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联动”:高校集聚地区发展的新模式

2009-04-02 05:00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姚 芳

摘要: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高校集聚地区如何凭借其丰厚的智力资源优势,突破体制机制的樊篱,科学、合理、高效地整合和运用区域内资源,推动区域资源的共享和重组,凸显大学的科教资源对区域的带动和辐射,探索新型发展模式,成为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上海市杨浦区实践的“三区联动”,作为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城区发展模式,为探讨高校集聚地区的发展以及创新型城区的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重要启示。

关键词:“三区联动”;高校集聚地区;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238-02

上海市杨浦区实践的“三区联动”,作为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新型城区发展模式,既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体现,亦不失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三区联动”: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三区联动”发展模式的内涵及提出

所谓“三区联动”,是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在“三区联动”的格局中,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大学校区主要进行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区域创新发展的原动力;科技园区主要承担科技孵化、技术创新的职能,是产学研结合以及大学师生、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场所,是区域创新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公共社区主要是为大学校区和科技园区提供公共服务,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交流、休闲的生态、社会环境。“三区联动”就是把大学校区的人才培育与知识创新,科技园区的科技孵化与技术创新,公共社区的公共服务与社区环境建设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构造以知识为桥梁,价值创造为纽带,资源集聚共享为特征,校区、园区和社区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区域创新系统下的城区发展新模式。

“三区联动”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上海市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建设和形成。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区域内聚集了复旦、同济、财经、水产等14所全日制高校,有2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6个国家重点学科、150余家科研机构以及49名两院院士、5 000多名教授、副教授,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知识人才密集的高校集聚区。

2003年,杨浦区委、区政府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围绕“知识杨浦”的发展定位,充分依托区内科教资源丰富的独特区位优势,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从此开始了以知识创新为区域特色,大学与城区、科技与教育、科技与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创新型城区建设之路。

(二)“三区联动”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及其运用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创新环境以及参与技术创新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该理论不仅说明了技术创新在影响区域发展及区域竞争力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拓展了创新研究的理论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上为各个地区制定创新政策提供了依据,为探索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两者之间联系的内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三区联动”这一发展模式就是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区联动”中涉及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均在区域创新系统对应的主体范围内,彼此之间的互动过程和发展特点也基本符合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和运作框架。

二、“三区联动”发展模式在杨浦的实践

1.政府大力支持,在政策上予以鼓励

杨浦区政府大力支持区域内大学发展,在重大工程、科技园区、环境整治、校区拓展、氛围营造等方面主动为高校服务,积极支持高校就近就地拓展,共增加教育、科技用地3 150亩,动迁居民1 300多户[1]。从2005年开始,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相继迎来了百年校庆,杨浦区政府举全区之力,支持高校办好百年校庆。在科技园区的建设上,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杨浦区提出“三个舍得”:一是舍得把最好的土地腾出来作科技园区;二是舍得把普通商业项目、甚至是已经上马的项目停下来,让给科技园区;三是舍得出资,与高校一起建设科技园区。先后建成了复旦、同济等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及电力、水产等多个专业化大学科技园,建成了上海最大的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鼓励创新创业,杨浦区积极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计划,制定和落实鼓励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政府购买中介服务等政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区域内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担保和贷款,为大学师生提供工商注册、税收征管等全方位的服务,指导大学师生、科研人员和中小企业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还对部分科技及新兴产业实行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不仅有效推动了大学和科技园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三区联动”发展格局。

2.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三区联动”

在推进“三区联动”的过程中,杨浦区敢于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区校领导定期会商和工作对接机制。邀请区域内高校党委书记列席区委全会,开展党委中心组联组学习活动,区校主要领导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会商,适时总结区、校合作情况,研究决定重点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区校干部挂职交流工作机制。几年来先后有近200名中青年干部相互挂职交流,开创了区校干部培养“共享、共育、共用、共赢”的新局面;建立区委领导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两院院士的经常性沟通咨询机制。通过与院士结对联系、聘请部分院士担任区决策咨询专家、科技创新顾问等方式,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智囊作用;建立与高校联手推动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合作机制。利用高校的管理、品牌、师资等优质资源,以建立附中的形式,加强基础教育,先后与复旦、同济、外国语大学、音乐学院等合作共建九所中小学,共同打造优质教育集聚区。同时,支持、鼓励大学师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建成了留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2]。体制机制的创新,不仅有效促进了创新系统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且加速了创新系统的培育和发展。

3.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的创新优势,共同推进“产学研”联盟建设

杨浦区利用区域内智力资源集聚优势,充分激发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积极支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与企业技术创新有效结合起来,鼓励彼此之间进行物质、信息和资源的交换,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大学与科技园区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形成产学研共同推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与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签署推进自主创新框架协议,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大学、企业联合创新,从而更好地推动“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

4.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支撑,着力发展科技园区

大学科技园既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新兴产业、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这几年,杨浦区紧紧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大力拓展科技园区建设,努力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之一,成为大学为社会服务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成为上海市科教兴市的重要基地。目前,复旦大学科技园已聚集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并逐步形成与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紧密相连的企业集群。科技园区内现有400家左右的科技企业,吸引资金20多亿元,累计上缴税收超过亿元,各类从业人员超过万人[3]。

三、“三区联动”发展模式的启示

1.充分发挥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杨浦区“三区联动”实践的全过程中,政府始终积极推动和参与创新联动网络的构建。通过拓展科技园区、共办大学百年校庆、制定优惠政策、创新联动机制、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基础设施以及构筑创新创业交流互动平台,政府不仅成为“三区联动”发展模式的倡导者、宣传者,而且成为重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比如为支持高校办好百年校庆,杨浦区主动为高校服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为发展科技园区,提出“三个舍得”等。

2.突出强调区域创新系统中三方的共同主体作用

杨浦区实践的“三区联动”模式,把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视为区域创新系统构建过程中的三个同等重要的创新主体,强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共享、相互依存,强调通过互相融合、联动发展的方式,共同推进区域创新系统的整体提升和有效运行。诚然,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更多地体现出是以一种制度安排的形式推进联动,社区政府表现的积极性和发挥的作用相对而言更为突出,但随着“三区联动”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三区联动”的实践进一步深入,校区、园区和社区三方将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利益相关的平等主体,共同推进区域的创新和发展,真正实现大学与城市在推动科技与产业跨越式发展中发挥最大化的综合效用。

3.着力凸显区域创新系统中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特征

在创新系统的构建过程中,杨浦区着力凸显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特征。在以复旦为中心的科技园区,一批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等产业正在逐步集聚;而在同济科技园区,大量建筑设计公司和创新创意设计公司不断集聚,同济大学已与杨浦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打造一个以创意、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区,拟建创意设计、国际工程咨询、环保科技三大产业集群。随着中小企业空间集聚的加强,区域内各个企业、各个集群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而它们之间的合作会越来越广泛,企业与政府、高校和科技园区之间的协作也将越来越密切,形成越来越复杂的协作关系网络。这种协作既加速了信息、知识的传播,加速了三区之间的联动,也加速了区域创新的进程,有利于推动形成知识经济良性互动的区域创新系统。

参考文献:

[1]陈安杰.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探索路径[N].学习时报,2007-02.

[2]陈安杰.三区联动,自主创新——谱写杨浦持续发展新篇章[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5).

[3]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践“三区联动”理念,推进科技园区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5).

[责任编辑陈丹丹]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如何借鉴南方发达地区发展模式探析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
对江西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