大改进。蔡元培又建议由爱国学社教师来编写教科书,他自己先定编纂体例,然后“就学社教员中选择数人,分任编辑国文、历史、地理等教科书”。后蔡元培因故离沪赴青岛,张元济接手蔡的工作,于1904年成功推出我国第一套现代意义的教科书《最新教科书》(现代意义的教科书应该满足如下条件:第一,产生了现代学制,根据学制,依学年学期而编写出版;第二,有与之配套的教授书(教授法、教学法)或教学参考书,教授书内容要包括分课教学建议,每课有教学时间建议等;第三,依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分门别类地编写和出版。因此,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教科书应以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系列为标志)。该套教科书“开中国学校用书之新纪录”。诚如蒋维乔在《编辑小学教科书之回忆》中所说,“教科书之形式内容,渐臻完备者,当推商务印书馆之《最新教科书》。此非作者身与其役,竟敢以此自夸,乃客观之事实可以证明:一、此书既出,其他书局之儿童读本,即渐渐不复流行。二、在白话教科书未提倡之前,凡各书局所编之教科书及学部国定之教科书,大率皆模仿此书之体裁。故在彼一时期,能完成教科书之使命者,舍《最新》之外,固罔有能当之无愧者也。”《最新教科书》的出版,在我国教科书的现代化进程中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蔡元培虽然1903年离开了商务印书馆,但他却一直关注其新式教科书的编撰工作并参与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系列中的《最新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10册、《修身教科书教授法》10册,蔡元培就亲自参与了它们的编校。这套修身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我国传统的以三纲五常为经、以修齐治平为纬的伦理观念,而是从自由、平等、博爱的基点出发,力求体现新时代的特色。1907年12月,蔡元培亲自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科书》(署名蔡振,共5册)出版,此乃蔡先生编撰现代教科书的标志性著作。《中学修身教科书》不但采用了最新的“章节”体例编排,还注重揉进西方进步的思想伦理观念,力求为中学生提供一种全面、可行、积极、上进、能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修身标准。这套教科书前四册讲述实践伦理学专题,即“修己、家族、社会、国家”,第五册讲述理论伦理学,有“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章节,全书开创性地构建了现代伦理学知识体系。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如以体育卫生为本的修身观,本无差等的权利观,非一人之国家观,无高下之职业观等,主张以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统率人际关系等等,这些观点出现在清朝统治尚未结束的教科书中,不仅影响了一代人的智识水平和思想意识,而且为进一步的社会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0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蔡元培翻译德国著名伦理学家F.Paulsen的《伦理学原理》,此书曾被许多学校用作伧理学教科书。杨昌济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曾以此书作为伦理学课本。当时在校读书的毛泽东,极爱读这本书,曾在这本共约10万字的书上,写下了12100多字的批注,其中有“道德哲学在开放之时代尤要”,“道德非必待人而有,待人而有者客观之道德律,独立所有者主观之道德律。吾人欲自尽其性,自完其心,自有最可宝贵之道德律”,“个人有无上之价值,百般之价值依个人而存,使无

个人(或个体)则无宇宙,故谓个人之价值之大于宇宙之价值可也。故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最莫大焉。故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等等;毛泽东还根据《伦理学原理》一书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发挥和批判,写了一篇《心之力》的文章,被杨昌济先生大加称赞,给他打了一百分。此书对毛泽东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二、从教育方针到学制系统,蔡元培是共和民主教科书的思想引领者与制度奠基者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被任命为首任教育总长。上任伊始,蔡元培就对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不仅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而且促成了民主共和教育宗旨的颁布及《壬子·癸丑学制》的形成。同时,作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在革故鼎新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大胆改革,开风气之先,在指导思想和制度层面为现代教科书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全新的

首先,禁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主导民初教科书发展。教育部成立后,蔡元培首先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是使各地学校的混乱局面尽快恢复正常,并使用体现民国制度与思想的教科书。为此,教育部以最快的速度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及《普通教育暂行课程之标准》。明确规定“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该书局自行修改,呈送样本于本部及本省民政司、教育总会存查”。同时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兼课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还具体规定了初小、高小、中学及师范学校的教学科目、各学年各科每周授课时数及各级学校的暂行课程表等。从此,课程标准主导教科书发展的现代课程与教科书制度得以形成并有逐步完善。

