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佳,汪瑞霞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随着国际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提高我国动画产业的竞争力,加速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动画专业人才,已成为动画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经成功地培养出一批动画专业人才,但总体上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国动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就刚刚起步从事动画专业教育的高校而言,更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适应我国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本文在分析我国动画专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动画专业人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院为代表的高校,以其成熟且独特的艺术教育办学优势,在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界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代表的动画教育则借助企业和社会资源的优势,走开放式办学、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创新能力强、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画人才。2004年,国家批准了以上四所高校为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其他新办动画专业的学校,则努力摆脱条条框框的约束,有的与业内动画公司合作,有的跨行业寻求突破,还有的在寻找有实力的跨国培训机构联合办学,试图在快速提升自身行业地位的同时,构架出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
但不管怎么说,我国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培养目标不太明确。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及不切实际,导致人才培养缺乏明确方向。第二,课程设置不科学。目标的游移导致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的不合理性,人才培养缺乏科学性。第三,专业团队尚未形成。教师普遍从单一的课程入手,缺乏整体把握专业的能力,导致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无法得到根本保证。第四,教学条件还很欠缺。专业教学设施的不到位,导致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五,培养方案的理性论证不到位。目前很多高校走的是校企联合进行专业教育的路子,有3+1模式,也有2+2模式。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在制订培养计划的时候调研不到位,论证不够,使得原本很好的模式实施起来就走样了。体现在:多数企业业务单一,技艺含量不高,自身发展也是处于艰难摸索状态。当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模式和产品质量观,大公司的“一家之言”可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通用性,小公司却很难有这种效果。学生实习长达一年至两年,一直在某个公司实训易给学生产生误导,误认为那就是现代动画。一般情况下,动画的流程分得很细,企业多数让学生从事的都是些单一费力的技术活,学生成为了熟练工,但知识不系统,后劲明显不足,这样也消解了师生在校教与学的积极性,淡化了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
针对以上不足,我国许多高校就动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设备、培养方案等方面努力探索寻求尽快弥补的方法,但苦于目前我国动画行业本身尚处于初级阶段,动画产业链尚未形成,动画产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也不明朗,这给为这个行业输送人才的专业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不管以何种动画办学特色见长的高校,根本目的离不开动画的人才培养,而最佳类型的人才必然具备创新和复合等特质,因此,要构建复合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要有全球化的眼光。
要善于借鉴国外已经为实践证明的成功的动画教育模式,积极消化吸纳成功模式的精华,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融入到与全球的对话中,探索、制订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在制订动画人才培养规格时一开始就应具有放眼世界的战略眼光,因为只有我们培养的人才接近世界水平,我们的动画才能走向世界,动画教育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执著从事动画行业的专业理想。在方案制订中要尽可能利用我国各大动漫节、“国际高峰论坛”等优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一方面拉近学生与动画国际大师的距离,另一方面节约教育成本。专业系还要从理念、模式及与产业的联系等方面下功夫,整合优秀的社会资源,加强与国际性动画企业的联合协作,借助强势资本的力量,把人才培养工作与动漫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要体现动画产业“综合性”的特质。
动画集美术、音乐、戏剧、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动画创作涉及文学、电影、音效、舞美、动画造型、数码技术等多学科领域,作为产业动画其综合性特质更为突出。动画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动画产业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电视或电影的播映以及系列产品开发这两大板块。由于可开发的衍生产品品种多、销量大,市场空间难以估量。
