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黎
实行人本管理 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
■柯 黎
非营利组织(no-profit organization) (简称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它是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机构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又称为“第三部门”。它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愿性、公益性的特征。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三大部门(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之一,对于弥补政府和市场失效、契约失效和自愿失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非营利组织中引进人本管理,对改善其人力资源状况,促进其组织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人本管理在实质上是指以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它是以人为核心,把人置于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地位,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组织的最终目标。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是: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即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体系。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非营利组织也是如此。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人是组织的第一资源,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而实行人本管理是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对于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实现非营利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行人本管理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和竞争优势依赖于非营利组织自身拥有的特殊的资源和能力。组织的核心能力实际上是组织内部一种独有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载体的人是培育和提高组织核心能力的关键。组织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创新开发能力等方面决定了组织核心竞争能力的高低。实行人本管理,加强员工的人力资本培训,拓展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组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2)实行人本管理有利于提高组织绩效。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都是围绕项目开展活动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组织成员来源广泛且流动性大。组织成员之间是平等协作的关系,彼此之间围绕着组织目标互相合作,共同努力,通过集体的整体优势,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因此,在非营利组织中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妥善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调动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对提高组织绩效最终提高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依托人本管理,促进组织发展。组织的核心能力在于组织成员知识和技能储备量,人才是组织发展和壮大第一要素,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灵魂。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它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人来进行的,可以说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观念,真正做到关心人、重视人、用好人,这样才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2)实施人力培训,提升成员素质。非营利组织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薪酬的专职员工和社会上的志愿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不完全相同的,在组织中的作用也不一样,组织对其成员的素质要求也是有区别的。一方面,组织要适时对专职员工进行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组织要对志愿者也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和工作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促进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健康发展。
(3)明确组织目标,增强成员凝聚力。非营利组织的工作目标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能够吸引志愿者加入到非营利组织中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动力。组织的管理阶层要适时向组织成员阐明组织的目标,这样可以为志愿者和专职人员指明工作的方向。组织成员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就会相互协作,明确分工,提高工作绩效,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4)明确绩效评估,促进成员更好发展。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表现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以形成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组织的管理者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客观,必须符合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和期望,促使成员按标准改善自身的工作行为。其次,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使成员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效以及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工作绩效。这样彼此之间就有了比较,工作绩效好的员工立即得到奖励,那些工作不太理想的成员就会加倍努力工作,自觉参加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促进组织成员的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见习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