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军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中图分类号:F27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079-02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2.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化经营网络和价值增链条之中
跨国公司新增的投资主要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等。跨国公司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对产业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以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3.跨国公司对股权安排方式以及进入方式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外合资企业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而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并取代中外合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进人中国的主要模式。这种新的股权安排方式是在华跨国公司全面衡量各方面后所作出的一种选择。许多跨国公司已把在中国的投资看做是其全球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最适合于企业长期战略和全球战略的独资方式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
此外,跨国公司还通过合资与参股的形式向中国的核心企业渗透,并尽可能取得控股权或实际控制权,使其能够凭借在资金、技术、管理与人才方面的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取得绝对领先地位。从总体上看,外方占有控制地位;在天津的12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48家,占40%,外方控股企业31家,占42.5%;双方股权相当的有12家,占l0%;中方控股企业9家,只占7.5%。
4.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
加快实施本土化战略,投资日益系统化,辐射性控制增强。“思考全球化,经营本土化”是当前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在华投资经营的更大收益,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产品品牌本土化、生产制造本土化、营销方式本土化、研究开发本土化、采购本土化以及人力资源本土化等。
本土化战略首先是从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开始的。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在高级管理人员层面,跨国公司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是重用华人精英,特别是有中国背景的海外留学人员。重用华人精英使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明显上升。厂商制造的是有物理属性的产品,而消费者购买的是有感情寄托的产品。产品会过时、被竞争者模仿,而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来自于强势品牌,品牌管理有巨大的战略寓意。但许多跨国公司也意识到不能简单地把那些在母国市场已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品牌管理模式移植到中国,必须推行品牌本土化战略。
二、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对策
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的投资既可以对我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作用。如何利用其积极的方面为中国经济服务,同时克服其消极影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建设良好的投资坏境
加入WTO以后,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特别是在减少审批环节、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还不能完全适应跨国公司投资的新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国公司更加重视受资国的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人才、物流、基础设施等配套环境,这对中国投资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当继续改革和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建立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制环境;诚信、规范、统一的市场环境;物流通畅、中介服务体系健全、便于配套生产的企业发展环境;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从而加快解决外资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增强中国吸引跨国公司公司投资的综合竞争力。
2.利用反垄断法,对外商独资企业可能造成的垄断进行规制
由于跨国公司在技术、资金、品牌以及营销网络等方面占据优势,某些行业可能出现跨国公司凭借其所有权优势形成垄断,从而对民族产业的发展形成毁灭性冲击的情况。同时一些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发展也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国内企业也会因此失去发展的空间。政府应利用相关法律,以限制跨国公司的垄断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合谋行为。政府还可以通过多方引进,实现在引进外资来源上的多元化,来引进竞争机制,让外资之间展开合理竞争,通过现有的投资政策来限制外资的市场份额。
3.正确引导投资,提高外资的质量
应当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现代农业,促进中国农业的产业化;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鼓励其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和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改组改造;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性总部。与此同时,应适当放宽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条件,鼓励跨国公司投资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加快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积极引导跨国公司与中国的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相结合。
4.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之间的较量。在合资企业时代,由于合资的关系,国内企业能够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强。目前,跨国公司则采取独资或控股的形式,就容易造成技术的垄断,使技术的“溢出”效应大大减少。因此,面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化浪潮和对技术的垄断,中国企业必须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吸引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形成企业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不断满足市场的变化和要求,有效抵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
5.培育实力强的国内名牌企业,让外商有更具实力的伙伴
虽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是一种整体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跨国公司不再需要中国企业做“伙伴”,而是意味着跨国公司将会趋向于寻找实力更加强大的、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做其合资伙伴,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与中国企业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因此,国内企业要尽快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中国企业跨国化经营和品牌输出,并注重培养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合资企业的中方要增强自身的实力,增加自己在合作中的砝码。
参考文献:
[1]刘胜军,梁婷.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方式的新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4).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张静.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
[4]王洛林.中国外商投资报告——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出版社,2000.
[5]秦毅,王一兵.论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战略的调整及其对策[J].长白学刊,2007,(4).
[责任编辑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