从我国动画企业的现状来看,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动漫产业的重要问题。因为动画产业链长,投资回收慢,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做铺垫,风险很大。同时,行业自身不成熟,漫画市场不够发达,动画未实现联动效应,增加了投资数额和投资风险。此外,动画人才短缺。中国动画作品在内容、制作技术、配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不足,如没有按照老、中、青、幼以及性别、职业等进行受众市场的细分化设计,更缺专业营销人才与机构,动画市场的相对冷清也就在所难免。面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尴尬困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动画要实现突围,创造具有本土意味的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打造出一条“艺术形象—生产供应—整合营销”的产业生态链。
世界动画产业运作模式无外乎两种,两种模式各有所长,但两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就是以产业化的方式打造成功的动画形象和内容。一种模式是以纯粹的艺术为基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动画作品,最后运用成熟的商业手段在全球推广其动画作品和相关衍生产品,其代表是美国好莱坞或者迪斯尼每年制作的动画巨片以及日本的系列动画长片。另一种是以市场为核心,动漫产品围绕形象产业运作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动画公司要先设计出适合商业销售的形象产品,利用形象产品的商业价值取得商业机构的资金支持完成动画片的制作,再由播出带动形象产品的销售取得利润,韩国的《流氓兔》系列是这种模式的典范。
动画产业的综合性要求从业人员特别是专业人才有综合性能力。而我国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大多注重从创作、制作动画作品的角度去考虑培养计划的制订,相对忽视了产业链后期的运作,其结果是学校培养的动画专业人才难以适应动画产业链的全程运作。因此我们的动画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的制订,应充分考虑人才将可能在从动画作品的创制作到动画衍生产品的营销等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承担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要求和因素,确保专业人才培养在本质上体现行业性。
再次,在培养方案的细化即阶段性计划的配置上,注重艺术类课程与科技类课程及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动画设计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动画电影、电视动画、网络动画、实验动画等文本类型,不论在平面与立体、影视媒体与网络媒介、类型动画与艺术动画方面都占有一席之地,显示出巨大的扩张力。而没有哪种艺术像动画一样更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赋予动画作品以恒久的生命力。因此,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要将艺术类课程设置与技能实践类课程设置有机结合。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艺术表现和鉴赏综合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计算机技术和市场运作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归纳起来有绘画和设计能力、动画基础技能、创编故事的能力、表演及角色动画、电影研究和动画软件的表现力、产业运营能力等。在具体的培养实践中,可以这样来尝试:一年级注重培养美术和动画兴趣及能力,支撑课程群可开设世界美术史、素描、绘画(色彩、油画、国画、泥塑)、WACOM手绘板、动画概论等;二年级注重培养设计和创意能力,支撑课程群可开设创意学、摄影摄像、电影史、角色设计、运动规律、平面设计基础、影视后期基础、声音制作、二维动画脚本制作、制作律表、对口型、三维建模等;三年级注重培养动画软件(突出个性教学)运用能力,支撑课程群可开设互动媒体设计(选修游戏)、网页设计、动画制作、影视后期(特技、特效)编辑合成、Autodesk Maya、Motion builder等;四年级注重培养市场营销和实战能力,支撑课程群可开设动画市场和产业链、知识版权、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最后,在培养方法的选择上,注意借鉴、消化、吸纳国内外动画培训机构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
我国动画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周期、数量等方面的不匹配性是显然存在的,一方面动画市场紧缺大量的动画操作手、设计师、原创作家,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有限的、与市场动画人才数量需求不相适应的动画人才与动画市场又严重脱节,所以,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作对应市场的调整,而我国应运而生的几大动画培训机构的做法是值得高校借鉴的。2000年成立的深圳环球数码培训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在三维培训上品牌性地培养了1 300多名学员,它的IDMT已成为CG人才培训的品牌;武汉江通动画公司与湖北艺术学院共同创办的武汉影视动画艺术培训学校,在动画片加工、自创动画片及其运作等方面都具有特色;首都师范大学动画教育基地作为北方最大的非学历动画培训机构之一,在MAYA动画职业培训、MAYA动画师认证培训、MAYA动画教师资格认证培训方面卓有成效。我们可以总结这类有着成功动画人才培训经验的机构的做法,积极吸纳此类培训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制订出合乎时代需求的动画人才培养方案。
另外,动画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及系统的文化产业工程,对年轻一代的心理渗透力极其强大。目前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动画片较少,国家期待着能制作一批代表中国三亿青少年社会价值取向的动画片。在国外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的特殊时刻,我们在从事动画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帮助学生探讨并确立正确的文化战略意识,这是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去挖掘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塑造民族动画形象,让动画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意义同样很大。
注:本文获2008年江苏省艺术教育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