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冬余 吴义昌
到“场面”上发言、表演等,紧张害怕,谓之怯场。①在当今中小学课堂上,学生课堂怯场时有发生,如:教师提问时,有些学生不愿意回答,有些学生回答声音很小;让学生进行表演时,有些学生很拘束,声音颤抖,表情紧张。心理学上把怯场称为境遇性焦虑障碍。学生课堂怯场不仅是其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显现,而且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深入认识学生课堂怯场的原因,探讨帮助学生有效克服课堂怯场的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课堂怯场的主观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造成学生课堂怯场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1.自我效能感偏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实现某一行为目标的一种主观上的判断、信心或信念。②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课堂表现的时候,往往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显示出更多的自信。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是能力不行,在课堂表现的时候,往往会显得紧张、不自信等,导致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很多学生的怯场行为与他们自我效能感偏低有很重要的关系。
2.自主意识不强
自主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自己作主、自力更生、不受别人支配的主体意识。③ 当学生拥有自主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时,就能感到自己的价值,产生充分的自信,在从事活动时就更容易成功。课堂表现同样如此。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表现的主人,自信心就会生成,就不容易产生怯场现象。反之,当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时候,其主体意识就不强,就难以发挥他们的真实水平,从而产生怯场现象。
3.心有余而力不足
心理学研究表明,实力生自信,自信生成功,成功又进一步使其实力提高,自信心增强,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都有在课堂上表现的动机,但由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所具有的能力不够扎实,没有足够的实力,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完美地表现自己,结果出现了怯场现象。
二、学生课堂怯场的教育对策
针对学生课堂怯场的主观原因,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树立自信
(1)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
成功的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也可以把制定的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先实现近期目标,然后再实现远期目标,这样学生就会逐渐获得成功体验。学生有了多次的成功体验之后,自信心自然就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就逐渐增强。
(2)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
面对同样的结果,不同的归因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积极的归因方式有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之,消极的归因则会阻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努力等可控因素,使学生不怀疑自己的能力,保持应有的自信。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师生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交往的时候,学生会觉得非常自由,会感到自主,这样,学生就能正常发挥,取得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应以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建立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其增强自主意识
(1)以兴趣为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就会摆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出现“我要学”的强烈欲望,进而产生主体意识,增加学习自信心,尝到探索和成功的喜悦,克服畏难的情绪。
(2)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这不仅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如制作模型、做游戏等,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是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隐性思维活动。④ 能否真正使学生“实质参与”, 至关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参与的时机,选择好学生参与的内容,尽量选择符合学生的兴趣,难度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
(3)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
教师的教学方式、管理方法、个人风格、言语特点等都会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如果采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如果教师采用活动教学法,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课堂,就会拥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主体意识也就更容易得到增强。
3.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其课堂表现实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类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动力和方向,它既给人的活动提供动力,又对人的活动的方向进行控制。动机被认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爱心和学生交流,而且很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兴趣点,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友谊”,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些学生学习成绩欠佳的原因是学习不得法。由于学习不得法造成学习成绩下降,进而导致其自信心受到打击,没有了自信心又会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成为所谓的“差生”。认为自己是“差生”的心理也会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产生怯场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在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其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生会体验到,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努力,学习并不难。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华罗庚也说:“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从知识积累的方面来说,要想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待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这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根本,智能发展的基石,课堂表现实力生成的必须环节。教师可通过身边鲜活的典型人物、成功事例或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人和事,来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
注释
①毛正:《君欲不怯场 功夫在场外》,《成才与就业》,2002 年第5期,第76页
②温红娟:《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18卷第3期,第558页
③李长萍:《对加强学生自主意识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第28页
④杨骞,王晓斓,刘莉:《 试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教育科学》,1999年第2期,第14页
⑤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第2版(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324页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