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让品德课更有效

2009-04-08 08:45高国平
中小学德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指南针科学实验祖先

高国平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其中包含了大量涉及自然科学的内容。在这一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程的综合性特征,注重其与科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有选择地将科学实验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品味生活的美好,体会生活中蕴含的道德意义和价值,从而让品德课程真正承担起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作用。

一、师生合作实验,互动中探究

在品德教学中,师生是民主平等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合作,一起完成科学实验,可极大地促进师生间、生生间认知与情感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探究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案例一]人体安全电压是多少?(浙教版五上《小心电老虎》)

师:想不想尝一尝触电的滋味呢?今天,我就给你们提供一个与“电”亲密接触的机会。(出示蓄电池)实验很简单:这是一个蓄电池,请一位同学伸出两个大拇指,分别按住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让电流通过身体,感受那种麻麻的、痛痛的、浑身颤抖的触电的感觉。谁来试一试?

(半数男生举手)

师:在做实验前先检测一下它的电量是否充足。(用电线接触正负极,使其短路并爆出火花,学生见状发出一片惊呼,这时只有两个男生还举着手)检测证明电量充足,符合实验要求。(问不举手的学生)你们为什么不敢上来尝试?

生1:做这个实验会受伤的,对身体有危害。

生2:老师,触电后会不会死啊?

生3:看着挺吓人的,估计这电的威力很大,还是小心为妙。

师(问坚持举手的男生):你为什么敢尝试?

生:我觉得老师不会让我们冒险,看着吓人,其实没事的。

师:首先我要表扬那些感到害怕的同学,因为你们具有很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我要表扬这位不害怕的同学,你的眼光很独到,能猜出老师的心思。

(师亲自演示一遍,再让那位男生上来演示)

师:请你对同学们说,现在是什么感觉?

生:没有感觉。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生1:他的手是干的,电通不过去,所以没有感觉。

生2:我觉得是电池里的电量太小了。

师:实验用的电池是一个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电压是12伏,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证明:当电压为12伏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丝毫没有感觉到,说明这个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那么,当电压达到多少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呢?我想请同学们根据生活常识来判断一下。

生1:20伏。

生2:50伏。

生3:我妈妈的电动车有三个蓄电池,是36伏,我摸过,没事。我猜36伏也是安全的。

师:这位同学的猜测相当接近答案,科学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出示幻灯:人体的安全电压≤36伏)。小于36伏的电,是只乖乖的“小电猫”,吓吓人可以,危险倒没有。而大于36伏的电,是危险的,甚至会像老虎那样吃人。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人体的安全电压≤36伏”,而是与学生共同操作有趣的触电实验,在探究中逐渐得到正确的结论。这一实验让学生记忆相当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生活奥秘的能力,使他们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逐渐扩大的社会生活。

二、学生自主实验,比较中体验

学生是品德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些比较简单和安全性高的科学实验,能为其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将科学实验与书本知识相比较,获得较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案例二]指南针大比拼(浙教版五下《从四大发明说起》)

师:同学们,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尝试制作指南针, 请已做好的同学上台来边演示边介绍。

(部分学生上台演示了他们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悬挂式指南针、指针式指南针和司南)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四种不同的指南针,请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喜欢它?

生1:我喜欢水浮式指南针,我在家里做过好几次,每次都成功了。

生2:我喜欢那种悬挂式指南针,只要一针一线就行了,带在身上很方便。

生3:我喜欢指针式指南针,因为称它为指南针最名符其实。

生4:我喜欢那只司南,因为它和书本上的最像。不过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祖先要把司南做得那么大呢?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谁能替老师回答?

生:我从网上查过资料,我们祖先发明司南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是利用天然磁铁制造的,那时还没有掌握冶铁的技术,所以司南看起来比较粗笨。

师:这位同学的知识面很广,刚才同学们演示的四种指南针我们祖先都发明过,宋代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中有详细记载。(课件出示各种指南针的彩图,教师依次介绍)了解了这些后,请结合自己制作指南针的体验,说说你的感想好吗?

生1:我们的祖先制作的指南针比我们做的精美多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领先的。我们的祖先真是太有才了!

生2:我们是四大发明的传人,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努力发明世界最先进的东西,不然就愧对伟大的祖先了。

对于四大发明,学生都不陌生,如果只是让学生照着书本念念文字资料,看看书上的彩图,他们可能触动不大。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做,去经历制作的过程,并把自己的制作与祖先的制作相对比,他们的心灵深处才会真正感受到祖先的伟大智慧,并意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

三、课堂随机实验,激情中感悟

科学与道德不是截然分割的世界,教师应拿起科学的武器,让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生活世界,使科学的理性与道德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达到情理交融的美好境界。因此,在课堂上随机开展观测实验活动,并组织恰当的辨析,是让学生在科学智慧之光的照耀下发展道德情感的有效方式。

[案例三]污水检测(苏教版四上《从一滴水说起》)

师(拿起某学生采集来的一瓶污水):现在请仔细观察这瓶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这瓶水的颜色是棕色的,有点像可口可乐,不过这瓶子上没有标示,我不敢肯定。

生2:老师,我觉得从颜色上看像是可乐,但是要确认还得打开来闻一闻。

师(打开瓶盖让生2闻):你闻出了什么味?

生2(皱眉):很难闻,想吐,不知道是什么药水,但肯定不是可乐!

师:这到底是一瓶什么水呢?还是请它的收集者来说吧。

生:这是我从离家不远的那家化工厂的排水沟里采集来的污水。

(众生惊)

师(举着瓶子挨个问):谁还想闻一闻?

(生皆摇头躲闪)

师:你们为什么不想闻?

生:这水里有毒。

师:你认为有哪些毒?

生1:有汞、砷、苯等很多有害物质。

生2: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喝了肯定对身体有害。

师(逐渐提高声音):你们敢在这样的水里游泳吗?从这样的水里钓上来的鱼你们敢吃吗?用这样的水浇灌出来的粮食你们敢吃吗?用这样的水烧的开水你们敢喝吗?用这样的水洗的衣服你们敢穿吗?

(生皆答“不敢”)

师:面对这一瓶污水,你最想说什么?

生1:我们再也不能污染环境了。

生2:如果再这样排放污水,那么到最后,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将变成毒水,唯一没有毒的就是我们人类悔恨的泪水。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一瓶污水上做足了文章,让学生从颜色和气味两个方面对污水进行检测,并猜想其中有哪些毒素,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因为这瓶污水是由学生收集来的,污水检测的实验是随机的,这就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全面了解污水,最后提出一连串“你敢吗”的问题,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情感,让学生受到强烈的心理冲击,真正从心底里感悟到了保护环境、远离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之,将科学实验引入品德课堂,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或是教师随机演示等方式进行,不但增强了学生以科学的方式探究生活意义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让科学实验成为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助推器,体现了品德课程的综合性。

(作者单位:浙江海宁市

斜桥镇祝场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指南针科学实验祖先
祖先与吹牛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The Importance of Team Spirit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
鱼儿是人类的祖先吗
小小科学实验
为革命搞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