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璐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留学生对程度补语的两个格式“X得多”和“X得很”的习得偏误,发现留学生对其把握得并不好,偏误率比较高,偏误的原因部分在于现有语法书及教材针对“X得多”和“X得很”的语法注释有失空泛,尤其是在搭配及使用环境方面的解释不够清晰。因此,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考察了“X得多”和“X得很”的使用环境,并对“得多”和“得很”搭配的词语类型、表达的感情语体色彩以及体现的文体风格进行了明确地梳理,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合体地使用这两个固定格式。
关键词:程度补语 语料库调查 偏误分析
一、“X得多”和“X得很”的习得偏误分析
(一)“X得多”和“X得很”习得情况的考察
“X得多”和“X得很”是汉语程度补语中两个常用格式,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被列入甲级语法大纲中,是留学生在初级就要接触到的语法项目,也是必须掌握的基础语法项目。
但是,留学生对这两个程度补语的把握又会怎么样?笔者调查了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2005~2006学年第2学期10个班的作文情况(见表1),发现学生使用这两个程度补语格式的频率并不高,而且平均正确率也很低,可见表2。
注:中六班到高三班为汉语进修生,学生国别来源多种;05级到02级为汉语言专业本科生,学生主要为韩国学生;预科班学生也主要是韩国学生。
注:“/”前为正确的次数,“/”后是错误的次数。
总体而言,“X得多”共使用了35次,错例达到19次,占54%;“X得很”共使用4次,错例就有3次,占75%。二者的偏误率都过半。
(二)“X得多”和“X得很”的偏误类型分析
“X得多”和“X得很”的偏误主要表现为误代、误用、遗漏、误加等类型,没有出现错序这种类型。
1.误代。这种类型的偏误出现得最多,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得”误代为“的、了”等。如:
(1)*我认为和外国人一起住比和同国家的人住舒适的多。
(2)*英国和中国的差别比香港和中国的大了多。
(3)*但可惜的很,造物主不作美①。
B.“X得多”与“X得很”混淆。“X得多”要用于比较的句式,而“X得很”则没有比较的意义,学生把二者混淆了。如:
(4)*中国的电视频道比日本的多得很。
(5)*下星期六我要参加马拉松,我听说这个跑步比赛难得多。
C.程度补语“X得多”与状中结构“很多”或“多X”或主谓结构的“X很多”混淆。如:
(6)*我认为西方人比亚洲人多浪漫。
(7)*北京比青岛发展(达)很多。
(8)*这次墨西哥旅游给我带来了种种思想,让我进步得多。
D.程度补语“X得多”误用为情态补语“X得很多”。如:
(9)*我也是成功过(经历)得比失败过(经历)得很多了。
(10)*虽然历史不长,但从技术而言发达得很多。
2.误用。主要表现为谓语中心词“X”和“得多”“得很”搭配有误。
(11)*汉族人和云南人外貌的差异是显眼(著)的,特别是(云南人)皮肤的颜色深色得多。
(12)*中国人的脑子比外国人的好,优越的得多。
3.遗漏。表现为“X得多”缺失“得”,如:
(13)*我们的政府和社会比外国的好(得)多。
(14)*韩国的经济情况比以前好(得)多。
4.误加。只有1例,就是前例(12),“X得多”格式中又多了个“的”。
(三)“X得多”和“X得很”的习得过程分析
按不同汉语水平来观察,“X得很”基本表现为随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正确率也递增的情况,而“X得多”则表现为一个倒U型的分布,见表3:
不同的偏误类型在各汉语水平阶段的总体分布情况为②:
从表4可以看出,偏误比较集中在误代、误用这两种类型,而误代又是最多的类型。但“得”字的误代呈现出倒U型分布,即中下、中上及高级阶段都偏少,只在中级阶段出现较多;而“X得多”和“X得很”的误代则在不同阶段都有出现,即使到了高级阶段也仍有混淆这两个程度补语的情况;其他种类的误代则呈现出一种递增的态势,水平越高,“X得多”与状中结构、情态补语结构、主谓结构等混淆的情况越多。而谓语中心词X的误用也呈倒U型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中上水平,而中下和高级水平都没有出现。
(四)“X得多”和“X得很”偏误原因分析
通过对留学生习得“X得多”和“X得很”的调查,我们发现偏误主要集中在误代和误用这两种类型上。我们认为其中部分原因应归因于现有的语法书以及教学大纲在解释这两个语法项目时还比较空泛,尤其在一些关键用法、使用环境等方面的说明不够具体清晰,从而发生混淆。
