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莉 高淑玲
摘要:教师的生存状态影响教育的发展状态和教育质量,如果教师处于不良的生存状态中,教育问题的产生就不可避免、教育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关心和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让教师在职业中体会到幸福,是解决我国各种教育问题的重要前提,也是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GA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39-03
教师的生存状态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教师群体所处的物质精神环境。教师的生存状态影响教育的发展状态和教育质量,如果教师处于不良的生存状态中,教育问题的产生就不可避免、教育的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关心和重视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的经济地位以及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尊重,而且专业自主发展有了一定的制度保障。但是,由于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小教师的生存状态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在有些地方、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教师工作的创造性难以得到体现;中小学教师难以从工作中体会到教师劳动的价值与乐趣、教师工作倦怠的现象严重;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教师在学校管理体制中处于被管理被服从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主人翁感较差;教师的专业发展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等。
一、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的现状
(一)教师的工作压力大
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人们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愈发明显,给教师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在中小学里,很多教师都既是任课老师,又是班主任,有时候还承担着一些课题。在一些师资匮乏的学校有的老师还兼任多门课程,每周少则十几节课甚至二十几节课,不仅仅要上课,还要备课、批改大量的作业,而作为班主任老师工作更是琐碎和繁忙。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他们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许多教师已经很久没有双休日了,这种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生活使教师逐渐失去了工作的高昂激情。如此繁重的工作。给教师职业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第一,教师的工作很辛苦,又有很大的职业压力,所以很多优秀人才很难被吸引进教师的队伍中来,如此循环往复,肯定会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其次,教师面临着如此巨大的压力,在工作中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发自己的潜能,这必然影响其专业发展。
(二)教师的工作倦怠
在教师职业这个漫长复杂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教师的工作倦怠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羁绊。教学工作中教师面对的是个体差异很大的学生,教学任务越来越复杂,社会的期望值高,久而久之,这些都会击退教师的工作士气与热情。如果教师不能妥善地处理,就易导致自己在情感、体能态度等方面的耗竭。从而产生工作倦怠。处于工作倦怠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惫、急躁、包容性小,并且缺乏活力,有时甚至会感到无聊、空虚,并对生活悲观。在工作中教师感觉不到成就感,认为在工作中不再有工作值得去做。在工作过程中,教师希望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当他们感觉无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进步,而且社会的认可诸如金钱等回报也少,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自卑感。此时较低的成就感和工作倦怠的感觉混合在—起时,就会阻碍教师的工作动力。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待提高
在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发展尚有不少差距,在我国甚至有人不认为教师是一种专业,所以它只能算是“半专业”或“准专业”。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但是现在。专业化发展在大部分学校都还只是一个口号,还不能落到实处。教师培训时间没有保障,很多时候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不考虑教师的工作时间,有的培训甚至是占用教师的双休日时间,即使有的是上班时间,但又要求教师们自己协调上课事宜,这无疑是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工作时间本来就很长,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如果再利用休息时间来培训,大部分教师都觉得难以接受。
(四)教师的职业权利保障受到威胁
《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指出教师拥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这是每位教师都具备的基本权利,基于教师职业的特点,他们能够依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要求,结合学校自身、教师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其他相关部门应当尊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自主权,没有法律依据,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和剥夺教师的这一权利。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与理想的状态差距甚远,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得到保障和实现。在学校里,教师都是处在学校行政体系的最边缘,自身行为规范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大量的检查、督导,使得教师的教育自主权受到威胁和破坏。教师们甚至没有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由,教育部门要对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给予尊重作为学校领导,要允许教师在履行职责上享有自由抉择的权利,在选择和使用教材、选择教科书以及运用教育方法方面起主要作用。只有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得以实现,才能保证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中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反思
(一)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中,教师一直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人。我们对教师、教师职业也有着很多的美好的隐喻,如“教师是春蚕”、“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等等。在这样的隐喻中,教师的形象是完美无暇的。这种隐喻的问题在于,它不是对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征的实然判断,而是对教师职业的价值诉求。在这样的价值诉求中,教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不问世态炎凉”的圣人。这样的价值判断以“道德人”和“圣贤人”的假设模糊了我们对教师职业的客观认识,否定了教师作为—个“社会人”合理的需要,教师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以及符合传统文化对教师的要求,不得不“在学生面前装得像个人一样”、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自
己作为—个“世俗人”、“社会人”等不符合教师传统文化的一面,从而导致教师的双面人格以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二)教育改革中的新思想、新观念给老师的压力
教育改革中的新思想、新观念从三方面给老师的压力:
1.要求教师改变既有的思想和观念。中小学教师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供给,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变化,使教师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对要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必须做出回答。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所以教师只有改变既有的思想和观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全新需求。
2.要求教师改变既有的教学行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事关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既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3.要求改变和丰富既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我们生活在信息、高新技术、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科学信息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出来。面对未来的教育应有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缺乏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自觉性,就会在信息吞吐量上落后于学生,就会产生信息落差,影响与学生的沟通,影响教育教学内容的充实,最终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三)传统的评价体制给老师的压力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校的升学率与教师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挂起勾来,几乎成为衡量教师工作成败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家庭和学校把这样的压力给了老师,在传统评价体制的束缚下,教师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不得不围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进行,这样的做法尽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样的做法是以教师不得不摒弃个体的职业个性与教育思想,是以教师不得不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以牺牲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为代价。教师体会不到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和幸福感,从而导致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降低、以及生存状态的恶化。
(四)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的压力
由于生存和生活成本的增加,教师的生存和生活压力增大。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相对清苦的职业。虽然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了力度,同样也很重视教师的收入问题,与此同时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连续增加教师的工资,但是,在很多的地区给教师增涨工资的政策只是一个口号,难以贯彻执行。在众多行业中,教师的工资至今仍是比较低的,日益高涨的生活消费水平是大多数教师不能承受也是很多教师难以招架的。目前全国各地的房价都很高,能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对于普通教师至今仍是一种奢望。
(五)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中,教师处于“被管理”、“被使用”的地位,教师没有或者较少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去,这种官本位的学校管理体制导致了学校管理中民主精神的缺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停留在口号和文本的层面。在这种管理体制的重压下,教师的话语权利被漠视,教师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教师体会不到个体的尊严和价值。
三、关注和改善教师生存状态、让教师在职业中体验幸福
(一)教育改革要充分给与教师以关注
中国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素质之所系。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所以在教育改革中,首先必须给予教师以关注。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保障工程,事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无论是从教育观念上,还是从教育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方法、途径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功最终都必须依靠教师。
(二)实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体制
相对于制度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人性化管理更有弹性和更能体现人在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符合辩证法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管理中普遍推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等机制。这种管理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掀起狂潮,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的发展,至今仍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于这种管理模式过多地企业化,它把人看成机器人、经济人,只能服从,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劳动的事业,仅仅视教师为执行命令的工具,无意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人失去人性并使教师和学生屈于机械程序和某些领导人独断专横,挫伤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人性化管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情况变化而应运而生的。
(三)提高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水平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校长的管理能力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高低。要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建立适应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管理制度。首先,校长要实行开放的民主管理,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公平、民主地对待每位教师,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由度。其次,教师的评价应走向专业性评价,建立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第三,营造学习型学校组织,使教师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共同学习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第四,建立教师定期进修培训制度。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第五,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
(四)要建立和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智力、物质和精神支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是促进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正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一个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不仅是一种个体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团队活动,社会要建立和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就要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强大的智力、物质和精神支持。
责任编辑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