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海洋
摘 要: 对于大多数韩国留学生来说,写作相较于口语、听力和阅读是十分困难的部分。根据作者一年的韩国班写作课教学经历,发现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中存在的偏误主要有“是”字句的偏误和语篇衔接的偏误。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中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归纳,加强“是”字句和语篇衔接在写作中的教学,有利于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韩国留学生 汉语写作 偏误分析
韩国是东亚文化圈中一个重要的国家,由于韩国人熟悉汉字和中国文化,而且韩语发音和汉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对于韩国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虽然优势很显著,但是韩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二者语系不同。故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是”字句的偏误
1.误加“是”字造成的偏误是指留学生在不该使用“是”字时误用形成的偏误。
*认为去公园玩儿是非常好。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去掉“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种可能是由于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学生将母语中类似的语言形式迁移到目的语汉语,其实在汉语表达中并不需要用到;另一种可能则是学生刚学习汉语的时候,句子中“是”字经常被遗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偏误分析和讲解的时候不断强化“是”字的重要性,要求留学生在交流和表达的时候先用“是”,然后补充其他句子成分。有的留学生在不知道用“是”对不对的情况下一律用上“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过“是”字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表示强调,如果不用“是”字就可能出现病句。而用了则可以解释为强调,让听话人理解含义,从而导致留学生这种偏误。
2.“是”字句的杂糅造成的偏误指在同一个句子里乱用“是”字,导致其和其他句法结构混杂交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偏误。
*尽管她非常是有钱的人,她还是艰苦朴素的人。
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是”字句杂糅偏误的句子,正确的表述是:尽管她是非常有钱的人,但她还是艰苦朴素;也可以是:尽管她非常有钱,但她却是一个艰苦朴素的人。而这个例句就是把想要表达的两种含义混乱交织在一起,导致句式杂糅偏误的出现。而混乱纠缠在一起的表达很难让听话人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这样的偏误经常出现在韩国留学生的作文里。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因为对“是”字的语法结构和句法形式掌握得不熟练不准确,在学习新知识时极有可能受以前学习时出现过的偏误的影响。随着写作课程不断推进,学生学习内容不断增加,大量知识输入使学习者难以对各种句式结构的整体特征进行集中整合,导致以前学过内容丢失和遗忘,导致这种偏误形式出现。此外,教师的讲解不充分准确等原因也会引起这种偏误。
3.“是”字句的语序错误导致的偏误是指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时,由于没有充分理解其含义和用法而产生的偏误。
(1)*你爸爸自己是去超市吗?
(2)*她后天是回学校吗?
上边这两个句子都是典型的“是”字句的语序错误造成的偏误。例句(1)应该说:你爸爸是自己去超市吗?例句(2)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她是后天回学校吗?“是”字后面不应该加动词,本句中却错加动词。这是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序情况。在汉语语法规则里,副词一般情况下是作为状语放在动词前面的,作用是对动词做出修饰限制。上述例子中“是”不能做状语,因为它不是副词成分。另外一些汉语中有一些常用的组合搭配留学生很容易出现偏误。
针对以上韩国留学生存在的偏误,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教材中对于“是”字句教学顺序的安排应该充分考虑韩国留学生语言习得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不能千篇一律。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留学生来说相对容易掌握的“是”字句在初级阶段进行讲解,而相对较难的“是”字句则应该放在中高级阶段讲解。另外,教材中语料的安排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教材内容的选择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汉语语言知识,还要有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一切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对汉语的畏难情绪。针对学生“是”字句的偏误,教师应该因时因地制宜,具体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探索合理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是”字句种类繁多、复杂多样,想要真正掌握“是”字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精确讲解,在“教”这一方面杜绝不好的影响。另外,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将学习者的错误收集分类,再逐一给学生讲解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最后,在学生母语方面,对外汉语教师最好掌握一些语言教学的专业词汇。韩国留学生的偏误很多时候是受母语的影响。如果教师能掌握一些韩语,在教学中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语篇衔接的偏误
1.关联词冗余。
(1)*休息了两个小时以后,我们继续爬山。
(2)*我和朋友吵架了,我很伤心,但是朋友也很伤心,所以我们俩都哭了。
上述这两个句子都是典型的关联词冗余偏誤。例句(1)正确的应该是:休息了两个小时,我们继续爬山。例句(2)正确的应该是:我和朋友吵架了,我很伤心,朋友也很伤心,我们俩都哭了。这可能是因为韩语为“形合型”语言,只要语义间有关联,在语篇表达上就一定要使用连接词语;而汉语为“意合型”语言,很多语义关系隐含在词汇意义之中,无须直接表明,由读者自行理解。
2.指称项冗余。
(1)*我在路上看到了我的哥哥,他看到我,他很高兴。
(2)*来中国让我收获很多,比如,我和中国人说话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害怕。
在上述例子中“他”和“我”这类人称代詞反复出现,句子冗杂重复。汉语要求语言有一定的变化性。因此,在以上例子中,人称代词应该尽量减少。例句(1)改为我在路上看到了我的哥哥,他看到我很高兴。例句(2)改为来中国让我收获很多,如我和中国人说话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害怕。这样修改使语篇表达更加简洁、效率更高、更富变化性。
3.语序问题。
*但是如果,老师你一句都不给我表扬的话,那,我怎么会有进步呢?
上述例子中韩国留学生很明显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常常将关联词语放在整句主语的最前边,使后面小句很难与前一句共承一个主语,从而使留学生想不到运用替代省略照应等语法衔接手段,导致整篇行文零散。上述例句应改为:但是如果,老师你一句表扬的话都不给我,那我怎么会有进步呢?
针对以上韩国留学生存在的偏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初级阶段做起。在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时就把一些稍复杂的语篇形式融入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认识汉语语篇的特点,使学生对汉语语篇有大概的印象。如不同的衔接方式等,遇到难以理解的可以借助母语思维方式理解,通过对比培养语感,为中高级阶段汉语写作打下基础。选择范例时要注重选择语篇特点鲜明和语篇衔接手段丰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仿写。
第二,在课堂上有意灌输语境意识。培养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语篇观念要从整体把握,要从整个语篇层面上给学生讲解字词句,给学生讲清楚这些字词句在语篇里是如何应用和衔接的,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强调和机械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韩国留学生的语篇能力。
第三,增加教材中汉语语篇衔接训练项目。语言是练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练习在汉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级阶段教材中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和语篇衔接有关的练习,让学生熟悉语篇,培养学生语篇衔接意识。循序渐进,中高级阶段语篇衔接练习要加大难度,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和强化韩国留学生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能力,培养汉语语感及汉语思维能力,最终提高汉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天福.论“是”字句[J].河南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2]杨翼.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J].汉语学习,2000(4).
[3]马艳荣.关于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语篇衔接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