其次,强调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确立了民主共和教科书发展的指导思想。随着中华民国的诞生,制定和颁布民国教育方针,成为教育部的头等大事。为此,蔡元培于1912年2月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率先对民国教育方针给予了整体构想,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提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教育思想,以及“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新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就是在蔡元培所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方针的基础上制定的。这一教育宗旨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将培养受教育者具有共和国公民的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并陆续颁布了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实业学校、师范教育及大学的有关法令规程,形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基本框架一直延续到1922年。教育宗旨成为指引全国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新学制则为现代教科书的发展指明了框架。如1912年中华书局宣布“教科书革命”,并明确其出版宗旨是:“一、养成中华共和国国民,二、并采取人道主义、政治主义、军国民主义,三、注意实际教育,四、融和国粹欧化。”(《申报》1912年2月23日)商务印书馆的编辑要点是:“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注重表彰中华同有之国粹特色,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注重国体政体及一切政法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注重汉满蒙回藏五族平等主义,以巩固统一民国之基础:注重博爱主义,推及待外人爱生物等事。以扩充国民之德量;注重体育及军事上之知识,以发挥尚武之精神;注重国民生活上之知识技能,以养成独立自营之能力……”

三、从“言文画一”到国语研究会,蔡元培是中国白话文教科书的大力推行者与有效贯彻者

清末民初,用通俗文字来开启民智成为一种现代性诉求。人们希望借助白话文的平民性和大众性,以形成国民文化之普及,塑造国民全新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说白话文已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有效载体。民初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是积极支持和倡导白话文的先驱,他赞成文学革命,反对封建复古主义,倡导以科学和民主为内容的新思潮,他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幕词》中提出:新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国语统一问题。认为“教育不普及,语言不统一,实吾国今日之大患”,“吾国今日欲图教育之普及,必自改良教科书始。欲改良教科书,必自改革今日教科书之文体,而专用寻常语言人文始。”1916年10月,蔡元培、吴敬恒、黎锦熙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国语研究会”。他们认为帝制之所以能够得以复辟,是因为民智落后于国体,尤其是大多数人不能充分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1917年国语研究会召开第一次大会选蔡元培为会长,并且拟定了《国语研究调查之进行计划书》。1919年11月17日,蔡元培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国文之将来》的演说中表明,“白话是用今人的话传达今人的意思,是直接的。文言是用古人的话来传达今人的意思,是间接的。”认为白话文明白晓畅,如果全国各地“公用一种普通话”的话,还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他说:“我敢断定,白话派一定占优势。以照我的观察,将来应用文,一定全用白话。”因为白话顺应了“言文合一”的历史趋势。这种主张在当时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

蔡元培不但倡导白话教科书,而且身体力行,推动白话教科书的普及。1917年,蔡元培、李石曾和北大教授沈尹默、马叔平等在北京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学校——孔德学校。次年春,蔡元培召集学校教员举行教育研究会,讨论修改教科书问题。与会者有胡适、徐悲鸿、钱玄同、沈尹默等十几人。大家对现有教科书的不足提出了许多意见,其中两点最突出:一是教育之根本问题。教育对社会进步起一个什么作用,教科书应向受教育者宣扬什么主张,这是大家普遍认为教科书的根本不足。二是教科书之形式问题,尤其是教科书的言文不一致问题。大家认为,采用白话文编写教科书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于是,会议决定由孔德学校自编白话文教科书。顾石君甚至提出:“今日所译之教科书,决非专为孔德学校,而为全国各学校计。”这些问题的提出,表明对教科书的思考已深入到较为实质性的局面。1918年,沈尹默、钱玄同、陈大齐等以“新教育研究会”的名义编出了孑L德小学一年级学生用的国语课本,由徐悲鸿负责插图。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中先教注音字母,这在当时是一种崭新的试验。钱玄同曾经说道:“去年蔡孑民先生在北京办了个孔德学校,先把那国民学校第一年级改用国语教授,由我们几个人编了一本《国语读本》第一册;据教的人说比用坊问出版的国文教

