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2009-04-03 09:48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

乔 琳

〔摘 要〕文章系统性地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的必然联系,并立足于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工作——研究生教学,分别从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配套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研究生教学的内涵建设,实施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内涵建设;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0.67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9)02-0095-03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研究生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和培养质量的提高。作为研究生教育核心的研究生教学,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创新是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的主体,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保障,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和基础。因此,以研究生教学工作为核心,加强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

1.创新型人才定义和素质要求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综合、评价,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创造出新的物质和思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首先,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突出的创新能力,个性特征鲜明、善于提出问题、富于挑战性、想象力丰富;其次,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具备的素质和7条标准:

(1)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

(2)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

(3)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有终身学习的本领,能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6)有丰富多彩的个性;

(7)具有和他人协调及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创新素质,即敏捷的创新思维、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向上的创新人格、独特的人文修养和健康的身心。

2.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的概念和系统构成

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需要加强三个子系统的建设(如图1所示):研究生教学的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配套机制,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促进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过程管理是教学内涵建设的主线,是指对研究生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遵循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科学地进行研究生各项教学工作的安排,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模式、管理手段等。过程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创新人才所必备理论知识的传授。一方面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主要围绕创新人才所具备的创新素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主要围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知识传递环节进行革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研究生教学的质量控制子系统是指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多角度对研究生教学进行质量控制,确保一定招生规模基础上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包括研究生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评估等;其核心功能是保证教学过程管理的质量,一方面通过研究生培养问卷调查需求分析机制从研究生、教师、学校、社会不同视角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有关各方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优化课程系统和改进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分析衡量教学过程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利用教学评估的约束激励机制和反馈修正机制确保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教学内涵建设的配套机制子系统是指与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相关的其他教学工作,包括精品课程建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该子系统是教学范围的扩展和内涵的衍生,一方面通过教学改革研究、教材和课程建设研究从理论上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教材和课题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实验教学加强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的必然联系

研究生阶段是青年学者科学研究生涯的起步阶段,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正是出新思想的最佳年龄阶段,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依托于课程的合理设置、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等教学内涵建设,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实践,培养其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尤其需要重视研究生培养环节创新能力的积聚,从根本入手,改变过去仅仅重视输出环节的创新能力培养和质量提高,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从研究生教学的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配套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由于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和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要素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不断加强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是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二、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加强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

1.优化课程设置,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程体系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贯穿于研究生教学的全过程。按照创新素质的要求,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框架,科学设置课程,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敏捷的创新思维、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能力、向上的创新人格、独特的人文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等素质。因此,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研究生,必须围绕创新素质要求构建科学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技能教育模块、人格教育模块、体能教育模块、思维方法和人文修养模块等,并以此体系框架具体设置课程。

第一,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研究生,在技能教育模块中可以开设技能课程,包括外语、第二外语、计算机应用、方法论课程、专业课程等;在外语课程开设中,既要注重外语水平教育的同时,也侧重于专业英语教育,提高研究生利用专业外语进行所属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追踪研究的能力。

第二,为培养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具备从容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十分必要。人格教育模块中,针对目前多数研究生在面对激烈的外部环境压力下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让同学们通过学习自我释放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三,为提高研究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造就身体素质良好且具有蓬勃创新动力的人才。在体能教育模块中,可采取“体育俱乐部”形式开设课程。体育俱乐部是一揽子体育项目,具体包括排球、篮球、武术、太极、网球等,研究生可以在这一揽子的体育项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通过体育教学培养研究生创造性活动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四,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思维方法和人文修养模块可开设属于思维方法模块的“逻辑学”,和属于人文素质教育模块的“国学”课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拓展研究生的思维方式,开阔人文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根据创新型人才特点,改革研究生教学模式

为了使研究生在教学的过程管理环节得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训练,除了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外,不断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也非常必要。目前,我国研究生的课程授课方式以教师灌输式为主,研究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处于盲目接收知识的被动状态,没有时间、没有机会积极思考以及创造性思维,限制了研究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由此可见,单一的教学方法和单调的教学模式桎梏了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综合的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手段。

首先,教学理念上,教师要变单纯灌输式为启发引导式,注重学习方法与科研方法的传授;教学方式上,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包括专题式、讨论式、择重式、对比式、精讲式、提纲式等。

