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报刊新闻提升写作水平

2009-04-12 09:38:50黄炜
成才 2009年9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报刊写作水平

■黄炜

关注报刊新闻提升写作水平

■黄炜

认真研究近5年高考作文题和部分高考状元学习经验,会发现两个现象:一是高考作文和报刊新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二是状元们有平时阅读报刊的习惯,而且“效果看得见”。因此,可以这样建议,不妨多关注一下报刊,有意识浏览一些新闻作品,对高考作文很有帮助。

一、现象:高考作文和报刊新闻关系越来越密切

最近的一条。2009年6月10日的《新京报》披露:经过调查发现,今年高考全国I卷材料作文《运动会上的兔子》和《青年博览》(2008年第20期)刊登的《兔子为奔跑而生》一文相似;安徽卷作文给出的材料关于“弯道超越”的表述与《杂文报》(2008年3月31日)刊登的《赢在弯道》一文相似。

另外一条。2009年6月8日《新京报》报道,北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其中特别点明这是歌曲《隐形的翅膀》的歌词。有人就联想到北大校长许智宏曾在新年晚会上演唱过这首歌曲,并在他离任前还到学生宿舍跟同学们一起唱过这首歌。

再远一点。2005年12月19日的《信息时报》报道,2004年全国卷(四)提供的素材是一个哲理故事:窗前可以看到很多人,镜子前只看到自己。而这个故事曾在2002年第1期的《读者》上出现过。再如2005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是“记忆与铭记”,与全国卷(三)的作文题目材料相同,这个故事也在《读者》2002年第5期《洒扫心灵》一文中出现过。

综合以上信息,不难发现一个事实:高考命题越来越关注新闻热点,高考作文和报刊新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体现出高考更加关注现实的发展趋势的特点。因此,语文学习和写作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闻焦点已成了备考的一条法则,阅读报刊、关注新闻报道应该成为语文学习和作文训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背景: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生活热点

报刊文章“命中”高考作文,《读者》成为高考作文的“风向标”……近年高考作文和新闻的密切关系提醒我们,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关注生活现实,紧扣社会热点,用新华社记者采访北京特级教师杨建宇的原话说是“‘生活化’命题让考生关注现实”(新华网6月9日)。而社会热点又是经常在报刊上出现的信息,所以不少人撰文认为,今年高考江西省以兽首拍卖为话题写作、辽宁省以明星代言为话题、江苏省的以品味时尚为话题更贴近现实生活,是摆脱过去高考作文题务虚泥淖,走向务实的表现。而这三大话题在一段时间内,大多数网站和报刊杂志均开辟专栏进行广泛讨论。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尤其是时评很多,只要关注这三大话题,高考作文就能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情可抒。当然,能否写出高水平、有个性的作文,则要看个人的写作能力和临场发挥的水平了。

三、启示:善于从报刊新闻中捕捉“新闻”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提醒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必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这对中学作文教学和写作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高考具有强烈的教与学导向功能。高考命题采用报刊上的文章或者信息来命题,或许就是要告诉广大师生,阅读报刊是扩大阅读面的好途径。其实,仔细研究一下高考作文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成长经历,就不难发现,热爱阅读,积累深厚,基础扎实,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同的原因之一。对此,“成功者”的经验或可借鉴。

据2009年6月28日的《楚天金报》报道,今年湖北省文科状元李洋,和同龄人一样,课余时间也爱看报、上网、听歌。对于看报,李洋自称“从报上的收获很大”,他家里订了《环球时报》等3份报纸,他还喜欢看《参考消息》和《特别关注》。

今年2月份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浙江嘉兴一中的沈映真说,想要尽快提高语文成绩,“我觉得看报纸和杂志是一个蛮好的方法,比如说《报刊文摘》、《环球时报》之类,《青年文摘》里面有些短文章也挺不错的,特别要注意看一些正面的、积极的、感人的、发人深省的文章。看报纸和杂志最大的好处就是了解别人的观点,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一些观点很可能成为写作文时的立意,而且写作素材也会得到丰富。”(见嘉兴在线2009年08月17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在提醒我们,阅读没有界限,报刊新闻作品也是扩大阅读视野,提升写作水平的好文本。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400万字,小学生要达到145万字。但目前中小学学生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沉迷于某些格调不高的“言情”“武打”小说;或陶醉在一些品位低俗的“搞笑”书籍;或因为追星的狂热,对明星不能正确的判别。功利化、低俗化的阅读导致了阅读的盲目浪费和阅读质量的低下。这在高考作文评卷中不难发现,据报道,今年广东不少考生在作文中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说“河南株州高架桥倒塌”(应为湖南)、“成都公交车爆炸死伤人员很多是因为人们不冷静”(根本原因是安全措施不到位)、“希拉里出身黑人”,更有人说“中国第一位总统是毛泽东”。如果学生平时有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的习惯,决不会犯这样常识性的错误。

其实这种现状不难改变,一是鼓励学生多读报刊杂志,多收听广播新闻,关心天下事;二是有选择地收集热点新闻,如“楼脆脆”、“7·5事件”等,多了解事情真相;三是课余时间搜集报纸和网络的有关热点时评,如对“重庆市31名考生改变民族成分”的有关评论,学会思考分析。这样可以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使分析更客观,见解更深刻更理性。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合为时而命。现实主义命题追求永远是高考的历史使命,没有时代精神的作文不能算作是好的作文。为此,高中生多关注报刊新闻,未尝不是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好途径。

(作者单位: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见习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报刊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本刊推荐2024年优秀教育报刊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百强报刊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16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09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