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蓉
新课程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喜人势头。特别是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靳家彦、王崧舟等名师将语文教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他们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学让我们钦佩,他们旁征博引、舌绽莲花的丰厚学养让我们折服。于是乎,学习者、效仿者络绎不绝。然而有的教者未能领悟专家的教育思想,未能融他人之长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一味东施效颦,刻意模仿,结果丢失了自我,使语文教学失去本真。作为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一线教师,我觉得语文教学该遵循六字箴言。
一、 简单
“把语文还给语文”是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教授在一次座谈会上讲过的一句话,这真是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热闹”与“纷繁”的一声重喝。本来,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课,可我们现在有些课为了体现大容量,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全然不顾学生实际,一味求全、求多。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创新,恨不得把传统的东西一股脑儿全抛掉,设计要求新,教法要翻新,似乎只要是“新”的就是“好”的。于是,语文课堂上便上演着一幕幕闹剧。
《狐假虎威》一课的教者教学时先让学生猜谜语导入新课,紧接着观看动画片,再要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读课文后便让学生谈感受,有孩子说:“狐狸遇到困难想办法,我要向他学习。”有孩子说:“老虎好蠢!我就会抓着狐狸吃掉。”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偏差,老师一律称赞:“你真聪明!”“你真会读书!”随即便进入自认为是高潮的环节,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虽然戴着头饰,但学生根本没有深入课文,又如何能演好呢?于是课堂上笑声、叫声不断……
这样的课堂,时不时来个情景表演,动不动就看看课件,一思考就来个讨论,一学习就来个分组,似乎四十分钟分分秒秒都得气氛热烈,情趣盎然;教师在讲台上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回味的时间,一切匆匆再匆匆。试问,如此繁多的花样,如何让学生放飞思维呢?
简洁为美,让我们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让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让我们“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去“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插上轻盈的翅膀吧!
二、 真切
语文课就应该让学生听得真切,学得真切,不要“雾里看花”,教者教学的态度,与学生的交流就应该是真诚、恳切的,不该有半点敷衍、虚假。
我曾在教育刊物上看到这样的案例——关于《田忌赛马》的教学片断,课始,教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再推想故事结果:田忌、齐威王赛马,谁会赢?学生读完课题,纷纷发言:“肯定是齐威王赢,因为他是国王,国王的马一定比田忌的强。”“也可能是田忌赢,因为田忌是征战沙场的武将,对于马,他会更懂行。”“是齐威王赢,谁敢超过国王呢!”……教师说:“到底谁会赢呢?请到书中看个究竟吧!”
这样的教学真实吗?四年级的学生早已学会预习,这样的课文只需浏览,就没有猜测的必要呀!虽然看起来,学生表现精彩,个性阅读、创新思维均有体现,与教师也配合得天衣无缝,但它让语文教学的天空不再纯净。
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秦文君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与鲜花。”课堂正是教师展示这种教育智慧,体现教学艺术的平台,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创造奇迹的时空。认真地、真诚地对待课堂上的“生成”,会让师生向未知领域挺进的旅程更加愉快,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美丽、精彩。
记得薛法根老师执教《爱如茉莉》一课的课堂实录中有一个环节,学生似乎没有理解作者意图,也没有理解教师意图,课堂上出现了不谐之音,而恰恰是这种不理解,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真实。这些学生不理解而努力去理解,展示了学习的真实,教师没有将自己的设计强硬地施加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水平、需要在调整,体现了执教的真实。
一如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追求生活纯朴的本真一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关注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尊重每个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让我们记住陶行知先生的教诲,真真切切地教语文,让语文教学插上纯净的翅膀!
三、 扎实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追求形式,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要求不切实,训练不扎实,效果没落实。
实,并不是僵硬死板,而是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永远充满活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名师教学中的典型实例吧:
支玉恒老师执教《可爱的草塘》,朗读“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师:(范读)“这段文字读出来一听就让人高兴,谁能读出高兴劲儿来?”(指生读)师:“再让浪花动起来!把风吹草动的样子读出来!一边读一边扫视着我的手,读出动感,让浪花跟着我的手动起来!”支老师情绪激动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一边让学生朗读。学生读完后,老师紧蹙着眉头,说:“浪花怎么那么快就赶过去了?读的稍微慢一些!”
这里没有“你读他读”,没有“男生读女生读”,没有对形式的追求,而是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欣赏了大自然无比瑰丽神奇的美!学生在读的训练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样的训练有明确的目标,有严格的要求,有得当的方法指导,扎扎实实,真正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乡市东方红学校,本文原载ぁ逗南教育·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11期)