科书,学生要容易领会得多了。”(《新青年》6卷6号,1919年11月1日)孔德学校接着编辑各年级国语课本,还是由陈大齐、沈尹默、钱玄同等编写(后周作人也加入编写队伍)。他们先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为蓝本,加以审订修改,并用白话重写,加标点注音,然后油印成活页讲义发给学生用。后直接从新出版的书报杂志中选择,有童话、故事、小说、散文、短剧、论述文等。教材是活页讲义,每年都有变更,不断增添新文章。孔德学校的实验为白话教科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在新文化运动以及蔡元培等大批知识分子的推动下,1920年1月1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明令改“国文”为“国语”,并通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的“国文”改为语体文(即白话文),同年四月,又通令全国各地,从1922年以后,凡国民小学各种教科书一律改为白话文,文言文教科书就逐渐被淘汰了。白话教科书在中小学的使用与普及,标志着中国教科书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从“国化教科书”运动到“大学丛书”的出版,蔡元培是中国最早中文大学教科书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我国大学教育发展迟缓,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本国编写的大学教科书。教育界人士对此深感忧虑。蔡元培出掌北京大学后,即与商务印书馆商量合作出版《北京大学丛书》。关于这套教科书,据《张元济年谱》记载:“(1918年)7月9日,应蔡元培邀请赴北京大学座谈。……后又参加《北京大学丛书》编委会。到会者为蔡元培、夏元瑮、陈独秀、王长信、胡适、章士钊。会上出示已成三书稿:《人类学》(陈映璜)、《心理学大纲》(陈大齐)、《欧洲文学史》(周作人)。”除上述三种外,还有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和梁漱溟的《印度哲学概论》。这些书大都是在当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纂的。这些学者大都留学归国,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能够引入国外学术新动向、新观点,参之以个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心得,其中不乏学科建设的开山之作,如陈映璜的《人类学》(1918年10月初版),被称为中国体格人类学的开山之作。

1931年4月,蔡元培发表《国化教科书问题》,指出:“现在我国学校,自高中以上,率多采用外国文本子,尤其是自然科学,如数理化动植矿等科,多用原文教学。这固然是我们文化落伍的国家,想得到现代的知识所用的苦法子。但吾人终须认为这是不得已的过渡方法。倘若将这种不良状况长时间的展延下去,则吾国学子所受的损失,将不可言谕,实为一件可恼痛的事。”因此,蔡元培呼吁教科书“国化”,“把我国各学校所应用的各项教科书——社会科学的或自然科学的——除外国文学而外,都应用使之中国化。再明白点讲,就是除开外国文学一项。其余各种科学,都应该采用中国文做的教本”,认为儿努力文化事业的,如教育家、著作家和出版家均应分担一些“国化教科书”的责任,如果“国内教育家和出版界,一致向着这个目标进行,则中国青年幸甚,中国文化前途幸甚”。编印出版中国自己的大学教科书,成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课题。有鉴于此,蔡元培与商务印书馆联手,邀集各大学及学术团体代表成立“大学丛书”委员会,着手规划和编辑大学教科书。“大学丛书”委员会除了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何炳松、傅运森、郑振铎等人外。还有蔡元培、胡适、王世杰、朱家骅、马寅初、任鸿隽、李四光、竺可桢、姜立夫、蒋梦麟、罗家伦等人,其中部分人士为大学校长,约三分之一成员后来膺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大学丛书”是为大学编撰的教科书。不仅有国内专家学者的自撰教材,也有外国著作的中译本,每部书稿都经编委会有关专家审定,从而保证了出版的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蔡元培经常过问“大学丛书”的编辑进展情况,还参加书稿审读的具体工作。据有关资料记载,兰弗得等著的《心理学》一书,蔡元培是逐字审读后才确定列入选题计划的。从1932~1949年,“大学丛书”共出版过300多种。其中如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王力《中国音韵学》、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刘仙洲《机械原理》都是有定评的名著。有的教科书,如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著作《物理学》曾在国外译成英文出版。“大学丛书”结束了清末以来外文原版教科书垄断我国高等学府的时代,填补了近代中国大学没有系统中文教科书的空白,提高了国内学术著作和学科发展的水准。

纵观蔡元培的一生,从早期执教于中国新式教科书的发轫重镇南洋公学以及澄衷学堂,到拟定商务印书馆出版现代教科书的基本方针,直接推动中国第一套现代意义教科书的产生,再到出掌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积极制定教育方针与制度,引发民族民主共和教科书的繁荣,又到积极推动国语运动,使白话教科书最终取代文言文教科书,直至推动大学教科书的发展等,中国现代教科书发展史上的许多关键事件都和先生的倾力投入分不开。蔡元培以其强烈的历史感和高瞻远瞩的自觉意识,在中西文化交流大潮中审时度势,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教科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我国教科书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蔡元培教科书中国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藏起来的教科书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