笔者参阅了两本学界公认的语法经典著作《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99)和《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2003),其中对“X得多”和“X得很”的注解是:
【X得多】
《现代汉语八百词》(P185):形+得+多,表示相差的程度大,用于比较。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P612):“多”用于比较,表示很高的程度,用在形容词后。还可以用“多得多”表示更高的程度。
【X得很】
《现代汉语八百词》(P268):“很”用在“得”后,表示程度高。在普通话中,能用在“得很”前的形容词、动词不多。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P610):“得很”可以结合的形容词和动词很广,可以用在好的事情上,也可以用在不好的事情上,可以用在形容词后,也可以用在表示心理活动和感觉的动词的后边。
对于“X得多”的意义解释,《现代汉语八百词》要优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因为“得多”表示的程度高,其实是相差的程度大,如果不强调这一点,学生很容易会把“X得多”和其它程度补语混淆起来。虽然两者都指出“X得多”用于比较,留学生仍会忽略句式的要求,只记住意义。至于对“X得很”的解释,可以说两本书的说法就互相矛盾了。
陆俭明(2005)提出:对外国留学生讲解某个词语也好,讲解某种句法格式也好,不仅要讲清楚那个词语、那个句法格式的意义,还一定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使用这个词语或句法格式的语义背景和具体用法。结合“X得多”和“X得很”来说,学生要注意的是,搭配形容词是哪类形容词?最常用的又是哪些?用在好的事情上,也用在不好的事情上,到底是平均分布?还是有所倾向?要学生掌握某个语法项目,其实就是要他们知道,和哪些词搭配、出现在句中什么位置、用在什么样的句式中、用在何种场合,如果对此不能加以清楚地说明,学生在这个语法项目上出错在所难免,甚至于会采取回避方式,选择同义的其它语法形式,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习得。
二、“X得多”和“X得很”的语料库调查分析
为了对“X得多”和“X得很”有一个较全面而又清晰地把握,我们利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简称北大语料库)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张卫国教授开发的《北京口语语料库》(简称口语语料库),分别进行语料的检索分析。由于在北大语料库中“X得多”和“X得很”检索结果数据庞大,笔者受精力、条件所限,暂先对前250例进行了逐一考察,而口语语料库检索结果数据量尚小,则按全部统计。
统计分析的方法是:首先将“得”前的“X”分成形容词和动词两类,词性的界定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其次再在形容词中区分是表感受的还是表性状的,在动词中区分是感知动词还是动作动词,并分析形容词、动词的感情色彩,分为【+如意】、【-如意】、【+中性】三类;最后统计每个词语的使用次数,文中在每个词后用“()”加数字的方式来表示③。目的是:(1)对“得多”和“得很”搭配的词语类型进行明确地梳理,以便在教学中给学生以类型提示;(2)对“X得多”和“X得很”表达的感情、语体色彩、文体风格有更清晰地把握,帮助学生正确、合体地使用这两个语法项目;(3)进一步深入地考察“X得多”和“X得很”的使用环境,找出它们的常用句式和常规用法。
为了保证得到的是“X得多”和“X得很”程度补语格式,笔者在“得多/得很”后面添加“,”或“。”来进行检索,这样在北大语料库共检索到“X得多”7092例,在前250例中排除掉重复或非程度补语的用例,得到有效用例217个;“X得很”2768例,在前250例中排除掉重复或非程度补语的用例,得到有效用例238个。在口语语料库中共检索到“X得多”18个有效例句,“X得很”9个有效例句。下表为“X得多”和“X得很”搭配的词语表:
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观察一下“X得多”和“X得很”程度补语用法的异同。
(一)搭配的词语类型
从表(6),我们可以看出:
1.“X得多”和“X得很”确实基本上和形容词搭配,但更倾向和性状类的形容词搭配,“X得多”出现的性状类形容词占总数的87%,而“X得很”则为66%。
2.严格意义上讲,“X得多”和“X得很”都不和动作动词搭配,但动词前若出现表“容易”的“好”,则可以后加程度补语“得多/得很”。如:
(15)好擀呀,面软了好擀得多。
(16) 其实工人真是好领导得很啊。
(二)表达的感情色彩
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
