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取向

2009-03-30 06:51周汉锋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化学师生交流

周汉锋

[摘要]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在教学中必须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必须了解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取向,本文从互动的意义、目的、情境、过程、类型、反思这六个角度进行了具体阐释。

[关键词]化学师生互动特征取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交往互动才是其本质属性,不应再被看作是一种纯粹地给予和被动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互动过程。

一、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内涵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笔者认为,在化学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和学生全体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对话、互相理解和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化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保持四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实施化学课堂师生互动。

二、化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取向

化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特征可从互动的意义、目的、情境、过程、类型、反思这六个角度进行阐释。

1.互动意义的教育性。

在化学课堂的师生互动中,无论是师生的身份,还是互动的目的、内容和互动发生的途径、情境等,均体现出明显的教育性。首先,由于教师角色的特殊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历来是“知识的化身”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一言一行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起到榜样和示范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觉或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对学生的情感、期望与评价,都会直接影响学生自我认识的程度与交流合作的态度。其次,师生互动从各个方面,如目的、内容、形式、情境和方法等,都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次,学生之间由于年龄、阅历、认知能力、智力类型等相近,他们之间的互动不存在像师生交往那样的鸿沟,从而更能促进相互的了解,更易于接近、交流和沟通,培养合作互动精神和竞争意识。

2.互动目的的创新性。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发现、探究、分析、比较、综合、推理、抽象、概括和系统化,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结晶在课堂上讨论和争辩。在思维萌发和火花碰撞中提高思维的灵敏性,拓展思维领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最终学会自主创新。譬如,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的每一个设想或方案,对实验的某些环节、步骤所做出的每一点改进,设计出的每一种实验装置,都可称为创新,都是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3.互动情境的和谐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利珀曾明确指出,“情感本身就是动机。”因此,化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情境和谐与否,对学生学习的表现和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要求和谐、民主和开放,师生、生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冲突量少、心理间距小,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很好地与老师和同学对有关化学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积极地质疑问难,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动机得到激发,能积极配合教师,从而更好地展开师生交流互动,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4.互动过程的动态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多维多边活动,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不断地信息交流、处理、加工、反馈的过程。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是一次性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动态连续过程,各方都在借助同对方的交往不断地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教师应该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时刻做好互动的准备,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最佳时机。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可预知的突发问题,学生随时会向教师提出疑惑或问题,教师也可能原本没有在某个教学内容或环节上安排师生互动的计划,但都应当根据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表现,机智地改变既定计划,实施灵活机动的互动。

5.互动类型的多样性。

(1)形式多变。在课堂教学中,互动主体虽然只有教师和学生,但其互动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一的、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生生之间个体和群体多维多边的交互影响。就教师而言,包括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全体之间的互动;就学生而言,包括学生个体、学生小组、学生全体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在一堂化学课中并非单一存在,而是融合在一起,交织成网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合理地把握化学教材的精髓,处理好化学教学内容,师生互动的具体形式要与化学教材中的每一章、每一节和每一个知识点交织在一起,以形成整体和谐的化学课堂师生互动。

(2)内容多维。师生互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包括认知互动、情意互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互动)和行为互动。就教师而言,主要表现为: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情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思维,创设良好的合作竞争学习气氛,与学生交流讨论,指导、帮助和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养成。就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问题,并与教师交流讨论,自我反思和对其他学生与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还向教师的教学提出改进性建议;另一方面,由于年龄结构、智力水平、思维品质相近,学生之间具有共同的“同伴文化”,更显得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更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在观点、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层次多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按实质效果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虚假互动”,只停留于表面和形式的繁荣,实为无效互动。化学问题讨论仅限于是与非或会与不会阶段,学生无需多加思考就能机械地回答出来,这就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是“刺激反应性互动”,指的是学生只有在教师提出要求或说明提示后,才被动产生了互动的兴趣和欲望,进而实现了师生互动。这种互动是由教师刺激引起的,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灵活性会受到抑制。三是“有效互动”,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和谐民主的情境中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围绕化学教学内容充分地进行交流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高层次的互动是化学课堂教学应追求的一种效果。

6.互动的内在反思性。

塑造完美的自我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化和图示化过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就教学过程的实质而言,它是伴随着不断地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来推进的。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师生互动中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加工和修正,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在自我反思和评价中不断成长,这恰恰反映了其内在的反思特点。正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言:“在现代性的情境下,变化的自我作为联结个人改变和社会变迁的反思过程的一部分被探索和建构。”作为化学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评价的推演过程。

总之,只有理解了师生互动的特征取向,才能真正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上积极开展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内化汲取”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情真意切”的。这也是新的课程改革所期待的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交流平台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交流平台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