其次,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研究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把研究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在探索研究与自主学习中主动地掌握知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研究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进行科学研究。教师应引导研究生自己去思考,要求研究生课外博览群书,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研究生也要有意识地在学习中培养兴趣,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二)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的质量控制

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备创新人格的综合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的集中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对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质量监控也就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为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培养实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和监控机制十分必要。

1.建立研究生培养问卷调查需求分析机制,有针对性地施教

研究生培养问卷调查需求分析机制是通过向研究生、老师、学院、社会等不同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分析研究生对教学的内在需求、社会对教学的需求,根据问卷得出的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组织等改革与创新的实践。

研究生培养问卷调查需求分析机制创新能够很好的检测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案制定是否满足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而且可以真实地反映扩招后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状况,是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双赢战略和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创新。调查问卷设计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体现研究生对研究生培养的具体需求以及对课程的预期,然后结合高校培养目标与学科特色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方案修订等。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课程考核等几方面。根据调查问卷能够及时掌握需求导向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研究生培养工作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和目的性,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质量保障。

2.开展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估,确保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中,教师教学质量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科学高效的评估机制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研究生教学质量的监控,客观评价研究生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任课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构建有效教学评估机制,首先,建成多层级的评估体系。包括任课教师自评、研究生评价和学校评估。任课教师自评主要是对研究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改构想、教学体会等内容进行反省性评估,形成自评报告;研究生评价通过教学评估系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学校评估主要由教学督导组负责,采取听课、查阅任课教师教学计划、自评报告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估。其次,建立研究生评价系统。根据学校特色须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分别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四个一级指标及其项目下的二级指标对任课教师进行评析。最后,形成评估报告,以评促教。根据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分析的数据,提高评估数据的准确度,撰写评估报告,分别对学院层次、教师层次等进行评估并进行排名,根据各项指标分析研究生教师授课情况,并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研究生教师和优秀课程的评选和奖励。

在研究生教学质量控制方面,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是反馈机制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通过科学确立指标体系及分值,真实反映授课教师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几方面的现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各学院改进教学质量提供翔实准确的依据,同时,也使教师通过评教制度及时了解自己的授课状况,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研究生教学内涵建设的配套机制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为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主要内容是开设精品课程、加强教材建设、建设开放实验中心等。要根据这些要求培养创新能力,除上面分析的课程设置优化、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外,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基金,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研究生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和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对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因此,在采取各项促进研究培养质量提高的制度外,还建立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对研究生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和调查分析的制度。

首先,建立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教改基金”,资助各类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的课题研究,确保工作创新机制和具体制度的出台都是建立在同行调研和课题研究基础上的。通过建立研究生教学改革基金,鼓励研究生任课教师从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发现并掌握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通过立项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发掘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教学现状,同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进行的各项教学改革和举措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生教学改革基金,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进行开创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切实有效地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其次,设立基金以资助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学科特色的表现之一就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特色,推动特色品牌精品研究生课程和教材,是树立研究生培养品牌的基础工作。第一,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研究生教材,在自编教材和使用国内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鼓励使用国外原版优秀教材。第二,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研究生教学用书遴选”,设立专项研究生教材建设基金,资助研究生教材出版发行。第三,学校要重视课程建设,提倡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强化素质教育,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精品创新课程建设项目,加强研究生精品学位课程建设。

2.推行实验教学,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构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将实验教学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为推动实验教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设施,激励研究生的创新意识,需加强实验室建设,利用经费及时添置先进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为富有激情、思维活跃的青年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供创新性实验环境,不断加强研究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お

参考文献:

[1] 王德军.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积极因素[J].长春大学学报,2005,(1).

[2] 王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1).

[3] 刘勇秀.高等学校创造性教育之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4] 姚锡远.关于创新教育研究若千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5] 刘平,李雪琴.当前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5,(3).

Strengthen the connotative building of postgraduate teaching

and culture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studentsオ

Qiaolinオ

Abstract: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connotative building of postgraduate teaching.The core activity is providing a culture of post-graduates students that is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This article is from three aspects to analysis and improves the connotative building of postgraduate teaching.They are the management culture cours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quality control and supporting systems.It provid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ulture

Key words:Innovative postgraduate students;the connotative building;Culture

おぃㄔ鹑伪嗉:兰桂杰)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