1.“X得多”更倾向于表达【+如意】的感情色彩,比例是53%,若把【中性】词统计数据加入,那么则达到82%。【+如意】的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快(12)、好(11)、强(9)、简单(6);【-如意】的有:复杂(7)、差(5)、困难(5)、慢(4);【中性】的有:大(41)、小(22)、高(14)、多(13)。
2.“X得很”表达的感情色彩比较均衡,虽然【-如意】的词语数量多于其他,但只占总数的48%,【+如意】、【中性】综合则为52%。【+如意】的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巧(10)、好(7)、简单(4)、红火(3);【-如意】:忙(4)、复杂(3);【中性】:多(34)、大(20)、奇怪(7)。
(三)搭配的音节数量
1.从北大语料库中反映出:“X得很”更倾向搭配双音节的词语,占69%;“X得多”的双音节词略多于单音节词,有56%。
2.在口语语料库中,单音节词自然占据多数,出现的双音节词中,“清楚、辛苦”是书面语口语同用的,“省事”则是口语词,只有“领导”比较书面语化。
(四)体现的语体、文体色彩
1.“得多”和“得很”都能搭配为数不少的书面语程度比较高的词语。“得多”搭配的书面色彩浓的词语有26个:嫩滑、矮小、流畅、便利、精良、深广、宽裕、安稳等。“得很”搭配的更多(42个):压抑、生疏、荣幸、充裕、空乏、荒芜、肤浅、荒凉、阴晦,等。
2.“X得多”更常见于科技、文论等应用文体,而“X得很”则适用文体范围更广泛一些,除科技、文论、调查等应用文体外,更常见于报道、小说、散文等叙事文体。我们将北大语料库的搜索范围扩大到500句,搜查结果如表9:
从表9可以看出,“X得多”出现在应用文体的比例为78%,“X得很”出现在叙事文体的比例则高达86%。二者的文体差异应该和它们各自的语法意义有关,“X得多”表示的是相差的程度大,科技、文论等应用文内容往往是分析性的,谈及比较是很正常的,而“X得很”则只是形容某种状态或性质的程度高,所以在叙事文体中用它来描绘程度也是很自然的。
(五)表现的句法属性
1.“X得多”用于比较句,并且更多地出现在使用有标记的比较句中,共190例,占总数的88%,其余出现在对举句或其他无标记句中。使用的句式如下:
①“A比/较BX得多”,共出现176例。如:两个磁体间的距离又要比两个磁体本身的长度要大得多(一般10倍以上)。
②“比起B(来),AX得多”,共出现7例。如:比起亮星云来,暗星云内部的尘埃密度要大得多。
③“与/和B相比/比(较)起来,A X得多”,共出现6例。如: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里温度的变化要小得多。
④“A不如BX得多”,出现1例。如: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 ,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
⑤“A与B差不多/是一样的,只是A(的某方面)X得多”,出现2例。如:现代传真机与这个游戏的道理差不多,只是技术复杂得多。
⑥对举句“A……,(但)B(则)X得多”,前后句的谓词常是互为反义的,共6例。如:从玻璃杯中倒出水来很容易,但要倒出油漆就困难得多。
⑦无标记句,共19例。如:这样,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便利得多了。
2.“X得很”用在非比较句中,一般充当谓语成分,出现在句尾。但也可以出现在句首,语料中共出现28次,这时“X得很”可以看成是插入语成分,表达说话人某种语气或态度,而这种用法是“X得多”所没有的。出现在句首的词有:巧(10)、奇怪(6)、有趣(2)、凑巧(1)、顺利(1)、不巧(2)、惭愧(2)、不幸(2)、可惜(1)、遗憾(1)。
3.“X得多”出现在定语位置上频率是较高的,我们在北大语料库中用“得多的”进行检索,共出现959例,但相当多数是“比……X得多”共同充当定语,如: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比过去好得多的国际环境。单独作定语的也有,如:相对于当年上海的506位,这一次抓的无疑是一个要大得多的数字。而“得很的”的句子只有31例,去除一些属于“是……的”结构的(苏联学校中的纪律是严得很的),出现在定语位置上的只有13例,如:那本来就是一层很轻很薄的纱,以及两条细得很的绳子,所以撕起来一点劲都不要④。另外,两者都没有发现作状语的用法。
三、教学建议
综合以上的讨论和分析,我们针对“X得多”和“X得很”提出一些教学及教材编写上的建议:
(一)在语法意义上,注释要更精准。例如二者都是程度补语,都表示程度,但程度的含义是不同的,“X得多”强调的是相差的程度大,而“X得很”只是描述程度高。
(二)在例示上,应该更准确地列出程度补语习惯搭配的词语类型,例如指出二者搭配的多是性状类的形容词,较少与感受类的形容词或动词搭配,应结合语料库资源,给出一些固定和常用搭配。另外,在例示上,应适当提示出它们的句法功能,即用例应当体现出程度补语所能出现的各种句法位置。例如“X得很”出现在句首类似插入语的那种用法,是汉语常见的,却是在对外汉语教学时经常被忽略的,笔者调查的留学生语料中只出现了1例,而且也是错例。
(三)在表达上,对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描述应该更具体一些。程度补语在以往的注释中,多指用于口语表达,所以留学生在作文中使用次数少,与这种印象有一定关系。但实际通过我们对语料库的调查,“X得多”和“X得很”用于书面语是普遍的,而且有些搭配的词语书面语色彩非常浓厚。
(四)在形式上,应该注意提示出程度补语在内部构成上的凝结特点,即内部很难再扩展,性质上有些类似于一个短语词。在教学时,我们最好是以格式的方式进行,讲的就是“X得多”或“X得很”这个格式,而不是说“多”“很”可以作程度补语,这样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得”这个补语标记的记忆,也避免与“吃得很多”这样的补语混淆。
(五)在教学顺序上,结合前期应掌握的语法项目,合理安排“X得很”和“X得多”的教学次序。“X得多”用于比较的环境,所以可安排在学习完“比”字句等比较句式后再进行,作为比较句式的一个延伸用法,这样会加深学生对“X得多”句式环境的印象。关于这点鲁健骥主编的《初级汉语课本》是做得比较好的,将“X得多”这个语法项目安排在“比较句”之后,并且注明“用在‘比的比较句中表示差别大小”。其他教材则未见有如此安排。至于“X得很”则可以考虑在形容词谓语句这种句型中教习,还可以和“很”作状语时的用法、意义作对比。例如史有为(1994)就做过这样的对比:
徐桂梅、陈满华主编的《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上)》中也做过一些对比,指出“程度补语比程度状语更具描写性,有时语气夸张”,但他们是把“X得很”和其他的程度补语一起讲解的,放在“形容词/心理动词+得+表程度的补语”中,这点我们认为还不够合理,不太符合难点分散教学的原则。
本文获得中国人民大学青年项目(30206102.202.302)的资助,并在“第三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湖州 2008年5月)”上宣读,此次发表有较大修改。
注 释:
①“X得很”置于句首时,现在偶尔也有写成“X的很”的,但是笔
者在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查“可惜的很”只出现1例,所以我们还是将例(3)视为错例。
②计算偏误类型,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出现次数而计算的,即如果一
句中出现两种类型的偏误,则计算为2次,而(一)中计算使用频次和正误比为句数,所以数据有不一致。
③有的“()”中只有一个数字,这代表的是北大语料库中出现的次
数,有的“()”中有前后两个数字,前者代表的是北大语料库中的次数,后者是口语语料库中的次数。
④史有为(1994)曾指出“得很”具有煞句、完句的作用,可以看
作是一种完句标志,因此难以充任定语。从语料库的调查看来,“X得很”的确很少充作定语,但可能由于语言是变化的,说话人出于求新求异的想法。另在表达程度的意义范畴上,“得很”与程度副词的作用差异不大,也可能受程度副词用法的影响,开始出现在定语位置上。
参考文献:
[1]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2]李泉.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A].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刘英林.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Z].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4]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陆俭明.要重视讲解词语和句法格式的使用环境[A].对外汉语研究(第1期)[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鲁健骥.初级汉语课本[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7]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史有为.“好得很”“好极了”之迷[J].汉语学习,1996,(6).
[10]徐桂梅,陈满华.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上)[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张璐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